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好歹是凑齐了,又去置办了大彩电。大根娘叫上王婶子一起去了菊芳家里,看到爱郎来了,菊芳羞答答的跑开,她这段时间也挺煎熬,就怕大根反悔不要她。
一行人寒暄一番后落座,直奔主题,大根和菊芳的婚事就这么成了;怕夜长梦多,还是尽快结婚,日期这定在了当月的月底。
这段时间大根一直忙于婚事,暂时忘了和楼红英的感情困扰。前方有幸福在等着他,看得见,摸得着,而楼红英,只能在梦里见了。
婚期如约而至,楼红英也来帮忙,穿着中山装的大根格外帅气,硬朗。而新娘子菊芳,美丽,多情,娇憨,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一对新人笑得很开心,大根娘激动的哭了。
楼红英心里波澜不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去纠结;只是,她想到了齐梁,他的身边,现在也有一个美丽的女孩在陪伴吧。
新郎新娘敬酒环节,菊芳故意拉着大根的手走到楼红英跟前,脸上满是甜蜜的笑容,声音却有些不友好:
“红英妹子,今天我和大根大喜的日子,你可得多喝几杯呀,我俩的事,还多亏了你呢!”
说着,还亲昵地将头靠向大根的肩膀。
楼红英先是一愣,随即礼貌地笑了笑:“祝你们幸福,早生贵子。”
“楼妹子,大根现在可是我的男人了,也是有家的人,他之前的事我也听我姑说过一些,以前的事我不计较,我希望以后不要再有什么不好的话。”
周围的人听出了菊芳话中的刺儿,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大根轻轻扯了一下菊芳的衣角,小声说:“菊芳,别这样说,我和红英是兄妹,也是朋友之间的感情。”菊芳却装作没听见,依旧挑衅地看着楼红英。
楼红英深吸一口气,端起酒杯平静地说:“菊芳姐,我真心祝福你们,过去的事就过去了,我和大根哥清清白白。”
说完,一饮而尽,然后转身离开,只留下菊芳站在原地,脸上闪过一丝得逞后的笑容。
楼红英回到家,把自己关到屋里嚎啕大哭起来;说不上是什么原因,就是想哭。
这时,村部大喇叭广播喊人,“楼红英来大队一趟,有重要的事。”
楼红英心里一惊,赶紧往大队部走去,大老远看见一个邮差,他递给楼红英一封信。
奇怪,谁会给我写信呢?楼红英打开信件,先是一张照片掉出来,还有两张信纸,写满了字。
她仔细的看着照片,照片上有一对男女,楼红英一眼认出,那个男人就是他朝思暮想的齐梁,而他的身边,依偎着一位娇俏的姑娘。
楼红英的脑子里嗡的一下子,信掉在了地上,她拣起信件看,一排排绢秀的字体,诉说着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
看完信件,楼红英知道了齐梁的去处。
信的落款,自称是齐梁的妻子。她告诉楼红英,说她和齐梁已经结婚,并说了他们相爱相遇的过程。
原来是一个英雄救美的故事。
就是这位给楼红英写信的美女,是一个家境优渥的大学生;
有一回,和同学们去餐厅吃饭,被小黄毛们骚扰,被在餐厅当保安的齐梁出手相救,在接下来的相处中,这位美女爱上了齐梁并展开了追求,然后结婚。
中间的过程楼红英不知道,也不知道齐梁的真实想法,只是现在不重要了,他幸福就好。
楼红英把信件和照片保存好。只是她不明白,为什么齐梁的妻子要给自己写这封信?用意何在?
都结婚了,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可自己的幸福在哪里?楼红英决定放下感情,当务之急,是想一门营生生存下去;在这个小山村里,光靠种地,连温饱都解决不了。
现在的鞋垫,又纳了够一百双了,楼红英想拿到城里去卖。
上次是有齐梁陪着,这次自己孤家寡人。
坐在客车上的楼红英,泪水滑落如许。
她又找到上次摆摊的那个位置,将鞋垫整齐摆放在摊位上。奇怪的是过往行人来来往往,却没有人对她他鞋垫感兴趣。
楼红英心中很失落,不禁想起以前齐梁还在时,他总能没办法吸引不少顾客过来;而自己,不好意思喊,也不好意思卖,就呆呆的坐在这里。
正沮丧的时候,一个声音传来:“红英妹子,你怎么在这儿?”楼红英抬头一看,竟是许久不见的同村刘大春。
这个刘大春在城里做生意,听说这几年赚了不少钱。
了解情况后,刘大春热心地说道:“红英妹子,你这样卖可不行,你得喊,得推销,这样吧我认识些人,看看能不能帮你,把鞋垫推销出去。”楼红英犹豫了一下便答应了。
刘大春带着楼红英去见了一个人,这个人是针织厂的厂长,“王厂长,这是我他老乡,叫楼红英,她手里有一批手工鞋垫,你看看款式怎么样?”
王厂长向楼红英打了个招呼,然后拿起鞋垫仔细看了起来;王厂长的表情由漫不经心,到眼前一亮到睁大眼睛,最后他兴奋的问楼红英,“这种鞋垫有多少双?有多少我要多少。”
“王厂长,鞋垫总共有一百双,如果您全要了,就随便给个价钱吧!”楼红英很激动,可算是卖出去了。
王厂长想了想,“我给你五块钱一双,您看怎么样?”
“什么?五块?”楼红英惊叫起来。
“如果你觉得价格不满意,咱们可以再商量。”王厂长说。
楼红英刚想说满意满意,十分满意,可被刘大春使了个眼色。
她是个聪明女人,知道这鞋垫行情不错,故意面露难色的说,“王厂长您看哈,这鞋垫上的花鸟鱼虫,树木等,都是我一针一线的绣上去的,您看,能不能再给我加点?”
王厂长想了想,一咬牙,“最多给你每双再加一块钱,你要愿卖咱就成交。”
楼红英爽快开心的说:成交。
一百双鞋垫,上次摆摊卖两块钱一双,这次拿到针织厂,竟然卖到了六块钱一双,楼红英的心里乐翻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