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段誉想出家
面对阿紫的指责,段誉无言以对。
段正淳亦然,同时心生内疚,越发想知道阮星竹的近况。
因此,他纵使知道可能被骂难堪,还是硬着头皮问道:“阿星现在如何了?”
阿紫闻言,想开怼,却被看不过眼的阿朱伸手制止。
随后,阿朱启唇回应道:“我娘她现在和我、阿紫一起住,过得很好,段王爷不必挂念。”
听到阿朱叫自己“段王爷”,段正淳眼神微黯。
但得知阮星竹安好,他立马恢复过来,轻声回道:“那就好。”
接着,他又问:“那她什么时候回小镜湖?”
阿紫毫不犹豫道:“我娘以后就住在参合庄了,不会再回小镜湖。”
段正淳一怔,错愕道:“为什么?”
“为什么?”阿紫冷笑,而后骄傲道:“当然是参合庄更好了!”
“她住在参合庄,吃穿用度都不必自己操心,还有我和姐姐陪着说话解闷。”
“她回小镜湖不仅要忙活自己的吃穿用度,平时也没个人陪着,只能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屋子,靠回忆过活,有什么意思?更不用说那地方已经暴露了,要是再有你的仇家找上门,你让她怎么办?”
“再毁一次容吗?”
“还是死在那儿都没人问?”
段正淳语塞。
他很想说小镜湖是他和阮星竹的爱巢,里面藏着他们的美好回忆。
她回到那里的话,他会和往常一样,时不时去探望,予以照顾。
可想到自己的现状,以及阿紫说的阮星竹在参合庄的生活,这些话硬生生卡在了喉咙里。
不说别的,光陪伴这一点,他就比不上。
阿朱、阿紫只要没事,可以经常陪着阮星竹。
而他以前身体正常都是偶尔才去小镜湖找阮星竹,现在行动不便,去的频率不出意外只会更低。
至于把阮星竹接进镇南王府……
刀白凤那关就过不去。
段正明在位的时候,段正淳都被卡死了,不敢这么做。
如今段誉登基,刀白凤成了大理太后,摆夷族因此越发势大,段正淳自己又废了,越发没底气这么做。
甘宝宝在王府照顾他,都是打着陪同钟灵这个女儿尽孝的名义。就这,甘宝宝都没住在镇南王府,而是白天进去,晚上出来,和钟灵一起住在郡主府。
是以,段正淳无言几秒,然后一脸苦涩道:“你说的有道理,她住在参合庄比小镜湖好。”
“是我考虑不周了。”
话说完,他整个人的心气都弱了几分。
因为阮星竹以后住在参合庄的话,他想要再见到就难了。
毕竟大理距离姑苏可不近,他又行动不便。
只是不这样又能如何呢?
他已经废了,莫说重温旧梦,就连平时的吃喝拉撒都要人帮忙。
阮星竹住在参合庄,有两个女儿陪着,总比守在小镜湖孤独终老好。
事情自此告一段落。
孟礼一行人继续下山。
段誉几人因为顺路,趋步跟上。
走在路上,段誉见段正淳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心生不忍,想做些什么。
可想到这事牵扯到的另一方是母亲刀白凤,他又生出一种无力感。
作为儿子,夹在父母之间本就容易左右为难。
更别提他心里其实偏向母亲。
因此,给段正淳帮忙的念头在段誉脑子里打了个转就消失了。
转过头来,他觉得自己连为父亲解忧都做不到,这个国君当得没什么意思。
接着,他瞥见王语嫣,见对方满眼都是孟礼,连丝毫余光都没有落在自己身上,又想到自己与她是兄妹,心里不由越发意兴阑珊。
亲情、爱情,无一顺心。
至于友情……
段誉从小就少有可以交心的朋友,如今登上国君之位,交心之友更成了奢望。
君王称孤道寡,不是随口说说,而是事实。
一时间,段誉感觉人生黯淡,俗世无趣,还不如以前在寺庙参悟佛经、与高僧探讨佛理有意思。
这个念头一冒头,他陡然生出了出家为僧的想法。
但转念,段誉又想到自己后继无人,一旦出家,皇位无人继承,难以向段正淳、段正明等人交代。
于是,他只得按下冲动,转而想着此次回去,迎高湄入宫,争取早日让她诞下子嗣,将之培养长大、接替皇位。
到那时,他就可以脱离樊笼,专心去佛经中追寻自在,只是……
那还要许多年,好难熬。
要是突然有个人跳出来夺这皇位就好了。
疯狂的想法一冒头,段誉就将之掐灭,因为这事实在荒诞。
但他没想到的是,这荒诞之事很快就上演了。
……
孟礼一行人和段誉几人下了山,见天色已晚,便没有急着走,而是前往客栈吃饭,然后准备回之前租的院落休息一晚上,明天再离开。
在这个过程中,孟礼发现镇上有不少丐帮弟子分散各处,行为有异。
他想了想,没在意。
他和丐帮没什么大仇,丐帮也没什么值得他忌惮的。
然而,孟礼几人和段誉一行人回到院子以后,附近的几个丐帮弟子悄然离开了。
他们一阵七扭八拐,进到另一处院落。
“帮主,您让我们注意的那些人下山了。如您所料,他们没有立即离开,而是找了院子落脚。”
“那院子我们也确定了,就是这镇上西街北巷的六号院和十二号院。”
全冠清登时面露喜色,高兴道:“很好!”
片刻后,全冠清偷摸来到另一个院落,在屋子里见到了几个熟人。
鸠摩智,段延庆、叶二娘、岳老三。
一进门,全冠清就笑着开口道:“诸位,目标出现了,咱们开始行动吧。”
“等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