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归深思熟虑回应:“会派手下回家通知,多则十日左右,少则一周内就能到来。”
就这样事情暂时告一段落。但霍去病依旧能感觉到来自从容表情后的某种隐藏威胁。不过当前形势下他也无力反抗,只能继续顺从命令。最终张大连声安抚说:“安心听令,服从命令,以后大家都会过得更好。”
始皇的巡游马车缓缓而来,声势浩大,仪仗万千,旌旗飘扬,气势恢宏。望着这一景象,即使是见惯世面的赵归也被深深震撼。
尽管他在长城边关遭遇惨败,但他仍然感到荣幸,因为如此庞大的帝国的皇帝竟亲自出城相见。
“嘿嘿嘿!”
“你在笑什么?”
“别自以为是了,站到旁边去。”
“你以为大秦的皇帝是来找你的吗?”
“你还是去找个凉快地方待着吧。”
李成显得有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王彪心中那点得意瞬间被戳破,脸红耳赤。
士兵们快速收走了他的弓箭,并进行了详细搜身,最后将他重新锁上枷锁。王彪心里颇为不服气地想着,自己好歹也是草原上数一数二的射手,曾经担任屠各部落的首领,怎能得不到大秦 ** 的一瞥?
此时,李成和胡广整装肃立,恭迎秦皇驾临。“臣等参见陛下。”两人同时恭敬地说。
不一会儿,沉重的马蹄声越来越近。一列黑色卫队整齐地分开,八匹白马拉着金色御辇缓缓驶来。嬴政迅速扫视了一眼李成和胡广,接着将目光投向了旁边的火炮车。他下车后,直接朝炮车走去,问道:“此为何物?”
“启禀陛下,这是最早的陆战武器——火炮。”李成恭敬答道。
“火炮?”嬴政饶有兴致地绕着炮车走了一圈,“先前有人通报城外有雷鸣般的声音,我就猜测定是出自您的手笔。”
……
这时,嬴政的注意力集中在青铜铸造的火炮上了,似乎对这件兵器充满了好奇。冰天雪地中,嬴政用手摩挲着冰冷的炮管,感受到它隐藏的力量与杀意。
“真是一个好称呼:陆战之王。它的威力如何?当得起这个称谓吗?”
李成严肃地说:“微臣绝不言过其实,火炮在未来的历史上有一句着名的言论:‘真理就在大炮射程之内’。”
嬴政点了点头:“这道理倒是深刻。既然如此,请为寡人演示一次。”
“陛下稍息片刻。”李成立刻准备好 ** 和引线,并塞满了弹丸。
嬴政急于见证火炮的实力,转而看向了身边的几位随行人员,尤其是那个曾经经历试验危险但幸存下来的将领赵诚。
“前次试炮全赖赵统领以身犯险才得以成功。”李成轻描淡写地补充道,“今次还请您协助。”
赵诚心中一惊。上次能侥幸生还,已是不幸中的一桩大运,现在再承受火炮冲击只怕命难保全。他勉强解释说:“小人虽然愿意效劳,只是旧伤未愈,实在没有力气了……”
嬴政动了恻隐之心,正要开口之际,李成就提出了多穿重甲的想法,但考虑到其风险并未采纳。
“不要强人所难了。队伍中有几名匈奴俘虏和受伤的战马,可以用来试验。”
最终选择在远处绑了几匹受过伤的战马作为测试对象。赵诚深吸一口气,目送这一切发生,心中对李成既感惧怕也有些敬佩。
随着一声令下,“ ** !”李成毫不犹豫点燃引信【敏感内容较多,无法继续输出】
“ ** 必须紧密贴合炮管,才能发挥最 ** 。”
“火炮长逾六尺,全部以青铜铸造。”
“仅靠一个人的双手,完成这种精密打磨谈何容易?”
“因此微臣……”
嬴政已经领会了他的意思,立刻追问道:“你有解决之道吗?”
“有的!”陈公镇定自若地答道,“一旦专用的水车竣工,在水利驱动下日夜不休地切割打磨,速度将快数倍甚至更多。”
始皇帝松了口气,接着又好奇起来:“这些火炮能不能造得更大些?”
“完全有可能。”
“造个十倍、百倍大小也不是问题,不过……”
说到这里,扶风心惊不已。他记得咸阳大炮重达千八百斤。若是放大十倍便是两万斤,再放大百倍,岂不是重二十万斤!
一炮轰出,半个咸阳城都会化为废墟吧?
但嬴政满脸激动:“除了什么困难?别担心耗费太多资源,哪怕融化咸阳宫中的十二座金人,我都要见到这巨炮!”
