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看师父的心情,似乎格外的好。酒,也是一碗接着一碗。
这会儿,都已经是倒了第五次了。但依旧神态如常、面不改色!
如若换做自己,肯定会醉卧个十天半月。
不禁心中大为佩服!
这时,大汉拿起师父那个,和自个儿巴掌差不多大的酒葫芦摇了摇。
“师父,您这葫芦才这么大点儿,怎么总也倒不完呢?”
“呵呵呵……为师这葫芦要说大……能装下一江之水!”
“但要说装酒……最多也就能装两坛子。”
秀才和大汉四目相对:“师父,您这是何意?”
“哈哈哈……傻徒儿!”
“如果,让那个抠门儿的老郭头儿知道我这葫芦这么能装,他还能给我酒喝嘛!”
“哈哈哈……”
秀才和大汉这才恍然:“哈哈……原来你们地仙之间,也都这么互相耍心机……”
“仙也是人,只是超凡脱俗而已!”
“要说心机、世故,活上个几百年,死心眼儿也会变得七窍玲珑了。”
“但唯有一点,始终要秉持正念,以善为本。这样才能活得通透,走得长远!”
“所以,你们必须要弄懂,什么是真正的善!”
“为师总让你们心存善念,不知善……怎么向善?”
秀才和大汉听师父说到正题,要给他们解惑。都赶紧收敛心神,正襟危坐、聆听教诲。
“给你们解惑之前,为师先讲两个小故事。你们……自从中体会、领悟。”
“说……一猎户进山,见有只猛虎,抓到一头出生不久的小鹿。”
“猎户见那小鹿可怜、心中不忍,便骂那猛虎:你这畜生,它刚会跑不久,你怎忍心下得去口?”
“连我们猎人都晓得,带崽的不打、怀孕的不杀,此乃规矩!”
“所以他赶跑了老虎,救了小鹿的性命。你们说,他……这是善吗?”
大汉两手一拍,激动地说:“当然是善!他抑强扶弱救了小鹿的一条命呢,难道这还不是善举?”
云阳子面带微笑,用手捋了捋胡子。
“但你们不知道的是,老虎已经饿了十余天。这是它拼尽最后的力气捕到的猎物。”
“由于猎户所谓的善心,害得老虎和它一窝四只刚睁眼的幼仔,都饿死了!”
“啊……这……”
大汉惊得不知该说什么好,用大手使劲地挠着自己的后脑勺。
是啊,弱小的鹿的命是命。那天生强大的老虎一家的命,就不是命了么?
秀才先是点头,然后又疑惑地摇了摇头,似是陷入了两难之境。
猎户救了一条命,又害了更多的命。这……他这应该是作孽吧?
可是……他的本意确实是善念呐!
云阳子端起酒碗,这次他没有一饮而尽,而是浅酌了一口。
将仙酿在口中停留片刻,然后慢慢咽下。闭上双眼,满脸都是回味的神情。
然后,看了一眼愣神儿思考的两个徒弟,也不作解释。
“另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屠户,上下三代,都是以屠狗宰羊为生。他还想着,把祖传的手艺也教给儿子。将经营了几代的买卖继续做下去。”
“突然一天,他午睡之时偶得一梦。梦里,他自己变成了待宰的羔羊!”
“惊恐、害怕、呼救、挣扎,最后无奈……眼睁睁看着锋利的屠刀,割断了自己喉咙!”
“惊醒后,屠夫看着地上捆绑着的小羊,心中第一次有了同情。”
“所以,他当即决定不再做屠夫。”
“可能是他的善念感动了天地!屠夫一直活到百岁,才无疾而终、寿终正寝!”
这次没等云阳子发问,大汉瞪着大眼睛惊讶道:“这……这也太没有天理啦!”
秀才似懂非懂,脱口说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师父,徒儿一直弄不懂这句话的含义。双手沾满鲜血的屠夫和杀人如麻的狂徒,怎么……”
“怎么比修桥补路的大善人,还要容易成佛?徒儿认为……这与天道不合!”
“是啊师父,都说修桥补路的瞎眼、杀人放火的儿多!这世道……好像不对吧?”
大汉也是一头雾水,他突然想到了胡大这孙子。
他坏事做尽,身上没一块好肉。但人家活了一千四百年,还修成了人身!
也许,还能逍遥地活下去哩!
“呵呵呵……都不要激动,是不是此疑惑让你们觉得做好人难,天理不公啊?”
“是!”秀才和大汉异口同声道。
“非也……非也!”
“为师曾经说过——道之不行,在于理之不明!”
“老子云: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老天,或者说——道,是不分善与不善的。圣人,也就是神仙,也不分仁或者不仁!”
“因为……天道,没有分别心!”
“人心之所向,因所处角度之不同,也是会发生变化的!”
见两个徒弟都摇头表示不明白,云阳子微微一笑。
“那个猎户,他以为做了一件善事。可结果呢?是害了五条性命,这其实是恶!”
“屠夫止杀,他以前是杀生害命。但从那天开始呢?他这一代和他的后代,等于救下了多少生灵?”
“救的命,远比伤害的命多几倍不止。总的来说,这是善!”
“万物有灵,所以,万物又皆有命!”
“所谓命中注定!”
“世间万物,都有他自己要走的路。旁人一旦不分因果、横加干涉,其后果,大多事与愿违!”
“善,不是你自以为的善,而是看行善之后的结果。所以常说:结的是善缘,而求的……是善果。”
云阳子对大汉说:“你刚才说什么仙凡一理,这话说得对!神仙本就是凡人做,仙和凡本质上是一样的!”
“那为什么,天仙只顾自己逍遥,而不管,凡间的苦难?”
“因为,个人有个人的命数。只能靠自己明悟、自己去改变,此其一也!”
“神仙管得了事,救得了一时,但救不了他一世。因为,改变不了他的念!此其二也。”
“如果见到就要管,能不能结下善果先不论。说不定让大多数凡人,从此只依赖求神拜佛,而不求上进。”
“那是帮他,还是害?”
“所以,不可轻易出手相助。而是救——可救之人!”
“可救者,也是通过事来教化其心,使之心存善念而已!”
“一念善,一念恶,善恶只在一念间!”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呐!”
“当然,为恶者,天必罚之!”
“只是,时辰未到而已!”
“有的,是福报未尽。有的,是命中该当如此,乃是天借其手,以惩治他人。”
秀才和大汉有些明白了,但需要好好消化一下。
“那……师父,到底什么是善,而又怎么行善?”
“连天仙,都不敢轻易妄言善恶,那我们又该当如何呢?”
云阳子双眼之中精光一闪:“为师认为,不可轻率,亦不可轻言!”
“只需记住,不作恶,即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