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后,七月十三号,休息日上午十点半。
贾张氏拿着探亲证明回到了南锣鼓巷,刚一迈进四合院里就红着眼眶朝着中院跑去。
阎埠贵取下眼镜揉了揉眼睛不可思议的嘀咕道:“这是贾张氏吧???”。
“是她,刚才她那副哭丧的样子跟当年堵在易家门口求着易中海收徒一模一样,她怎么瘦成这样了啊?走的时候不是带着衣服吗?怎么穿了一身补丁回来了?”。三大妈有些吃惊之后回过神来点头确定道。
“东旭啊......你好狠的心啊,你怎么不让妈进城看你啊,你是不是不要妈了啊!!!”。
“妈过得好苦啊,你为什么不给妈送粮食啊,你是不是娶了媳妇忘了娘啊”。贾张氏直冲冲的推开家门闯进了屋内,
在贾东旭以及孙子棒梗孙女小当错愕的注视下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拍着大腿扯着嗓子嚎了起来。
贾张氏脸上的泪水也是一个劲不要钱的往下滴落,那副神情仿佛就像是一个受尽了怨气的孤寡老人一般,哭得泣不成声。
“妈....妈,你这是干嘛啊?赶紧起来啊,别嚎了,别嚎了”。贾东旭生怕会被人看笑话,也是急忙伸手想要将亲妈从地上扶起来。
“奶奶,奶奶”。棒梗先是被吓了一跳,回过神来之后才认出了闯进家里的人正是他的奶奶,有些欣喜的上前两步陪着亲爹一块将她扶到了椅子上。
“棒梗,奶奶的乖孙子哟,奶奶好苦啊,你爸不要奶奶了,你爸被你妈这个狐狸精给迷得不要亲妈了啊~”。
贾张氏一把将棒梗搂进怀中一边哭喊道。
这半年时间里,她就在第二个月进了一次城,回到了家里吃了三天的饱饭,其余时间每天都在贾家村累死累活的干着多年未干过的农活。
从最早的挨饿受冻,到后来的风吹日晒,每天也只能混上一碗面糊糊吊着命,运气好的时候才能分到一俩个白薯加餐。
原本体态丰满白白净净的贾张氏也是在半年时间里饿瘦了三十多斤,变成了现在这副枯瘦的模样。
看着亲妈脸上被晒得像是树皮一样又黑又枯的样子,贾东旭心里也是略显有些自责的低头道歉道:“妈,我错了,您别哭了行吗?”。
“咱家已经很丢人了,就别让院里其他人看笑话了”。
所谓家丑不可外扬,贾张氏自打贾东旭拜师易中海之后,这几年逐渐也算是个要体面的人,自然是知道这么嚎叫会让院里的人看贾家的笑话。
可她实在是受不了乡下挨饿的苦日子,担心这次过后又要半年之后才能进城回家吃上几顿饱饭,索性也是豁出去了。
“你连妈都不要了啊~”。
“你为什么不让妈进城啊,为什么不给妈送粮食啊~”。
“是不是秦淮茹那个狐狸精让你不管妈了啊~妈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你拉扯大,你就是这么对我的吗~~”。
“老贾啊,老贾你看看啊,咱儿子现在不管我啦,不要我啦,他要让我在乡下自生自灭啊!!!”。贾张氏闻言更是气急败坏,
死死的盯着面前面露愧疚神色的贾东旭哭喊道。
闹,一定要闹。
要闹到易中海跟贾东旭向她保证以后要按时按点的送粮食给她,要让秦淮茹将进城的机会交出来,哪怕丢人也得这么干。
“老嫂子,怎么了啊?怎么一回来就闹成这样啊?”。易中海赶到之后看了一眼站在一旁苦口婆心劝着母亲不要哭的徒弟一眼,
心里也早就猜到贾张氏回来之后肯定会大闹一场。
“东旭他师傅啊~”。
“东旭不要我了啊,他被秦淮茹那个狐狸精迷住了,连亲娘都不管了!!!”。贾张氏从椅子上站起身就像是一头野兽一样扑向易中海。
???
易中海目光惊恐的看着迎面扑来的贾张氏,吓得也是连连后退,慌乱之中还不慎撞在了门框上,被门把手撞到了腰部吃痛的喊了一声:“嗷....老嫂子,你这是干啥啊?”。
“贾张氏,你这是干啥啊?你扑我家老易干啥!”。一大妈使出了吃奶的劲头好不容易才将抱住易中海的贾张氏给拽开。
心里也是恼火不已,自己男人被这个泼妇给抱一把,这要是被门外那些看热闹的人瞧见的话,她的脸可就丢大了。
后院的刘海忠的媳妇跟一些看不惯她的人不得笑死她啊?
“我.......我不活啦,我的命好苦啊,儿子都不管我啦,我还活着干啥啊?”。贾张氏再次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拍着大腿哭喊道。
还未等众人反应过来,贾张氏蹭的一下站起身冲向了摆放老贾遗照的柜子处将相框直接抱在了怀里哭道:“老贾啊,老贾,你.....”。
“老嫂子!你别嚷嚷了,你是不是想被关起来!”易中海瞬间猜出了贾张氏的意图,急赤白脸的冲上前捂住了她的嘴警告道:“我现在可捂不住被子了,你要是再喊老贾,一会院里有人去街道举报你,你就完了”。
“还会连累东旭被批评挨处分!!!”。
刚要施展当年出嫁时亲娘提前传授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御夫本领的贾张氏声音瞬间戛然而止,愣在了原地。
“妈,师父说的没错,这是封建迷信啊,这要是被人告到了街道,咱就惨了,赶紧起来吧,有话好好说”。
“是啊,贾张氏你别在闹了,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就消停点吧”。一大妈见她还是不愿意从地上起来也只好拿出了杀手锏威胁道:“你在撒泼,我就去后院把老太太请出来,让她收拾你”。
一听到一大妈要去后院请出四合院里的老棺材瓢子,贾张氏就回想起曾经在院里被拐杖打得上蹿下跳的画面,浑身一个激灵立马就顺着贾东旭的劲站起了身。
一副若无其事的拍着屁股说道:“我起来了,东旭,你必须给妈一个说法,要不然妈今儿个就吊在这横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