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买了一处院子
夏京京和刘阳阳结婚的日子,定在农历八月十八。
江山脑子里没有农历的概念,这个日子是这个月九月二十八号。
还有五天时间。
刘阳阳还守在菜铺。
夏京京又送了一趟安泰的货,再拉回来一车货给安泰县各处售卖点。
这两天,夏天成和张兰已经在家里张罗开了。
江山拉了一后备箱零用东西,来菜铺安排刘阳阳回她爸妈身边。
“小表叔……”
“叫姐夫!”
“姐夫,今天是我在菜铺最后一天了,还真舍不得呢。”
这让江山疑惑。
“谁告诉你是最后一天?你俩事儿办完,你继续守菜铺,该怎么忙还是怎么忙。”
唯一不同,她和夏京京要睡一个被窝。
“啊?这不好吧,我跟京京结婚了,我怎么还能守菜铺,菜铺就是我小姑守了,我要待在家里的。”
江山不明白这个意思,眼睛盯着刘阳阳,这姑娘脑子里咋想的?
“姐夫,我跟京京结婚了,我就要留在家里伺候公婆呀!怎么还能待在外面。”
江山听明白了。
刘寨子嫁出去的姑娘,收了彩礼,收了三大件,就要乖乖守在男方家,伺候男人伺候公婆,不能在外面晃了。
江山抽抽鼻子。
农村人的有些观念,不是江山活了一回人就能改变的。
三十年后,农村姑娘嫁男人,要城里楼房,要小车,要十八万彩礼。
男方的家底被掏空,小两口过城里人生活,跟分了家没区别,哪有伺候公公婆婆一说。
夏京京送完货,急匆匆回来。
江山把刘阳阳刚才说的话给他重复了一遍。
夏京京有些纠结。
“姐夫,你是这么安排的么,我俩结婚后,让阳阳继续守菜铺?”
“我原来就是这么想的,听阳阳口气,她自己不愿意,你们的生活你们自己过,阳阳想留在宁阳家那就留着好了。”
夏京京想了一下,笑着问:“随阳阳的心意,她愿意留在家里那就留下。”
江山看出来了,让刘阳阳留在新铺屯公婆跟前,夏京京似乎很高兴。
江山觉得一年半载可以,长期下去有问题。
安泰县城得有他们两口子自己的住房。
“我让你拉的东西都拉好了没?”
“拉好了,缝纫机,电视机,自行车,收音机,还有照相机,还有洗衣机,三轮车拉不下,只能开货车。”
“行了,让你媳妇回吧。”
刘芬在菜铺给刘阳阳叽叽呱呱安顿了一大堆。
江山朝里面喊:“芬嫂,你安顿完了,她妈安顿什么,行了,放手吧,还有四五天时间。”
接下来四五天时间,刘阳阳安安稳稳待在家里,等着出阁那天,姐夫的小车上贴一个大红喜字,把她接到新铺屯夏家。
刘阳阳跟着夏京京,要离开鼓楼西街菜铺了。
江山早就准备好了一个红包。
“拿着,姐夫给你另外给的,当私房钱。”
“姐夫够了,京京给过我了。”
“傻丫头,京京给你的钱,是让你给你爸妈的,这个钱你拿着自己用。”
夏京京劝一句:“阳阳,姐夫给你的你就拿上,该走了,不打扰姐夫忙事情。”
江山眼睛送小两口离开菜铺,开一辆货车回刘寨子。
最高兴的人是刘芬。
“哎呀,我家阳阳终于要出嫁了,就怪你岳父,拖到了现在,非要看个八月的日子,早两个月咋了嘛。”
江山进菜铺。
“芬嫂,这铺子以后就是你来经营了,忙不过来的话,我再给你找个帮手。”
“山子,我给孩子们做饭的时候,要有个人帮忙守一会儿。”
“行,有合适的人我给你盯着。”
张常胜和他老姑一块进了铺子里。
江山赶紧打招呼:“哟,张家老姑,你咋亲自来了?你打个电话我过去找你嘛。”
老妇人嘴上抱怨:“江老板,你这个老板当的越来越大,你把我老婆子不放在眼里喽。”
张常胜的这个堂姑,现在把她远房堂侄儿当亲侄儿看。
在她常胜侄儿的摇鼓下,她决定把老院卖给江老板。
一个月前,张常胜给江山悄悄递了消息。
说只要江弟你租下这个院子,他就想办法让他姑把整个院子卖给你。
江山说不是卖给我,是卖给我旺军哥。
张常胜呵呵笑,李旺军和刘芬两口子还不是听你的。
“江老板,你考虑好了没,你能出多少钱?”
人家实心卖老院子,你也不好意思说个你这段时间没考虑这事。
“老姑,你这样问就不合适,你说实心话,你要多少钱?”
“常胜说你老跑外面,你见过大世面,你心里没有个数嘛,你说你能出多少钱。”
江山做出一副好好谈生意的口气。
“老姑,我租你菜铺快满一年了,生意还可以,也就这个铺子临着鼓楼西街,一年过一年的,肯定越来越值钱。
可后面的院子破砖烂瓦,墙皮脱落,顶上掉土,真不值几个钱。”
老妇人呵呵笑。
“江老板,我问房管局的领导了,房子是不值钱,可房子底下的土地值钱,你实心说个价,我要走了,不跟你拉扯了。”
“我最高出两千,要成就成,要不成我先租着,你看谁愿意出更高价你就卖给谁。”
没想到老妇人一口答应。
“那就两千,看在你带我家常胜挣钱的份上,这院子和这铺面就卖给你了。”
张常胜赶紧从他老姑包里掏房产本子和地契本子。
双方再写一张买卖合同,签字画押,江山交两千块钱给老姑。
张常胜感觉办了一件大事。
“江弟,这儿的摊子以后就是你的了,有啥事我后面再跟你说,我先送我老姑回去。”
张常胜护着他七十岁老姑走了,给江弟挤眼,表示这事他一切向着江弟。
刘芬自始至终没插话,等老妇人走了。
她一脸疑惑:“山子,城里的院子这么好卖吗,两千块钱就能卖来?”
江山抽抽鼻子。
“谁知道,说不定明天就有她儿子她女儿找事儿来了。”
江山不信卖院子的事是她一个老妇人说了算。
刘芬瞪眼:“那你还敢买?”
“大不了签的协议不算数,两千块钱她给我退回来不就行了。”
刘芬抱怨一句:“山子,我看你是瞎折腾。”
有些事就得瞎折腾一下。
鼓楼西街这一块,九二年以后拆迁改造,能返还两套楼房,到时候刘芬一套,自己一套。
只要后面没老妇人家的什么人找来,这事儿就是稳赚不赔。
他们找来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