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晋宴风神色认真,周身散发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师者威严,“清儿,上课!” 声音低沉且有力,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力量,瞬间将氛围拉进了严肃的课堂。
云清也十分配合,眉眼弯弯,嘴角上扬,乖巧地回应道:“老师好!” 那清脆的声音里满是对学习的热忱与对师父的尊敬。
晋宴风满意地点点头,勾唇一笑,脸上的线条柔和了几分,旋即抛出问题:“这几天一直讲因果,功德和业力,你说说为什么天玄宗门规规定,不得干涉他人因果,后面又改成不得干涉成人因果?” 他微微挑眉,眼神中带着一丝期许,紧紧盯着屏幕那头的云清,似乎在期待一场精彩的对答。
云清略作思考,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有条不紊地开口回答:“因为道法自然,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干涉他人因果会扰乱天地既定的运行法则,就像随意拨动命运的齿轮,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可预估的连锁反应,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会导致他人的因果线错乱,自己也会因强行介入而沾染上不必要的业力,遭受反噬。” 她顿了顿,轻抿了下唇,继续说道:“但是稚子无辜心性未全,且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如果平白受苦,便违背了天道的慈悲原则。他们的人生尚未真正展开,因果尚浅,若不加以援手,任由其在苦难中沉沦,实在有违修行者的本心与道义。所以宗门才会修改门规,给予这些弱小的生命应有的庇护,这也是在顺应天道的同时,兼顾了人性的温暖与善良 。” 说完,她抬眸看向晋宴风,眼中带着一丝询问,似乎在等待老师的评判。
晋宴风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温和的鼓励之色,他的目光透过屏幕,专注地落在云清身上,缓缓说道:“今天讲佛道之别,我开始讲之前,你说说你知道的佛教和道教。”
云清坐直身子,清了清嗓子,作为道教弟子,她对自家传承的思想倒背如流:“道家讲究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人不应过度干预,而是要遵循道的指引,与自然和谐共生。就像《道德经》里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便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体现。通过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从而实现生命的升华。”她微微停顿,脸上露出一丝思索的神情,继续道:“至于佛教……”她皱了皱鼻子,努力搜刮着脑海中有限的知识,她实在对佛教知之甚少,脑海中浮现出伽落,只能说出对伽落的感觉,“就是很无所谓吧,脾气很好的感觉。我听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大概佛教就是这样,五蕴皆空,救苦救难。”说完,她略带忐忑地看向晋宴风,不确定自己的回答是否准确。
“你还知道心经?你那佛珠经常给你念经吗?”
云清眨了眨眼睛,脸上露出俏皮的笑容,毫不掩饰地说道:“嗯,他念经的时候我修炼,效果很好,催眠效果更好。”说到这里,她忍不住轻笑出声。
晋宴风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像是有什么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可当他想要抓住时,却又怎么也想不出来,只得作罢,轻轻摇了摇头,重新回归正题:“先说佛家吧,佛家以慈悲为怀,倡导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一切有情众生皆具佛性 ,都有成佛的可能。他们追求的是通过修行,洞察世间的真相,破除无明烦恼,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他微微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而悠远,仿佛沉浸在对佛家思想的深刻领悟之中,“修行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持戒、禅定、智慧,通过这些途径,达到内心的觉悟和解脱。佛教经典众多,像你提到的《心经》,短短二百多字,却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智慧,讲述了如何通过对五蕴皆空的洞察,来度化一切苦难,实现心灵的自在与超脱 。”
晋宴风接着问,“佛家很有名的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云清眨眨眼,“那我不知道啊,普渡众生嘛,大概就是这样吧。”
晋宴风开讲,“佛家秉持着“普渡众生”的核心理念,认为无论善恶,众生皆有佛性,皆可通过向佛、持戒、修禅等方式获得解脱与救赎。其清规戒律森严,旨在引导信徒克制贪嗔痴等欲望,培养慈悲心与菩提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开悟,以达涅盘之境,超脱轮回之苦。”
“给予了世间所有人,无论其过往罪孽如何深重,都能有机会改过自新、重新开始的可能。这种无差别的接纳,让那些深陷罪恶泥潭、自觉被世俗抛弃的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能够引导他们放下屠刀,走上向善之路,从根本上减少世间的恶念与恶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安宁。对于身处苦难、迷茫或困惑中的人,佛门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心灵避风港。其慈悲为怀的教义、庄严的仪式以及僧众的开导,能够让信徒在面对生活的挫折、生离死别等困境时,找到内心的安慰与力量,减轻痛苦与焦虑,以更加平和、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增强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师父,没想到你对佛教也这么了解,真是太全面了。”云清忍不住夸夸师父。
晋宴风又发问,“清儿,我问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成佛之后,他身上的业力去了哪里?”
云清也露出好奇的神色,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她知道消除业障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嗯,不知道啊……总不能凭空消失,那是去了哪里呢?”
晋宴风说:“不加区分地接纳众生,那业力自然汇聚于佛祖菩萨身上,这就是代他人受过,受了他人因果。所谓众生平等,就是用他人的功德来消除他人业障。你懂吗?”