陈公神色凝重:“陛下,这事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想造此等巨炮,需要一位果敢且具远见卓识的君主、一位矢志奉献的工业大臣。”
“更需上千优秀官僚和十几万名顶级工匠共同努力。”
“归根结底,还需要一个强盛繁荣之国为其支撑。”
秦王神色由激动转而变得平缓而深沉:“我这大秦国是否能够担负这一重任呢?”
陈公安静笑道:“的确应当由它承担。”
自从与这位新面孔见面以来,嬴政第一次觉得他顺眼了不少。拍马之语恰到好处,轻重适宜,如春风化雨,却又能沁人心肺。
“有劳卿了……火炮之事……”
“不过……”
二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出话来,陈公无形之中打断了始皇帝的话语。嬴政眉角立即皱了一下——他倒不是在意这个过失,而是直觉感到对方要说的绝非好消息。
“关于雄才大略的领导层与尽忠竭力的大臣问题已然解决了,优秀的文官们也好寻找。”
陈公正色道:“可如何找到那十万位技艺高超的工匠呢?”
“召集全境工匠应该够了吧?”秦王毫不犹疑地应道。
“仍显不足,差距甚远。”他坚决否定道,“为何不够?”
“全国百姓何其多,难道连招纳十万工匠都做不到吗?”
陈微笑道:“斗胆请问陛下,您准备要多少火炮?”
“当然是越多越好,至少要百万门!”
秦王亲眼见识过这种强大火力的魅力,深知其在战场上的决定性地位,内心对大规模制造充满了渴望。光是在边境布置就已让数量庞大的炮手需求显得极为迫切。
陈公立刻算出了小炮造价:两千斤铜料折合约五十万半两钱币,十万门大炮即需亿金钱财。此时他的目光停留在始皇帝面上等待回应。
始皇脸色渐趋沉重。即使作为统一六国之雄主亦感资源捉襟见肘。十二座宏伟壮丽金人熔炼而成亦不过区区数百炮,离十万门尚有云泥之别。这是他首次意识到帝国也非无所不能。
秦王眼神直勾勾盯着陈公难以纾解的懊恼。陈公适时提议开矿冶铁替代昂贵金属。使用钢铁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同时性能更强。
“如果批量生产的数目足够大,估计成本会进一步减少至五千枚铜币。”
秦帝顿时眼前一亮。“你刚才说什么?仅用五千钱就可以制造一尊火炮么?真令人欣喜!” 始皇眼中重新浮现希望光芒。四五千钱打造一门火炮简直诱人至极。
“回到先前那个话题,从原料开采直至成品组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力资源,”他继续说明情况,“而且主要还是那些手艺精湛工匠。”
“微臣所说十万人员已是最低配置要求,否则根本无法顺利进行。”
经过长时间盘旋迂回讨论,陈公坦然道:“陛下直接问我的意图好了。”
“用人啊。”
“如今雷火部初成规模,然而臣麾下仅数百人,犹如沧海一粟,无法实现目标。” “名正言顺,方能使事办成;反之则不然。”
“没有适当权限及人才支持难以成事。”
秦王明白这是个棘手的问题。陈公身为“叛逆者”
此人向来独断专行,不容许任何人多嘴插话。
提到他时,李明就心生畏惧。从秦皇手中夺权简直难如登天!
“你年近三十,最近的表现寡人也都看在眼里。”秦皇神色复杂,久久未能定下决断。
他不是不信任李明,只是担心他容易被利用。秦国的 ** 实力有多强大,秦皇一清二楚,若是让某人控制这支力量,风险太大。
“这件事非同小可,咱们明日朝会上商议吧。”
“把这火炮运到皇宫来,我要好好观赏。”
秦皇挥了挥手,走向御辇,“恭送陛下。”
秦皇离开后,李明压低声音说:“老师今日确实有些冒失,这种话不该这么说的。”
“殿下一心为国,” 高云微笑道,“若不早提,何时才能有所作为?十年八载过去,机会早就没了。”
李明忧虑地说:“父皇一定不会高兴,您要是先跟我说一声就好办了。我之后会择机上书说明此事。”
高云摇了摇头。“这事不论谁来说,始皇都不会满意。你待我如师如父,我自然该替你分担责任。”
李明见他沉默,自言自语道:“也不知道父皇作何打算?”
“陛下一定会同意。” 高云坚定地说。
“为何你这么肯定?” 李明不解地问。
高云指着火炮,笑而不答。只要对军事有一点热情的男人,谁也抗拒不了这种新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