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星期四。
孩子开学(大开学那种,初一、高一、大学)和孩子毕业再忙,付闻樱与孟怀瑾再忙都会抽时间参加。
上午八点,一家人隆重登场,打扮得光鲜亮丽,准备送孟新去学校报到。
行李在昨天晚上已经收拾好了。
整整几个大箱子,还要带上画具等,课程用得上。
张嫂自告奋勇开车,说到达寝室还要打扫卫生和收拾床铺,这事她擅长。
不得不说,细节部分还是张嫂考虑到位。
付闻樱听后连连夸赞,术业有专攻,便将此事交由张嫂负责了。
就这样,分成两辆车,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由于是开学特例,私家车被允许进入校园。车子直接开到食堂门口,那里设有一个报到点。孟宴臣下车后,领着孟新前去报名,其他人则在车上等候。
虽然有很多个服务台(就一个书桌一个刷卡机还有其他用品组成的临时服务台,工作人员就是学生会骨干以及老师),但也排队了十分钟。
缴费完毕,报名成功。
领取了校园卡、银行卡和军训服。
又回到车上,缓慢行驶20分钟,抵达分配的寝室楼楼下。
女寝15栋712。(编的,无现实对应)
车子不能在楼下停留太久,会影响交通。
小张哥和孟宴臣将车上的行李全部卸下,堆的满满当当的。
卸完货之后,车子马上开往校园里最近的停车场。
大家也没等小张哥和张嫂,直接人手拿一件往楼上搬。
孟宴臣挑起最重的双肩包背着,里面装满了书,沉甸甸的。然后他一手提一个超大包,这样既能保持平衡,又容易发力,还好还能提得动。
他刚才听到其他家长抱怨这个寝室没有电梯,见到付闻樱拿起最后一个双肩包大包,便立刻扬声阻止道:“妈,这个太重了,等一下我再下来拿吧。”
是的,好奇怪,孟宴臣所在的男寝有电梯,而这个栋寝室竟然没有,只能爬楼梯上七楼。
可能是户型不一样,承建时间也不一样。
孟怀瑾也一手一个32寸的行李箱,赞同孟宴臣的说辞,“对,闻樱,你腰不好,别搬重物。等下让宴臣再跑一趟。”
多跑两圈当锻炼身体,年轻人就要多干活。不然这儿子要来干嘛?
许灵手上的东西也不轻,没办法跟妈妈换,她要两只手搬,停在这里会很累。
于是她默默地先走了一步。
孟新是在里面装石头了吗?
这么多东西,如果她不来,那不是累死爸爸和哥哥了?住这么近,缺什么再让小张哥送来不就行了。
还说自己不认床,连被子床垫都带了。不然直接在学校再买多方便。
不过在学校买也要搬上去,好吧。
为了转移手上的重量注意力,许灵一边走一边胡思乱想地暗自吐槽。
孟新表示冤枉,她也不知道自己的行李为什么这么多,明明她只带了紧急用品。
她背着自己贵重物品的双肩包,夹着A1画板,左手提画笔桶,右手颜料箱。
看着妈妈手里的大包,她也想不起来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那么鼓那么大只,只是让哥哥走两趟,他会很累的。
她想了想,说:
“妈,要不您拿画笔,双肩包给我吧,我左手提。”合理分配一下,她应该可以吧?
付闻樱摇摇头,笑道:“走吧,我没事,这个包没有很重,装的是毛公仔。”
孟宴臣:“……”
他看了眼孟新,眼神里满是不解。
为什么上学都要带玩偶?
床就这么小,带这么多东西有地方睡觉吗?
想不明白。
算了。
别站在这里堵住路口,影响他人通行。
孟宴臣提起超大包,一鼓作气,健步如飞,瞬间消失在楼梯转角处。
孟怀瑾见付闻樱背起的双肩包,重量的确如她所说,也放心下来。
快速追上孟宴臣的脚步。
男人的力气到底比较大,孟怀瑾才50岁,正值壮年,一口气上七楼,不费劲。
付闻樱却没想到女寝居然没有电梯,而她今天穿的是英伦风粗跟高跟鞋,走起路来自然快不了。
但孟新走得比她还要慢,因为她的画板实在是太难拿了。
付闻樱在路上还接过了她的颜料箱和笔桶。
孟新连拉带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走到四楼的时候,被停好车的张嫂给追上了。
张嫂帮她拿上东西后,孟新只背着自己的双肩包,顿时感觉轻松了不少。
可惜的是,一口气上到七楼确实挺费劲的,最后还是被张嫂抢先几步,进入了寝室。
她们是最早到的,此时寝室里还没有其他人。
张嫂手脚十分麻利,在孟宴臣提上来的大包里,迅速翻出一块抹布,开始认真地搞起卫生来。
付闻樱与孟怀瑾打量着寝室布局。
这间宿舍是四人间,进门处的上方是暖气和空调。
宿舍内的床铺采用的是上床下桌的设计,床铺的尺寸为 1.9*0.9m。
下方的桌子是一个书柜书桌一体柜,左侧是通长到床板的书柜,宽度有 600mm,分为上、中、下三层。
桌面的尺寸为 1.3m*0.6m,还配备了四个大衣柜储物柜,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每人一个。
后面是一个 1.5m 宽的阳台,阳台上有两排晾衣杆以及空调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