-------------------------------------------------------------
“哦?什么小道消息?”
陈清泉听到李达康的话,眼睛顿时一亮,脸上露出一丝好奇与期待的神情。
身体也不自觉地微微向前倾,似乎对这条小道消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究竟是什么内容。
“是这样的,我听说柯书记即将调离现职。
如果您对专职副书记这一职位感兴趣的话,不妨尽早着手准备,提前进行运作,以免被其他竞争对手抢占先机。”
李达康微微压低声音,神色神秘地将这条还带着新鲜热度的消息,毫无保留地告诉了陈清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似乎在为自己能够提供这样一条有价值的消息而感到些许得意。
“柯文哲要走?而且专职副书记的位置会空出来?”
陈清泉听闻此言,脸上瞬间闪过一抹惊愕与欣喜交织的神情,整个人的注意力瞬间被这条消息牢牢吸引。
原本萦绕在心头关于李达康工作调动之事,刹那间就被他抛到了脑后,此刻他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个可能出现的职位空缺以及其中蕴含的机遇。
“你这小道消息究竟是从什么地方听来的?”
陈清泉一边急切地说着,一边迅速将椅子往李达康的方向挪动,身体前倾,几乎要贴到李达康身上,同时刻意压低了声音,那声音低得仿佛生怕被旁人偷听了去。
他的双眼紧紧地盯着李达康,目光中满是急切与好奇,似乎想要透过李达康的眼睛,探寻出这个消息背后隐藏的秘密来源。
“陈部长,您也清楚,这既然是小道消息,自然是通过一些不方便对外透露的渠道知晓的,还望您能理解和包涵。”
李达康心中猛地一紧,脸上却依旧保持着镇定自若的神情,不动声色地敷衍着。
他心里明白,这个消息是程铭通过偷听柯文哲的电话这种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
这种行为在官场中是绝对的大忌,一旦泄露出去,不仅程铭会陷入极大的麻烦之中,自己也极有可能会受到牵连。
因此,无论如何,他都不能将此事的真相告知陈清泉。
“不太方便说.......”
陈清泉微微皱了皱眉头,心中暗自思索起来。
突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瞬间联想到了李达康的准岳父——陆亦可的父亲,省纪委书记陆国富。
他深知,涉及到厅级干部的任免这样的重大事宜,必定要经过省常委会的严格讨论和审慎决策。
而陆国富作为省委常委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陈清泉心想,这哪里是什么普通的小道消息,分明就是一条极具价值的超级大道消息啊,其可信度和重要性远远超出了自己最初的想象。
“小李,关于这件事,你有没有跟其他任何人讲过?”
陈清泉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与关切,他紧紧地盯着李达康的眼睛,心中暗暗祈祷着李达康没有将这个消息泄露给其他人,生怕这个难得的机会从自己手中溜走。
“陈部长,您放心,我可以向您保证,绝对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此事。”
李达康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眼神坚定而诚恳。
“那就好,那就好啊!”
陈清泉听到李达康的回答,顿时喜出望外,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仿佛一个在黑暗中摸索许久的人突然看到了曙光。
他在组织部长的位置上已经兢兢业业地工作了数年。
凭借他现有的背景和能力,想要从组织部长一职直接跨越到正厅级的位置,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因此,他迫切需要一个合适的过渡职位,来为自己的晋升之路搭建起一座稳固的桥梁。
而专职副书记这一职位,无论是从职责权力,还是从晋升机会来看,无疑都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
纵观整个临江省的地级市,在十一位地级市市长中,就有五位曾经担任过专职副书记这一职务。
这个比例足以充分说明专职副书记这一职位在官员晋升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也让陈清泉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希望和方向。
“这茶,你慢慢喝着,我得马上动身去趟省城。”
陈清泉意识到这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时不我待,必须争分夺秒地去争取。
他一边说着,一边迅速站起身来,动作利落而果断,整理了一下自己略显褶皱的衣服,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心,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成功晋升的美好前景。
“陈部长,加油!”
李达康望着陈清泉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想到,他当然清楚陈清泉去省城是为了什么。
至于陈清泉这一趟省城之行究竟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收获,那就只能看他自己的能力和运气了。
李达康深知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无法再为他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帮助,剩下的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事实上,李达康能够将柯文哲即将调走的消息告知陈清泉,这完全是一个巧合。
如果不是陈清泉恰好约他出来喝茶,按照他原本的计划和人际关系网络,这个人情根本就不可能落到陈清泉的身上。
第二天,李达康即将调离市委办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开始在市委大院里悄悄传播开来。
据说,组织部那边连调令都已经打印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组织部长的签字。
然而,由于组织部长陈清泉去省城开会了,暂时无法签字,所以这份调令才暂时被压了下来,没有正式下发。
“没想到啊,真是没想到!”
市委大院里的人们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议论起来,脸上都带着惊讶和好奇的神情。
大家都对李达康的这次调动感到十分意外和困惑,各种猜测和传言也随之而起,如同潮水一般在市委大院里蔓延开来。
整个市委大院都因为这个消息而变得热闹非凡。
那些平素里对李达康心怀羡慕嫉妒恨等诸般复杂情绪的人,刹那间变得兴奋异常,犹如欢庆盛大节日一般。
迫不及待地穿梭于各个角落,四处奔走相告,恨不能让所有人在第一时间都知晓李达康被新书记抛弃这一消息。
就连一些原本与此事毫无瓜葛、如同路人甲乙丙丁的旁观者,也被这股氛围裹挟,纷纷加入到讨论的行列之中,各抒己见。
“李达康撰写材料的功底那可真是扎实深厚,堪称一把好手,在这方面能力突出。
先前沙书记有意留用他,依我看,大概率是看中了他这一独特优势。”
有人率先发表观点,言辞凿凿,似乎对自己的分析颇为笃定。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李达康刚刚经历了一任领导的更替,这在一些人眼中可视为不祥之兆。
沙书记想必也是经过反复权衡、深思熟虑,在利弊之间艰难抉择后,最终还是痛下决心放弃了李达康。”
有人顺着话茬补充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笃定和感慨,仿佛已将其中的门道摸得一清二楚。
但这样的分析论断,并未得到所有人的一致首肯。
“即便觉得李达康的经历有些不吉利,不任用他担任专职秘书也就罢了,可他完全可以继续留在市委办,在秘书一科发挥其才能啊。
直接将他调离市委办,这背后的缘由实在是让人捉摸不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有人提出质疑,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困惑与不解,打破了之前看似统一的舆论走向,引发了更为激烈的讨论热潮。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面红耳赤,而最终讨论得出的结论,竟与先前陈清泉的判断惊人地相似。
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认定,李达康必定是犯下了某种不可饶恕的原则性错误。
严重到让沙书记无法容忍的地步,这才致使他被调离市委办,仿佛是被放逐到了官场的边缘地带,恰似古代的发配边疆。
从逻辑的角度细细审视,这个结论似乎严丝合缝,找不到明显的破绽,如同一个看似完美的闭环,让众人都觉得这便是事情的真相。
“所以说啊,人在任何时候都得保持清醒的头脑,切不可飘飘然。”
有人摇头叹息,语重心长地说道,
“一旦心生骄纵,忘乎所以,那距离走下坡路、陷入困境也就不远了。”
话语中满是对李达康的惋惜之情,仿佛在为他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落寞而感慨万千。
-------------------------------------------------------------------别走开,下章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