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杰虽然知道了,贼人队伍不日将离去。但他回来后,却没有告知任何人。
他没有告知他带的队伍提前收拾准备回返,也没有去告知官兵,他与司先生的谈话内容。
他就好像没有与司先生见过面一样,依然如常。
但他却知道,这次的战争,真的要结束了。如今,他大多的时间,都在回味和消化司先生所说的话。同时,考虑着他们启营,该如何在战后的沐阳府自处。
没过几日,在盯着贼人营地的人回来告知刘仁杰,贼人已离去,贼人的营地已空。
刘仁杰还是没有立马带队伍回返,他想再等等。
官兵自然也知道贼人离去的消息,但是他们不可能也离去,因为他们的任务本就是守住中路这条线。
在没有得到上头调动的情况下,官兵是不可能离去的。
刘仁杰待贼人离去后几日,才带着队伍往沐阳城回返。
回到沐阳城南门外的临时落脚处,刘仁杰让其他商队的人员自行选择留下还是离去。
之所以多此一问,是因为,回来后才知道,沐阳城北门外的贼人队伍,还未离去。
那些跟着刘仁杰前往中路协助官兵的其他商队的人员,他们有可能沐阳城还在封城,而无处可去。所以,刘仁杰并没有赶他们走之意,纵使他们的任务已完成。
有些人离去了,有些人留了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从张松那得知,沐阳城北门外的贼人,对沐阳城进攻了两次。两次都不是很激烈的进攻,贼人进攻的意图,似在试探。
中路贼人的退去,如今在沐阳城北门的贼人应也是知道了的,司先生不可能不把撤退之事告知他们,这可是非常重要的事。
中路贼人的撤退,给刘仁杰留下了一个纠结,纠结于要不要把司先生与他说的策略告知官兵。
若是告知官兵,而官兵贪图留下沐阳城北门外的贼人,而对镇雄县城的兵士有所调动,以至于真如司先生所说的,他调回枪头,拿下镇雄县城。那么,他刘仁杰将成使镇雄县城丢失的罪人。
如若不告知官兵,官兵因中路贼人撤退,而调离镇雄县城的兵士,欲留下沐阳城北门外的贼人,而丢失镇雄县城。那么,他刘仁杰依然还是个罪人。
刘仁杰陷入了两难,他还不能把司先生与他所说的镇雄县城的重要性告知他人,不然的话,他与司先生见面的结果,将会给他带来麻烦。
他还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如若官兵对镇雄县城的守军有所调动,他再带他的队伍前往镇雄县城,尽他的一份力。只是,他的力量有限,能不能如愿未可知。同时,也将使他们启营置于危险之中,这可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还好,后续的发展,并没有往坏的方向发展。
也可能是,正如司先生所说的一样,镇雄县城的重要性,使官兵不敢乱动,官兵没有对镇雄县城的守军有所调动。
也可能是,官兵自己也知道,他们没能力留下沐阳城北门外的贼人。这里面,可能也如司先生所说的一样,有刘仁杰如今的位置,所不知道之事。
沐阳城终于解封了,沐阳城北门外的贼人也离去了。
好消息接踵而来,不止沐阳城北门外的贼人退去了,他们一退再退,退入了常德县城。把占据的蒙县和常安县的地域都让了出来。
官兵开始往这两个县域派人,开始收回这两个县域。
后来,常德县城内的贼人也离去了,官兵把沐阳府的地域走了一圈,没再发现贼人的踪迹。
由此,官府终于重掌了整个沐阳府,沐阳府之乱,终于结束了。
刘仁杰众人,也便终于安心了,他们从临时落脚外回到张氏粮铺,张氏粮铺又得以重启营生。
林清和他的射击小队,也安全回来了,他做到他的承诺,几个孩子都没有损伤。不止没有损伤,还异常兴奋,见到刘仁杰的那一刻,叽叽喳喳的诉说着他们的经历,好似他们做了什么丰功伟绩。
几个孩子的兴奋,是当然的。除了小丫头蒋欣欣外,他们都没见过战争的场面。而此次,他们不但见识了战争的场面,还参与了其中。
从他们的诉说和林清的补充中,刘仁杰知道了,沐阳城北门贼人试探攻城的经过。
守城的时候,官兵给了林清和几个孩子很好的照顾。官兵给他们安排的位置,是在城墙的西北角。那里受击的程度不高,同时,又能让林清和几个孩子能参与到战争中,而如果守城的危机加大后,又能快速的撤离城墙。
几个孩子都参与到了对攻城的贼人的射击,只是不知道,他们的射击,有没有效果。林清当然是想亲眼看看几个孩子的射击效果的,奈何战斗期间,较为混乱,林清也无法看到,几个孩子的射击效果。
而小丫头蒋欣欣,之前见识过战斗场面,她的胆子要比其他的孩子要大。
她信誓旦旦的说,她射倒了贼人,还射倒了好几个。
对于小丫头的话,刘仁杰给予赞赏,鼓励着她,再接再厉。
看来,林清的预想,是有成效的,他的射击小队,经过此次的守城,确实不一样了,这是好事。
待整个沐阳府彻底安定后,增援的官兵,陆陆续续回返,沐阳府恢复了往日状况,老百姓们也开始恢复了生产,生活还要继续下去。
各地的张氏粮铺,随之也开始营生起来。
孩子们又回来了,沐阳府安定后,在山谷照顾孩子的人,孩子们送了回来。
刘仁杰重新给各地的张氏粮铺做了规划,他让张松选出四个已经熟悉粮铺运营的女孩,把她们送往镇雄县城和常安县城的张氏粮铺,每个地方留下两个女孩做帮手。同时,让林保强和吴小伟,物色靠谱的人手,接替他们掌柜的位置,让他们两人能抽身出来。
如此,七个原先在沐阳城张氏粮铺跟着张松学习打理粮铺的女孩,只剩下最后到一人,还留在原来的粮铺。其他的女孩,都学有所成,到了她们的用武之地。
当然,这不意味张松的身边,就没有了要学习打理粮铺的孩子。
有些有意愿打理粮铺的女孩,又跟在张松的身边,学习起打理粮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