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只要好好屯田,好好干活,每年上交收益最多的,我可以分给你们土地,让你们再次成为良民百姓。干的更好的,也可以在我麾下为吏为官!”
刘忠话音刚落,那些俘虏中的议论声就更大了。刘忠这一次没有制止,他知道俘虏需要时间来消化自己说的这些东西。黄巾军都是成村成村的加入,彼此都认识甚至就是一个家族、一个村子,利益相关,他们也需要时间商议。
张来福本是个老实本分的农民,凭借着会点手艺、脑子灵活,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后来因为妻子有病,请了太平道传道的天师门治病。结果病没有治好,全家人不知道怎么忽忽悠悠的加入了太平道,跟着大贤良师造了反。
可是造反并没有让他过上好日子,这南征北战的就在涿郡做了俘虏。本来以为会被官军砍头一了百了。没想到涿郡这些当官的还算仁义,还给了两条路让人选。
说是两条路,其实就是一条路。
张来福跟着造反已经是抛家弃业了,现在就算官府放自己回去,又能靠什么生活呢?说不得还要加入黄巾,别看黄巾现在闹的欢,早晚都要被拉清单的。跟着黄巾走,不是战死就是再次成为俘虏。那还不如跟着这当官的去屯田。
虽然这年月当官的说话比放屁强不了多少,可是自己现在已经除了这条命还有啥值得那些当官的骗自己呢?不对,这条命也不是自己的!人家当官的想砍就砍了,何必骗自己呢?
想明白了这点,张来福决定跟着去屯田,说不定是条活路,反正也没有什么可失去的!还怕个鸟?
“来福,你准备咋办哩?”同村的王二楞悄悄的问道。张来福在村里算个小能人,王二楞一直都信他!
“二楞,放你回家你还有法活不?你还想跑回去投大贤良师?”张来福小声的说道。
“我投个鸟!参加黄巾以来,家里弄了个吊光溜净。打了那么多胜仗,吃香喝辣、升官发财的都是那些大小渠帅,卖命的都是咱们这小老百姓!”王二楞名字叫二楞,心眼可是一点都不缺。
“那还回去干啥,去屯田说不定是个活路。按这个当官哩说的,咱们年轻力壮多干点,说不定还能弄个小官当当。最不济,也挣下几亩地,到时候找个婆娘生个孩儿,也算是对得起祖宗!”
“对,对,对!来福哥说的是!”
“是啊,回家也没活路了,还不如去屯田!”
“这当官的骗咱们咋办?”
“咱们就剩下条裤衩了,当官哩能骗啥?”
在张来福和王二楞商量的时候,不少一个亭里的乡亲都围着听。觉得张来福说的有理,都小声的讨论起来。
这样的讨论不止发生在张来福身上,近两万俘虏都东一堆,西一堆的凑在一起商量。
刘忠约摸着时间差不多,才让军士再次维持好秩序。
“你们商量的怎么样了?现在愿意屯田的,都站到校场西边去,等待进一步的安排。不愿意去屯田的,都站到校场东边去,自有郡兵把你们送出城市,你们自谋生路去,只是不要再跟着黄巾造反了!”
军士绕着校场,把刘忠的话再次喊了一遍又一遍,确保每一个黄巾俘虏都知道了。偌大的校场,近两万的俘虏,突然就安静下来,没有人去东边,也没有人去西边,都面面相觑的观望着。
张来福刚想往西边去,王二楞偷偷拉了拉他说:“来福哥!”然后用眼瞟了瞟四周,意思就是让张来福不要做出头鸟。
“二楞,都站着不动,惹恼了这当官的,一股脑都砍了脑袋去!咱听话去屯田,又不是要回家,怕个鸟!”张来福轻轻推开王二楞,向着西边走去。
王二楞一想也是,于是跟着张来福也向西边走去。一看有人开始选择,那近两万俘虏都开始动了起来。
刘忠吩咐军士去把张来福叫过来,毕竟能够在两万多人中第一个做出选择,那就不是个一般人。刘忠决定拿张来福做个典型。
校场上乱糟糟的好大一会,近两万俘虏才算都做出了选择。大部分俘虏都选择了去屯田,只有一两百人选择了走人,心怀忐忑的站在校场东边。刘忠见此大手一挥,吩咐军士将他们驱逐出郡城,便不再理会了。
“既然你们都选择了屯田,那就老老实实的听从官府的安排,本都尉保证给你们条活路!你们自由组合,30个人也行,50个人也行,自己选出个领头的”
这个时候,军士已经将张来福带到了刘忠 面前。
“你,叫什么名字?”刘忠问道。
“回大人,小的叫张来福!”那张来福声音都有点发抖,不知道这当官的叫自己过来做什么。
“好!本官看你第一个选择了屯田,也算是有胆有识了!本都尉先给你个屯长干干,你可不要给老子丢脸!”
当然,刘忠许诺这个屯长,也就他这个屯田都尉认,出了他这个屯田的队伍就不好使了。但是张来福不知道,下面的那些黄巾俘虏不知道啊,见张来福只是先选择就当官了,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张来福也是激动的“扑通”跪下去给刘忠磕起头来。毕竟在黄巾军里打了那么多仗还是个普通小兵,在刘忠这里就先走了几步路,就整了个屯长干干。
“行了,你先下去吧!”
刘忠让军士们把这些愿意去屯田的俘虏先带回俘虏营看管起来,嘱咐他们可以看管的松些,让他们好互相商量,自主分营,选出自己的领头人。
刘忠现在人手紧缺,不得不用他们选出的人。但是这些选出来的人也要有几百个,这可是需要刘忠自己的人管。人呢?人呢?刘忠头都要大了!
不怕这人事构架弄好,这近两万人怎么带到屯田点都是个麻烦事。刘忠苦思冥想,终于有了主意:问刘备要人啊!刘备不是去涿县当了假县尉吗?自己在那边时间虽短,但还是有几个亲信的!要来不就完了!
这郑植真是命不好!刘忠本来都把他要忘了,这因为缺人,想到了涿县的那些亲信,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郑植,想起了李军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