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奶奶,如果你不想你的汝窑茶壶有事的话!就最好放下茶盏,我们心平气和地谈一谈。”
董芊芊高高举起任丽芬心爱的汝窑茶壶,大有如果这老太太再摔一次茶盏,她就把茶壶砸了的架势。
老太太这套汝窑茶具是正二八经的前朝文物,足足有三百年历史了,是老太太家一代代传下来的陪嫁。
任丽芳也只会在逢年过节时把它摆出来撑撑场面、摆摆阔气!
总共就四个青花杯子,如今没了一个,任丽芬也心疼得不得了。
她是真的被威胁到了,连忙懊恼地说“别!你把茶壶放下!咱们好好谈!”
随即暗自拧了一下自己的手背,怎么就这么手快,顺手把它砸了。
没砸到该砸的人不说,还把足以传世的茶具给贬了值,也不知道只剩下三个茶杯的茶具还能不能给小儿子当聘礼!
董芊芊摸了一下被碎瓷片刮伤的额头,虽然没有划破皮,但带来的刺痛感却是实打实的,小心眼的董芊芊没有把茶壶放下,反而搂得更紧了些。
她原本是不想管董二成的事,他今天就算是被砸得满头都是包她都不想管!可是老太太砸茶盏时,迸裂弹起的瓷片间接误伤了她。
她这才想着报复回来,立马举起了盛满“元宝茶”的茶壶对老太太进行威胁。
好在老太太还是懂得利害关系的,连忙把剩余的三个茶盏,推得远了些!
沉声静气地跟这俩薄情寡义的父女俩,打起了亲情牌。
“芊芊啊!你知不知道你爸跟家里如今闹得这么僵,就是因为你不下乡!你要是下乡了不就没这回事了吗?”
眼瞅着董芊芊依旧油盐不进、无动于衷的样子,
耳边又传来老三媳妇林熙的哀嚎声,老太太只好说了重话。
挑高着眉头,厉声大喊“董芊芊!你要搞明白,这知青下乡本来就该你去,你是城里人!
是你爸的女儿,董建西不是,他只是你堂哥,农村户口差着血缘呢!你懂不懂!这不合规矩!”
任丽芳一口气喊完了,她该喊的,心中不免有些嘀咕!
这话应该让赵春芳来说,要知道她以往在孙辈面前一直都是红脸的角色。
威慑力远远不如破落户赵春芳,而且她说起这话来总没什么底气,毕竟当初她是极力赞成董建西去城里过好日子的。
现在好了,老二给老三家挖了这么大的一个坑,直接把老三家埋土里了。
她这个当娘的不站在受了委屈的老三这里,难道还能帮着老二助纣为虐!
“奶奶,你这话就错了,不合规矩?什么是规矩!”
董芊芊本来就不是什么舍己为人的圣母,她甚至是极力促成董建西下乡的第三个罪魁祸首。
她当然不会被什么一张纸就能戳破的亲情所绑架,一字一句从容镇定地进行反驳。
“董建西十一岁就到了我们家,由我爸用牛羊肉、麦乳精养大的。
养恩大过生恩,全国大闹饥荒的那三年,董建西依旧每天雷打不动的三斤牛肉下肚,全家的肉票都供着他一个人。
我是一点肉沫腥子都没见到,学校举办运动会,董建西想要一双运动鞋。
全家的布票跟工业票,都用来给他凑齐了匡威牌的帆布鞋!
我呢!一双塑料凉鞋从初春穿到深秋,一穿就是三年!鞋底的花纹都磨没了,穿上跟溜冰没什么区别!
一不留神就会滑倒!
所以奶奶你看,董建西吃得、用得比我这个亲女儿都好,这哪是亲侄子能有的待遇!
我父亲分明是把他当亲儿子看,连董建北都没有这样的娇养过!
吃了这么多!用了这么多!所以他才是应该下乡的人,毕竟我爸是真的把他当亲儿子看。
连城里户口都给他弄到了,这难道不算是对他好,在我看来,我爸真是对这个侄子好得没边了,我都嫉妒的不得了。”
任丽芬被这一通抢白噎的不知说什么好!她脸上的表情既有羞愧又有些赫然!
那什么布鞋长什么样!她老人家是没见过,不过董建西回来时脚上蹬的那双棕色牛皮靴,她还是头一次见。
老头子在董建西昏迷的时候,还扒下来试了试。
说自己从来没穿过这么舒适板正的鞋,里面的鞋垫跟踩在棉花上一样柔软!一穿上就不舍得脱下来了。
还有那牛肉,他们一大家子过年都不一定能吃上一回!董建西却能天天吃!
整整三斤啊!天杀的!他每天从嘴里留一口都够她跟老头子嚼半个月的了。
眼看亲娘没话反驳的董二成,心情也跟着雀跃起来。
他脸上刚刚也被茶盏碎片,擦着边的划了一道。
本来就是靠脸发家的他,瞬间火大了起来,但被董芊芊这么一搅和,原本有些气恼亲娘不识趣的心情,也平复了下来。
也跟着董芊芊拔高,他为董建西所做的贡献,冷硬地强调他的所作所为,试图把这一切合理地美化回来。
“娘,我的亲妈呀!还有三弟妹,你俩好好想想董建西跟你们过的时候,你们也只是给他一口吃的,饿不死就行!
就那么一口稀糊糊,他们仨个小伙子分着吃,我看了是真的不忍心。
所以我才会想尽办法激励他们,只要他们考得好,我就带他们其中一个去过城里人的好日子。
我还给他上了城里户口,让他吃上了商品粮,我有说话不算话吗?
我是真的把他当亲儿子看!可他做了什么,报答我的事吗?他对雪花肚子里的孩子下手不是一两回了,他还…”
“可是你让他上了你的户口,他成了你的儿子!还要替你女儿去下乡!”
林熙用棉袄里的棉花止住了董三成腹部的血,怒气冲冲地瞪着董二成,直接打断了董二成的迷惑发言!
她才不会被这些小恩小惠迷惑了双眼,诚然她确实供不起董建西。
一天三斤熟牛肉的食量!也买不到什么名牌鞋,她连一张工业票都弄不到。
可那又怎么样!这是她儿子靠成绩应得的!没偷没抢董二成自愿给的,凭什么要靠顶替他女儿下乡来换!
现在好了,她那么大的一个儿子在法律上竟然属于别人,而她连个知情权都没有。
还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没怎么长大的儿子去西北种树,那个当母亲的心都受不了这样的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