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会长梁素珍跟着劝道:“李同志,京棉三厂的生产规模比我们一厂大一倍,那边可能更适合你。”
纺织工人属于技术工种,像李兆坤这样的大龄男性,厂里确实不好安排岗位,还不如去新厂,新厂机会多。
李兆坤思考了片刻,没发现什么猫腻,于是点了点头:“严厂长、梁会长,去三厂也行,不过我这边有一点小困难,希望厂里能帮下忙。”
“什么困难?李同志你尽管说,能解决的,厂里一定帮你解决。”
严作明大手一挥道。
“不瞒两位,我们家孩子多,开销也大,厂里能不能提前把抚恤金和丧葬费发下来?”李兆坤直截了当道。
即便没有这件事,他也会想办法把抚恤金提前拿到手,囤粮这件事宜早不宜迟,越到后面越难办。
梁素珍闻言,立马歉意道:“哎呀,这是我们工会工作的失误,没有深入了解职工家庭的具体情况,严厂长,您看这事能不能通融一下?”
“梁会长,我们厂委的工作也没做到位,同样需要反思。”严作明附和了一句,随即朝李兆坤点了点头:“李同志,我现在就帮你写个条子,你等下直接去财务处领钱就可以了。”
“严厂长、梁会长,太感谢了,你们可算是帮了我们家大忙了。”
李兆坤站起来向两人鞠了一个躬。
………………………………
有了严厂长的条子,李兆坤很快就领到了原身媳妇的抚恤金和丧葬费,两项加在一起总共是六百八十八元,比预想中的多了不少。
他原本以为能有五百就不错了。
一旁的梁素珍主动解释道:“李同志,你们家孩子多,本来按照相关规定,应该多赔偿一些钱的,但厂子里也有困难,还请多多体谅一下。”
根据前几年制定的劳保条例,因病死亡职工,丧葬费的数额为该企业全部工人与职员平均工资两个月。
另外,还要按其供养直系亲属人数,付给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其数额为死者本人工资六个月到十二个月。
如果按照一般标准,抚恤金应该在千元以上,甚至还需要按月发放一笔遗属困难生活补助。
毕竟,人家还有七个孩子要抚养,百分百的贫困户。
“理解、理解、我能理解……”
李兆坤连连点头。
如果没有空间,他肯定是要闹一闹的,毕竟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年头赚钱太不容易了,多一分钱都是好的。
领完了抚恤金,梁素珍亲自将李兆坤送到了京棉三厂,临走之前不仅留下了一封全体工会成员的捐款,还特地跟三厂的工会会长张淑兰打了个招呼,拜托对方多多照顾一下。
李兆坤对此感受颇深,这年头的工会确实为工人着想,服务周到。
接下来,就是办理入职手续了。
在张淑兰的指引下,李兆坤拿着严厂长的介绍信走进了一间办公室,里面的领导很热情,不仅帮他倒了一杯热开水,并且亲自端到了他面前。
喝了口水,在领导的耐心详细介绍下,他很快就填好了职工登记表。
紧接着是体检,厂子里有卫生所,体检就在卫生所进行,只是简单测了一下身高、体重和视力等基础项目,再就是看看有无传染病。
体检完毕,再次回到办公楼。
工厂的宣传主任,一位四十多岁的老大姐,用带着明显南方口音的普通话,详细向他介绍了京棉三厂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情况。
“我们三厂是57年投产的,总占地面积四十六万平方米,现有员工近四千余人,拥有八万多纱锭和三千六百多台织机,如果开齐三班,每年可以生产棉纱七万七千多件,棉布十万九千多千公尺。”
“与一厂和二厂不同,我们三厂的机器大部分都是国产货,是由奉天器械厂生产的,产品除'京棉'牌白布和细布以外,还有本市从来没有大批生产过的纱哔叽、纱直贡,适合印染成各种色布、花布……”
“我厂自建成以来,还没有出现一例工人辞工的现象,咱们看病是免费的,同时还建有托儿所和幼儿园,李同志,你如果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提出来,工厂会尽量帮你解决。”
李兆坤试着提了一个小要求:“领导,我们家有七个孩子,最大的也才十二岁,我媳妇刚过世,为了能够方便照顾孩子,我能不能不上夜班?”
再说,他都三十岁了,真心上不起夜班,身体熬不住,其实不管是原身,还是后世的他,都不是吃苦的料。
“你的个人资料,我刚刚也都看过了,上夜班确实不方便,你放心,等你工作安排好了,我会向你的直属领导反应的,让他尽量给你安排白班。”
“谢谢领导!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李兆坤满脸感激道。
事毕,宣传主任又认真叮嘱了一番:“兆坤同志,你要多向老工人学习,学习他们的好传统、好思想、好作风,努力为国家做贡献……”
最后,这位老大姐又送了李兆坤三本书,分别是毛语选集、三届人大文件、以及知识分子会议文件。
李兆坤双手接过书本,郑重表示道:“谢谢,我一定好好学习!”
离开宣传部,接下来就是正式安排工作岗位了,前面说了,一般像李兆坤这么大的年纪,肯定是进不了车间的,只能去后勤部门。
后勤主任亲切地接待了李兆坤。
在李兆坤的刻意结交下,两人很快就熟络了起来,毕竟有着后世的人情世故,几句话就显示出了水平。
见时机差不多了,李兆坤直入正题:“王主任,我厨艺还不错,能不能去食堂工作?”
“哦?李老弟你师出何门?”
王主任开口问道。
这年头不像后世,很少有培训学校,一般都是师傅带徒弟,讲究师出有门,例如傻柱,正宗的谭家菜传人。
李兆坤立马扯起了虎皮:“王主任,我的厨艺都是跟邻居学的,对方是大名鼎鼎的谭家菜传人。”
“谁?说出来听听,也许我认识。”
王主任突然来了兴趣。
谭家菜可不简单,是最着名的官府菜之一,堪称精益求精,独创一派。
“他叫何大清。”
“何大清?这人是不是在红星轧钢厂当过大厨?后来听说去了津门?”
“没错,就是他,我们两家住同一个四合院里。”李兆坤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没想到李老弟你居然是谭家菜的传人。”
王主任脸上充满了笑容。
李兆坤赶忙摆手:“传人算不上,毕竟我不姓何,何叔并没有收我当徒弟,只是教了我一些家常菜。”
pS:求推荐票和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