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贲凝望片刻,最终下达指令:“好!传令,加急送八百里文书往咸阳!”
在另一场景里,
陈平疾步入府,激动不已:“公子殿下有喜事!”
赵牧见状,有些困惑地询问发生了什么。
陈平激动地道出喜事:黄亨献上宝物,有了它秦军势如破竹、无坚不摧!
赵牧闻言感到惊讶,随即露出期待的神情。
赵牧的神色微微一变,显然被陈平的话触动,急切地问道:“是什么宝贝?它在哪里出现的?”
陈平恭敬地回答:“启禀公子,黄享就在外面等候。”
“请他进来吧!”
“是!”
不久,黄享快步上前,拱手道:“见过公子。”
赵牧轻轻点头,疑惑地问:“刚才听陈平说你发明了新的武器,这是怎么回事?”
“启禀公子,其实算不上什么奇珍异宝,相信公子见了便知。”
黄享谦虚一笑,随后示意随行仆人呈上武器。
赵牧惊咦一声,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这只机械鸟,陷入深思。
这架机关鸟长约五尺,较之从前大了许多。
鸟身新增了几个凹槽,仿佛可以放置某些物品。
黄享走近一步,详细解释道:“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这类物品应用于战争。”
“经过与公输仇商讨后,决定加大此物尺寸,飞行距离也相应增加。”
“而这些凹槽正是用来装填 之处!”
赵牧眼前一亮,饶有兴致地问道:“你打算怎么用这个东西呢?”
黄享面带一丝自豪,激动地说:“回公子,这些凹槽可容纳三枚 ,我的想法是在发条装置中安装火石。”
“在启动飞行时,可以根据敌人的位置调整火石的位置。”
“当飞行到敌军上方时,火石正好可以点燃引线,并自动开启凹槽底部的木板进行投掷。”
“这样一来,可以更精准地打击敌人,让他们措手不及!”
赵牧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尽快去试验,一旦成功,你就是最大的功臣!”
黄享恭敬地答道:“回公子,属下已经做过实验,在无风天气下成功率高达九成以上,特别是在夜间可以实现突然袭击效果。”
冠军侯府内,赵牧听罢神色凝重:“这件事绝对不能泄露出去,所有制造和生产的步骤都要保密。”
“将来与大秦作战时,这种装置必定大有用场。”
黄享深知这一点,拱手道:“公子放心,这次我是乘坐马车来运载的,所有参与此事的人都是墨家心腹,绝对不会泄密。”
赵牧稍显放心,点了点头说:“你可以退下了,我自会告知父皇并重赏你们。”
章台宫。
始皇帝接到前线密报,安息帝国意欲对大秦不轨。
虽然这事之前已有所耳闻,但他没料到安息帝国的动作如此迅速。
“陛下~”
赵高在一旁轻声唤道。
始皇面色微沉,威严中不带丝毫愠怒:“立刻传旨,召赵牧即刻赴章台宫见朕。”
“是!”
赵高奉命疾步前往冠军侯府。
赵牧获知圣旨后,连忙陪同赵高一同赶往章台宫,拜见道:“儿臣见过父皇。”
始皇微微点头,神情肃穆:“入宫前,赵高已经跟你详细说明情况了吧?”
赵牧恭谨应道:“是的,父亲。”
“你对目前的局势有何看法?”
赵牧略一思索,回应说:“安息帝国尚未采取行动的原因在于他们仍未获取关键配方。
此外,他们不愿轻率攻击镇奴关,一方面怕损耗兵力;另一方面,则避免承担破坏条约的罪责。”
说到这里,他冷笑一声,“但他们既然有此念头,我大秦断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本以为可以避免战争,但结果是他们自取的。”
此时,大秦帝国因土改和商贸改革已兵精粮足、财力充实。
原先未计划对安息用兵是因为担心之前征讨大月氏消耗过多。
不过,现在大秦迅猛发展,国力空前壮大,始皇对此深有体会。
这场战争势在必打,且务必令敌军毫无招架之力。
赵牧眼中燃起斗志:“我们尚需多处地方亟待建设。
据儿臣了解,安息总人口约六百万人。
如果将他们作为劳役来修建城池,定是一举两得的事。”
始皇大笑道:“朕正是这么想的。
你看,这韩信的战略。”
赵牧接过来仔细阅读后说道:“韩信的方案的确巧妙,应能诱导出敌军意图。”
始皇却表示担忧:“尽管如此,仍嫌冒险,不如直接攻打,难道朕的大秦还惧他们不成?”
言毕间透出道不完的战意和王霸之气。
赵牧答道:“父皇英明,韩信心中有把握。
若觉得风险太大,儿臣也有一策保证守卫镇奴关万无一失。”
始皇眼中泛出兴趣,“说来听听。”
“原定明天上朝后奏报此事,今日遇变遂一并说明。”
赵牧详细阐述黄享所研制的机关鸟,并保证绝不会有误。
始皇听后,惊叹不已:“世上真有如此妙物,看来你所选之人都是国家之栋梁!”
他连声夸赞,“很好,朕会重赏这些有功之臣。”
赵牧心中有所思量,听罢秦始皇的话后,恭敬地拱手答道:“父皇请放心,韩信在军报中已提到,他们正在秘密监视那些混入国内的安息帝国侦察兵。”
“只要有王贲将军坐镇,他们绝不会贸然行动。”
“儿臣向父皇保证,七日之内一定能将机关鸟赶制出来并送往镇奴关。”
始皇点了点头,郑重地说:“很好,朕给你七天时间。”
“这段时间里,朕会挑选一批精良工匠参与机关鸟的研发工作,争取尽快多造一些。”
“喏!”
“谢父皇。”
赵牧离开章台宫后,始皇召见了治粟内史和左丞相李斯等人。
王贲率三十万大军驻守在镇奴关,这样的重兵固然震慑了安息帝国,但也导致每日耗费大量粮草。
幸好,在镇奴关修建初期,赵牧便已预见并持续从内地运送补给。
即使现在秦国的支持中断了,这近三十万军队也足以维持三个月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