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上陈清萍眉眼悲伤,时不时看向家长叹了一口气,她长的清丽,不是原身乖巧明艳的类型。
也因此很有一种坚韧冷清的气质。
郑金桥见她如此心疼不已,自认为仗义执言道。“林姨真是太过分了!”
陈清萍摇了摇头,眼露悲伤。“我到底不是林姨的亲生女儿,她不为我打算很正常。”
一句话直接默认了林桂枝对她不好。
火车上同行的知青敏锐意识到有瓜,纷纷自我介绍完后,问郑金桥怎么回事。
郑金桥经过主观意识的艺术修改,林桂枝不搭理陈清萍,就变成了下乡不给她准备物资钱粮,还不让继姐下乡。
不知有意无意,两个人都没提沈琼找到工作不用下乡。
知青们一听顿时义愤填膺,这个年代的知青一个个都犹如清澈的大学生,心怀满腔热血。
看世间也是非黑即白。
“她怎么能这样!她这是虐待!”
几个知青凑一起议论纷纷,也有人提起家里的偏心,不由感同身受,还有人纳闷道。“你爸不管吗?”
陈清萍叹了一口气,她一直认为陈大奎是受了林桂枝的蛊惑,丝毫不觉得陈大奎本就有后爹的潜质。
知青们纷纷感叹。“果然,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爹。”
显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很多时候真不是后妈先来,而是爹本身就是后爹。
生孩子又不需要男人生,他们没疼过怎么会对孩子满腔疼爱,大多数的男人都是最会权衡利弊的。
陈清萍看着火车的窗外,前路茫茫袭上心头,郑金桥看不得心上人这么伤心,给她买了一份盒饭。
“金桥哥,这怎么好意思?”美人水盈盈的眸子看过来,略带嗔怪。
见多了陈清萍冷清自持,郑金桥心头一软愈发不心疼了,其实想想郑母给他带了二十块应急,还是有几分心疼的。
“你快吃吧,你们女孩子不能饿着!”
陈清萍想到旁人家里,哪怕再怎么关系不好也给带了不少馒头煎饼,她家里继母本就看不上她,陈大奎又没提。
林桂枝当不知道。
她泛红眼眶暗暗生恨,要是沈琼出门林桂枝恨不得把家给她搬上吧?
一旁听完八卦的知青郑莉莉见两人互动撇了撇嘴,她本来对郑金桥还挺感兴趣的。
开玩笑说两人是同姓,说不定两百年前是一家。
没想到郑金桥对这个陈清萍一往情深。
她可不像别人一样,真心实意觉得后妈该给陈清萍奉献一切,扪心自问,她要是当后妈去,哪来的心思管别人家的孩子。
她家亲生父母都偏心,人家亲妈偏心自个女儿不正常吗?
郑莉莉心下有了计较,面上却没露出半分异样,她刚才问过了,不同她是小县城家里出身,郑金桥家里有两个职工。
或许在家属院里,郑金桥的家庭条件很一般。
对她来说是平时够不着的优秀青年了。
郑莉莉打定主意,拆了郑金桥和陈清萍的苗头,她看得出来,陈清萍不怎么喜欢郑金桥。
火车慢悠悠的行过两站,郑莉莉想去打个水,顺口问了句。“清萍你要喝水吗?”
“你的杯子我帮你也打上。”
陈清萍沉默了一下,面上不显,愈发委屈怨念。
她哪来的杯子,陈大奎一心敷衍哪来的细心,换了钱粮票就催她赶紧走,丝毫不给她准备用品的时间。
林桂枝就更冷漠了,根本不当家里有个要下乡的知青,每天正常下班,母女俩时不时晚回来一阵。
陈大奎一问就是去沈家看爷奶了。
陈清萍好歹在家里生活多年,哪还不知道母女俩的德行,根本就是出去开小灶了。
她想不明白,林桂枝身为后妈不管她下乡名声能好听?
“不用了。”陈清萍不愿让郑莉莉知道她的弱势,郑金桥见状对沈琼愈发厌恶,即便两人没有血缘,陈清萍也叫了她多年姐姐。
沈琼不知道郑金桥的想法,知道一定会问一句。“算计我下乡的妹妹?不了吧。”
在林桂枝朴素的价值观里,不是亲生的血脉就是养不熟,她从来不为别人家的孩子委屈自家女儿。
纵使林桂枝觉得亲生女儿傻了点。
郑金桥打定主意下了乡一定要好几个月不联系沈琼,为陈清萍出气。
至于前几天沈琼那受的冷遇,郑金桥直接选择性遗忘了,沈琼跟在他身后都快十多年了,一下子对他这么冷漠。
这可能吗?
一定是林姨强行不让她见。
郑金桥完美完成逻辑自洽,打定主意给沈琼一个教训,陈清萍坐了两天半的火车愈发担忧前路茫茫,这样的情况下,一行人到达北市红星乡的火车站。
下了车郑莉莉心情颇好,坐了两天半的火车都是头昏涨脑,正值夏季,火车站的出口树荫的地方不少。
他们一行人先来到知青办。
知青办大姐因天气显得很焦躁,冷着脸不耐道。“在这等着吧!接你们的人很快就来了!”
她游龙走凤,下笔奇快,唰唰唰的登记好知青们的信息,紧接着拿着资料走人。
知青们见此都脸色难看,大热天的他们都在这等着,中暑了怎么办?有个男知青面色涨红道。“我们向上反映去!”
“说好了为人民服务,他们怎么能这样?”
郑莉莉没他们那么天真,安抚道。“算了吧。”
男知青出头不要紧,别回头影响她也成个刺头,到地方就是人在屋檐下,没准要在别人的地盘待多久呢!
郑金桥心疼不已,见小县城有个走街串巷卖冰棍的,赶紧跑过去买了一支,给陈清萍献殷勤。
陈清萍算是女知青里最好看的,几个男知青也是一时心思浮动,不过思及她的家世和后妈都冷静了下来。
有这个后妈在,陈清萍相当没什么家世后盾的存在。
各怀心思的时候,桂花村的牛车还有大队长的侄子到了,李宏升来的早,已然和他三叔三婶在牛棚安家落户。
按理说李家受影响最小的是三叔两口子。
他没想到的是,下放前一天三叔三婶和家里牵连少的都遭了举报,证据确凿,即便李家重回京都也没了他们的位置。
本来接知青,大队长是让儿子叫上李宏升一块去的,他早些年受过李家恩惠,如今算是李家的退路之一。
李宏升没打算过去,能下乡的知青对家里的困境也帮不上忙,何况他一个下放住牛棚的,这几年得低调一点。
自幼养尊处优惯了,李宏升闻着牛棚的牛粪味眼底闪过烦躁,他上了山,准备看看有没有什么野鸡野兔或者药材之类的。
三叔三婶夫妻俩都是文人,每天这么劳动身体遭不住。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打从下乡后李宏升事事不顺,前几天大队长都遭了一波没证据的举报,吓得大队长不敢再明目张胆的照顾他们三个。
沈琼清点了今天的入账,去供销社买了一瓶雪花膏,又去了邮局寄出一封夹着一块钱的信,深藏功与名。
也不知红二代男主,有没有感受到她的重视与热情。
好可怕,天凉王破。
可惜,现在变成天凉李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