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长公主说你是渤海公主?”沐芊上前拦住了公主,步步紧逼,顺手关上了门。公主慌乱间往后退,不小心碰到桌角,倒在地上。
公主有些懵然地看着沐芊,她只依稀记得前几日与这个女人偶遇过,但并不清楚对方究竟是谁。突然,她回想起十斤的传话,原来眼前的女子是祝公子的夫人。定过神来后,公主赶忙站起身,笑着对沐芊说道:“哦,原来是嫂子……”
然而,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沐芊毫不客气地打断了。沐芊一脸不屑地冷笑道:“渤海,北境之地,哦,那里甚是蛮荒,那里的人也尽是野蛮愚钝,这就难怪有了准夫婿的女子会去勾引有家室的男人!”
听到这番嘲讽,公主顿时愣住了,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她忍不住反驳道:“嫂子,你误会了,我跟祝大哥只是朋友关系。真的没有你想象中的那样啊!”
但沐芊却根本不给她解释的机会,再次讥讽道:“哪样?你们两个喝完了酒,就勾勾搭搭地腻歪在一起,这还好有其他人在身边陪着。要是没有人在场,那还不知道要发生什么龌龊之事呢!”
“真的没有,那天醉了,祝大哥只是帮忙搀扶,后来是我家丫鬟扶我,并没有逾越规矩的行为。”公主急忙辩解着。
“你还狡辩!”沐芊怒不可遏地喊道,随后毫不留情地上去就是一个响亮的巴掌,结结实实地落在了公主娇嫩的脸颊上。公主猝不及防,身体顺势向后倾倒,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她从小娇生惯养,备受父母宠爱,哥哥姐姐更是对她呵护有加,从未遭受过如此屈辱和挨打。此刻,一股无法言喻的委屈涌上心头,泪水迅速充盈眼眶,即将夺眶而出。
时间紧迫,课业答辩即将开始,但公主却迟迟没有现身。文宣心急如焚,第一个念头便是前往祝公子所在的书屋寻找,是书院中有一间特别许可的屋子供祝公子使用,但他却从来没有去过那里,更不清楚具体位置。无奈之下,他决定先找到祝公子再说。当他赶到时,祝公子早已做好准备,今日他被委以重任,负责收集夫子们的评审意见,并在一旁认真记录。
“祝兄,半个时辰很快就要过去了,可是公主仍然不见踪影!”文宣焦急万分地跑到祝公子身旁,声音中带着明显的担忧与不安。
“成风,这马上就开始了,有什么事先放下,今日诸事唯有课业答辩首先!”公子欲离席,被身前的夫子叫住了。无奈之下,他只能将书屋的位置告知文宣。
文宣按照祝公子的描述,在书院里仔细搜寻着。然而,他找了一圈又一圈,始终没有找到那间书屋。遗憾的是,就在他即将发现的时候,却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而错过了。
与此同时,外邦那一组,长公主受邀在一旁旁听。她静静地坐在那里,美丽的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威严。这时,一名丫鬟匆匆跑来,在长公主耳边低语几句。长公主听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子们陆陆续续地走进场。外邦组由杜夫子坐首席,他们整理着自己的衣服,等待着开始。一旁的香在缓缓燃烧着,散发着清香。当香烧尽之时,便意味着课业答辩正式开始。然而,此时公主仍未出现。
文宣在院子里焦急地四处寻找着,却始终不见公主的身影。他心中愈发着急,担心公主出了什么意外。正当他感到绝望时,公主整理好衣服,从他身后一侧的屋子里缓缓走出。文宣听到动静,急忙转过身,快步迎了上去。
\"世子妃,您可真是急死我了!答辩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得赶紧过去,应该还来得及!\" 文宣心急如焚,伸手准备拉住公主一起跑着过去。然而,就在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
文宣疑惑地回头望去,只见门内有一个姑娘被五花大绑,嘴巴也被一块布紧紧系住。她瞪大眼睛,惊恐地看着他,似乎想要呼救。
\"这是……\"文宣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不解地看向公主。
公主一脸无奈地解释道:\"这是祝大哥的夫人,刚才冲进屋子里对我撒泼胡闹,甚至动手打我,被我给制服了。\"
文宣难以置信地看着公主,他从未想过这位看似柔弱的公主竟然还有这样的本领。\"你就不害怕吗?\" 他忍不住问道。
公主微微一笑,坚定地回答道:\"若是祝兄问起来,我自会向他解释清楚。现在情况紧急,我们顾不上这么多了。\"说完,公主毫不犹豫地领着文宣离开了屋子。
二人走之后,门后的人缓缓地将房门关上。原来,就在沐芊动手的时候,清儿及时赶到,两人联手迅速地将其制服。沐芊应该庆幸今天答辩时希安被挡在了书院门外,否则她可就不仅仅是被捆绑那么简单了。
香已经燃烧殆尽,答辩正式开始,所有的书生们都准备好了手中的答卷。首先要做的就是抽签排序,因为公主被点名第一个开始,所以大家抽到自己的序号后,便在相应的位置坐下来等待传号。
“我记得第一个来答辩的是渤海的甄孝,他在哪里?”杜夫子向身后的书生问道。
“回先生,刚刚查看了签到手册,渤海的甄孝还没有到场!”书生应声回答道。
众人面面相觑,都在期待着公主的出现,现场也开始纷纷议论起来。
“如果没有出现,该如何评判呢?”
