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钟,李大东掐着时间溜出了轧钢厂大门,坐着无轨电车来到了北新桥的一个胡同里。
“哥,嫂子”。李大东笑呵呵的走进院里朝着两个正端着一个装有喜糖的盘子在前院分发喜糖的李大雷与王红梅喊道。
“东子来啦?赵大爷,刘叔......这是我弟弟李大东”。李大雷回过头瞧见那道熟悉的人影笑盈盈的向周围人介绍着。
“是李驾驶员的弟弟啊,你好你好”。众人纷纷热情的打着招呼。
“东子”。王红梅甜甜一笑,随后三人一并分发着喜糖跟喜烟。
直到将这座两进院里挨家挨户都分发完毕,三人才一块回到了中院的一间四十平方左右的正屋里。
看着屋内贴着用红纸剪裁出的一个大大的喜字,以及桌子上摆放了一张李大雷与王红梅在照相馆拍摄的结婚照。
李大东好奇的打量着这间干净整洁的屋子,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来王干事对这个闺女以及自家大哥的婚事也是费了不少力气。
“东子,以后要是不乐意自己吃饭就过来跟我俩一块吃”。王红梅倒了三杯热茶之后才坐在了桌子旁说道。
“行,我回头过来蹭饭”。李大东笑嘻嘻的从怀里掏出了一小罐红糖跟半斤水果糖放在桌上:“我找人换的,回头嫂子回娘家的时候就不用在去弄喜糖了”。
“收着吧,东子现在长大了,可不能在拿他当孩子看了”。李大雷拿着火钳子往火炉里夹了一块煤,偏过头咧嘴笑道。
王红梅闻言也没有推脱,拿起红糖罐子跟水果糖就放进了柜子里。
“这年头世道不好,你有什么东西可捂着点,别大大咧咧的被人瞧见,听见没”。
“知道了”。
“大奎一会就来了,咱们先收拾收拾厨房里的东西,也别让人一过来还得忙活切墩啥的”。王红梅见兄弟两人在聊天,
索性也就起身走进了厨房,开始提前备菜。
“嫂子嫁妆可真不少啊,哥,我咋感觉你入赘了呢”。李大东一边喝着茶水一边嗑着瓜子打趣道。
“滚犊子,三床被子跟搪瓷脸盆跟暖瓶啥的,那是我老丈人非得买的”。
“桌椅板凳外加那张床是舅舅归置的,嘿,他们俩铆上了,非得一人一人,我跟红梅就省事了,啥都不用操心”。
“拍张照拿介绍信去领个证就回来了!”。李大雷拿出烟盒扔出一根烟后,自己又点燃了一根烟,美滋滋的抽着。
原本他还打算去找几个前些时候让他帮忙从外地弄些土特产的朋友帮忙,准备花钱自己归置一下屋里的家具。
可愣是没想到王干事跟自家舅舅在谈论婚事的时候突然就聊起了婚房布置,一个嚷嚷着要给姑爷包圆了,另一个嚷嚷着外甥的事就是他的事。
两人在饭桌上是又拼酒又拼家底,让李大雷跟王红梅两人坐在一旁憋着笑。
“等你过几年结婚的时候,我跟舅舅也给你包圆了,到时候你就安心结婚就行”。
“不过咱爸留下来的东西似乎也挺多的,除了要弄张新床之外也没啥特别要置办的了”。李大雷搓着下巴皱眉沉思道。
老李当年留下来的家底实在是有些丰厚,光是柜子都有仨,桌椅板凳李大雷结婚也没搬走,现在西跨院里的家具都快凑齐七十二条腿了。
自行车也留给了李大东,只带走了一个收音机。
七十年代才盛行的结婚条件,在59年年底老李家就已经具备了。
也是让他这个做大哥的有些苦恼,将来这个弟弟结婚的时候他该弄点什么东西当做贺礼好。
“有了,缝纫机!到时候哥跟舅舅给你想法子整个缝纫机,将来你媳妇在家缝缝补补也能省点事”。李大雷思来想去总算是想到了一个当下十分贵重的物件。
“再说吧,哥,我才十七,过完年也就十八,怎么着也得再过两三年才到岁数,我的亲大哥哎,你可别着急了行吗?”。李大东眼皮直抽抽,双手抱拳求饶道。
心想,倒不是哥们不想吃荤,实在是年纪不符合,再加上如今粮食减产,普通家庭的闺女饿得是面黄肌瘦。
他咋看都觉得对方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干部家庭的闺女倒是营养充足了,可这些家庭的女同志又有几个会十七八岁就急赤白脸的出来托媒婆找人相亲呢?
“我看你小子就是读书读傻了,有个媳妇多好啊?知冷知热的,下班回家就能吃上顿热乎饭”。
“咋的,你要打光棍一个人过啊?”。李大雷一听这话瞪大了眼珠子拍着桌子扯起了他那标志性的大嗓门。
“咋的了,大雷,你咋回事啊,嚷嚷啥啊?东子好好跟你说话,你吼他干啥呢”。王红梅掀开帘子问道。
“那个.....我习惯了,他也习惯了,没啥,就瞎聊他过两年结婚的事,这小子一副不乐意的样子,我就一下没控制住”。
李大雷解释道。
“得,我跟你明说了吧,哥,普通家庭的闺女现在啥情况你不知道啊?条件好点模样好的早就被人上赶子追求了”。
“只有条件差,面黄肌瘦的才会十七八岁就出来相亲,为的不就是找个好点的夫家过日子嘛,这些我瞧不上,所以我想过几年在慢慢找呗”。
“有合适的我指定结啊,没合适的你不能逼着我随便娶一个吧,合着你现在跟嫂子结婚了,站着说话不腰疼啊?”。
“嫂子你说,我的话在理不”。李大东哭丧着脸朝着王红梅问道。
“在理,东子这话没毛病,他高中毕业还是干部编,咋能瞎娶媳妇呢?这事你就别跟着瞎掺和了,回头等过两三年,我给东子张罗”。
王红梅思量了片刻,认同了李大东的话,大包大揽的将这件事情揽在了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