“嗯?不懂,他人功德怎么消除他人业障?”云清皱眉。
“你是一个大善人,身上有十万功德,你信奉佛祖,潜心发愿,他引渡你去西天极乐净土,你的功德自然到了佛祖身上;你是一个大恶人,但是心存一丝善念,也就是佛性,你发愿立地成佛,佛祖引渡你去西天极乐,承载了你所有的业力。”
“喔……”云清似懂非懂,“这样就是众生平等了?”
晋宴风接着说,“若功德大于业力,相安无事,若业力大于功德……随着信众数量的增加和业力的不断累积,一旦超过承载极限,可能会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这种业力的过度集中,犹如一颗定时炸弹,对佛门自身的稳定与安宁构成潜在威胁,甚至可能影响到其所倡导的普渡大业的持续推进,导致佛门内部出现动荡与危机,无法正常履行其救赎众生的使命。部分信众可能会过度依赖佛祖的庇佑,产生一种“只要入佛门,一切罪孽皆可消”的错误观念,从而滋生懒惰和逃避责任的心理。他们不再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而是选择消极等待佛力的救赎,放弃了自我成长与自我救赎的努力,这与佛教原本倡导的通过自身修行获得解脱的理念背道而驰,不利于信众真正的心灵成长和品德提升。”
“喔……师父好厉害。”云清若有所思,“那佛门现在是什么情况呢?业力大于功德?还是功德大于业力啊?”
晋宴风回答,“那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反正修真界不知道,接着说道家。”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天道运行。修行者通过修身养性、炼丹服药、研习道法等方式,追求长生久世、超凡脱俗,体悟道的真谛,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从而摆脱尘世的束缚和烦恼。其因果报应的观念与天道法则紧密契合,强调个人的行为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后果,无论是善报还是恶报,都由自然的因果律来决定。这种教义引导人们自觉遵循道德规范,行事谨慎,因为他们深知每一个选择都将在未来产生回响。这种对天道的尊重和顺应,有助于维持整个世界的自然平衡与秩序,使世间万物能够在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中生长和发展。”
“道家注重个体的自我修养和内在的精神探索,鼓励修行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感悟道的存在和力量,提升自身的品德、智慧和能力。这种修行方式能够激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让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身心发展,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从而在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时,能够凭借自身的力量去应对和解决,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和成长。”
“但是道家追求的与道合一的境界较为高深玄妙,其修行方法如内丹修炼、对道经的深刻领悟等,需要修行者具备较高的悟性、天赋和长期的专注投入。这使得许多普通民众望而却步,难以理解和实践道家的修行理念和方法,导致道家的传承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无法广泛地惠及大众,只能在少数有条件、有资质的人群中传播和延续。部分道家修行者在追求超凡脱俗的过程中,可能会过度解读“顺应自然”的含义,走向消极避世的极端。他们对尘世的事务不闻不问,脱离社会生活,只专注于个人的修行和内心的宁静,忽视了作为社会一员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种行为不仅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违背了道家“和光同尘”的思想精髓,使道家文化在社会中的正面影响力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引发外界对道家的误解和偏见。”
“清儿,说说你的感悟,佛道之别。”
“感觉像,一个是大家长大包大揽,好坏我都给你兜着,一个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样不好吗?而且“和光同尘”“扶危济困”也都是道家的理念,只是在因果上,要顺应天道自然。你认为一个大善人和一个大恶人,他们能平等吗?把你几世修的功德去救济一个恶人脱离业海,这公平吗?”
“哇!师父,好深奥啊,cpU都要烧冒烟了,休息吧?”
晋宴风看看时间,自己也觉得有些累了,“你还没说呢?善恶有报,天道轮回。是否正确?”
云清点头如捣蒜,“对对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能一概而论,那佛家是钻了天道的空子咯,如果功德业力不能抵消,那不就是善恶有报了嘛!”
晋宴风露出沉思的神情,“休息吧。”
夜晚,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里,营造出一片宁静而祥和的氛围。云清躺在床上,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轻声说道:“伽落,今天我要听《相思咒》,你唱给我听喔。”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银铃般在空气中回荡。
伽落的神念悠悠传来,带着一丝疑惑和不情愿:“干嘛?那是祁阳给你写的歌,干嘛要我唱?”他的声音如同清风朗月,还仿佛带着一种神秘的力量。
云清微微歪着头,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你在西天是怎么上网的啊?”她的语气中充满了好奇,对伽落的与时俱进感到十分惊讶。
伽落简短地回答:“有手机啊。”他的语气平淡,似乎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云清不依不饶,继续撒娇道:“那你唱呀,我要听你唱,你唱的比较好听。”她的声音软软糯糯,让人难以拒绝,“那你号码给我,还有微信。”
伽落无奈地笑了笑,回应道:“嘴甜谁也比不过你,呵呵。没有号码,没有微信……”
云清,“不想给我就算了。”
伽落,“真没有,就上上网。”
云清,“你在国外吗?”
伽落,“在西天。”
云清,“西天也能上网,那地府和天庭能不能上网。”
伽落,“要想,也是可以上网的。”
云清,“好吧,那我听歌咯。”
随后《相思咒》的旋律在房间里回荡。云清闭上眼睛,沉浸在伽落的歌声中,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随着歌声的流淌,她的意识逐渐模糊,缓缓进入了甜美的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