“回先生,按照书院的规定,一律评为丙等!延迟结业。”
“不好意思,我来晚了!”随着这道爽朗的声音传来,众人纷纷转头看向门口。只见公主站在那里,嘴角挂着一抹微笑,手中拿着一份答卷。她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到夫子面前,然后将答卷双手递给夫子。杜夫子接过答卷后,轻轻地将其放在桌面上,并慢慢展开。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公主写下的陈述,似乎在仔细阅读每一个字。
此时,那位书生挪动了一下座位,文宣迅速走过去接过纸笔。原来,他今天负责在外邦场负责整理和记录相关信息。
“那我们就开始吧!”杜夫子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宣布着这场答辩正式开始。
而在侧屋里,长公主面色铁青,她眉头微皱,低声对身边的丫鬟说:“怎么回事?”显然,对于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不满和困惑。
“我马上出去查清楚!”丫鬟连忙回应,转身准备离开去寻找答案。
长公主则透过半掩着的窗户,注视着公主与夫子之间的互动。公主在与夫子对话时表现得自信而从容,回答问题也游刃有余。有时候,她的回答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有时候,则赢得了阵阵掌声。杜夫子不时仰头捋着自己的胡须哈哈大笑,有时又频频点头表示满意。就这样,公主顺利通过了第一轮考核。
随后,其他考生们依次上前进行答辩。整个过程持续了很久,一直延续到午后时分。
最后,当所有人都完成答辩后,杜夫子转头向文宣询问道:“文宣,现场所有书生的答辩都已经结束了吗?”
“夫子,今日一轮全部结束,这是所有书生的答辩记录,请夫子过目。”文宣将厚厚一叠记录册递交给夫子。
“所有人都退场吧,我和诸位夫子再商议一下,决定哪些进入二轮。”
“哎哟,我家小妹贞孝今日表现尚可,虽然听不懂说些什么,但可以察觉入二轮不难。”此时长公主身旁有位男子起身。
“有什么奇怪的,稍微准备一下就可以的,毕竟外邦才多少书生?”长公主有些不服气地回应道。
“长公主这是小瞧我们邺国,书院里虽然邺国书生不多,但也学业出众,次轮的十个席位起码有五席。”原来这位男子正是邺国的世子——杨轩。他语气自信满满,似乎对邺国书生充满信心。
“轩世子不必过度乐观,万一没有五席,岂不贻笑大方。”另一旁的男子应声说道。他来自夏国,名为明瑞,同样也是世子身份。“我们夏国有两席,我就得上书父皇嘉奖了!”明瑞嘴角含笑,目光扫过众人,言语间透露出一股得意之色。
“不过说来,轩世子的渤海表妹确实可以,尤其是最后那段博引旁征,我都以为是江南的哪家大家闺秀。”明瑞赞叹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意。
“瑞世子向来挑剔,能够得到您的称赞,我想这渤海公主进入二轮十拿九稳了。”长公主迎合着。
诸位夫子在商议着,都在拿出自己认可的答卷,也都陈述自己的理由。如今梁邺夏三国的世子长公主都在侧屋聆听着,无论是过程还是最终评审都无法弄虚作假,极为公平。
可是随着评审结果陆续走到尾声,轩世子的表情也愈发的难堪。最后结果十几人,来自邺国也就五人,可还得继续筛选。
“诸位,我提议这渤海的甄孝的答卷列入甲等第一,可否?”杜夫子说道。
此言一出,诸夫子突然严肃了起来。
“论学识论文笔,甲等第一确实可以,但这一旦公布可能会遭受非议!”一夫子皱起眉头,缓缓说道。“甄孝来书院学习也未几日,就突然甲等,恐怕难以服众!”
“对啊,一个初来乍到的新人,突然列入甲等第一,这对那些在书院停留数月甚至若干年的书生显得极为不公!”一夫子应和着。
“是啊,渤海与中原交流自古以来匮乏,突然甲等不免让人怀疑是秦王暗中指令,我等也难免受他人诟病!”另外一夫子也补充说道。
整个房间陷入了一片沉默之中,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诸夫子都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既能公正地评选出优秀的答卷,又能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和误会。
“诸位先生既然有此担忧,那先不列入甲等第一,也不将此卷公开,待三轮结束之后在做斟酌,如何?”杜夫子提议。
“那也好,按照甄孝刚刚答辩的水平来看,入二轮,我无异议!”一夫子点头认可,接着其他夫子纷纷点头,就这样公主入选二轮。接着陆陆续续筛选出最终入选二轮名单,一轮最佳答卷也将在最终一轮选出。
“哈哈,轩世子,承让了,我夏国能有三席!”瑞世子开心的在椅子上前仰后合。
“轩世子,这是杜夫子列出的名单,过程和结果我等三人全程旁听,这下心服口服吧!”说着,长公主将名单递给了轩世子。可是他看都没看,直接撕了,碎片散落一地,然后气呼呼的离开了屋子。
名单结果,渤海一席,夏国三席,邺国三席,梁国也是三席,不偏不倚刚刚好。
“世子,世子!”随从在身后追着。可眼下的轩世子在气头上什么也听不进去。
随从一直追到书院门外,轩世子登上马车,正准备离开,找个地方冷静冷静。可远远望去,有人骑着马朝着书院疾驰而来,来人挡住了去路。
“杨轩,你给我下来!”原来是嵩临到了!听说今日的答辩,便马不停蹄地朝着书院赶来。
世子也随同,临行前景先生和老头特意交代,告知世子考验并未结束,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掌握之内,并且告知遵守李将军的交代,不得使用武功和真气,至于器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使用。
杨轩听着声音耳熟,便掀开帘子,“原来是嵩临表兄!”说着下了马车。
世子和嵩临也下马,可嵩临二话没说径直走上前去揪住杨轩的衣领,质问道,“沧州登船是不是你的指使?”
杨轩被这突然的举动镇住了,但立即冷静下来,他轻轻推开手臂,“贞孝表妹前往南都,作为兄长甚是担心,前去探望有何不可?”
此时,贞孝也出现在书院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