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啼哭声与家人的欢声笑语中,苏瑶和萧逸尘的生活愈发充满温情与希望。萧羽渐渐长大,开始牙牙学语,他那稚嫩的声音和可爱的模样,成为了苏瑶和萧逸尘生活中最温暖的慰藉。
这天午后,阳光暖暖地洒在庭院中,苏瑶坐在摇椅上,看着在草地上蹒跚学步的萧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萧逸尘从书房出来,走到苏瑶身边,轻轻坐下。
“看羽儿,今天又进步不少,走得更稳当了。”苏瑶笑着说道,眼神一刻也舍不得从萧羽身上移开。
萧逸尘点头,眼中满是慈爱:“是啊,这孩子一天一个样,感觉眨眼间就长大了。”
正说着,萧羽一个不稳,差点摔倒,苏瑶下意识地起身想要去扶,却被萧逸尘轻轻按住。
“别着急,让他自己来,孩子总要学会自己面对这些小挫折。”萧逸尘温柔地说。
苏瑶看着萧羽自己站稳,又继续摇摇晃晃地向前走,心中满是欣慰:“你说得对,我们不能总是护着他,得让他慢慢学会独立。”
这时,管家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封请柬:“少爷,少夫人,这是礼部侍郎周大人送来的请柬,邀请二位参加他家的诗会。”
苏瑶接过请柬,看了看说道:“周大人的诗会,倒是许久没参加了。”
萧逸尘思索片刻:“去参加也好,也算是放松放松,而且还能和其他官员交流交流。”
苏瑶点头表示同意:“那我们就去准备准备吧。”
到了诗会那天,苏瑶和萧逸尘把萧羽交给奶妈照顾,便一同前往周大人的府邸。诗会现场布置得典雅精致,文人雅士们三五成群,或吟诗作画,或品茶论道。
周大人看到苏瑶和萧逸尘,连忙迎了上来:“苏姑娘,萧公子,你们可算来了,快请进。”
苏瑶微笑着说道:“周大人,许久不见,劳您费心邀请了。”
周大人摆了摆手:“哪里的话,苏姑娘和萧公子如今可是京城的佳话,你们能来,是诗会的荣幸。”
众人寒暄几句后,诗会便正式开始。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诗作,互相欣赏、点评。萧逸尘也被这氛围感染,兴致勃勃地与几位官员探讨起治国之道和诗词文学。
苏瑶则在一旁静静地聆听,偶尔也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得众人纷纷点头称赞。
就在诗会进行到高潮时,一位年轻的官员站起来说道:“今日诗会,难得如此热闹,我听闻苏姑娘医术高明,不知苏姑娘对养生之道可有见解?”
苏瑶微笑着起身:“略懂一二罢了。其实养生之道,重在平衡,饮食上要荤素搭配,起居要有规律,心境也要保持平和。”
另一位夫人也好奇地问道:“苏姑娘,那对于女子养颜,可有什么特别的方法?”
苏瑶思索片刻:“女子养颜,可多食用一些滋补气血的食物,像红枣、桂圆之类的,平日里也可自制一些天然的护肤品,比如用花瓣泡水洗脸。”
众人听了苏瑶的话,都觉得受益匪浅,纷纷向她请教更多的养生知识。苏瑶耐心地一一解答,一时间,她成为了诗会上备受瞩目的焦点。
诗会结束后,苏瑶和萧逸尘在回家的路上,还在回味着诗会上的点点滴滴。
“今天诗会,你可真是出尽了风头。”萧逸尘笑着调侃道。
苏瑶轻轻拍了他一下:“哪有,大家只是对养生感兴趣罢了。不过,通过今天的交流,我倒是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萧逸尘好奇地问:“什么想法?”
苏瑶认真地说:“我想在京城开一家医馆,不仅治病救人,还可以传授一些养生知识给大家。你觉得怎么样?”
萧逸尘听后,眼睛一亮:“这是好事啊,凭你的医术和名声,医馆肯定会很受欢迎。而且还能让更多的人受益,我全力支持你。”
苏瑶得到萧逸尘的支持,心中十分高兴:“那就这么说定了,我明天就开始着手准备。”
回到家后,苏瑶迫不及待地开始筹备医馆的事情。她四处寻找合适的店面,又挑选了一些可靠的伙计和药材。萧逸尘也在一旁帮忙出谋划策,联系一些生意上的朋友,为医馆的开业做准备。
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医馆终于准备就绪。开业那天,医馆门口张灯结彩,前来祝贺的人络绎不绝。苏瑶和萧逸尘站在门口,迎接每一位客人。
“苏姑娘,恭喜啊,这医馆一看就不一般。”一位老妇人笑着说道。
苏瑶连忙说道:“多谢您的祝福,以后还请您多多关照。”
这时,一位年轻的男子走了过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苏姑娘,我听闻您医术高明,我母亲一直身体不好,不知道能否请您去看看?”
苏瑶微笑着说:“当然可以,您放心,我一定会尽力的。”
医馆开业后,生意十分红火。苏瑶每天都忙碌在医馆中,为病人诊治,传授养生知识。萧逸尘则在朝堂上继续为国家效力,闲暇时也会来医馆帮忙。
在医馆的后院,苏瑶特意开辟了一块小花园,种上了各种草药和花卉。萧羽也经常跟着苏瑶来医馆,在花园里玩耍,对那些草药充满了好奇。
“母亲,这是什么呀?”萧羽指着一株草药问道。
苏瑶笑着说:“这是金银花,它可以清热解毒,是很有用的草药哦。”
萧羽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我以后也要像母亲一样,用这些草药帮助别人。”
苏瑶听了,心中十分感动:“好,羽儿真乖。”
看着医馆的生意越来越好,家人也都幸福安康,苏瑶和萧逸尘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们知道,生活还会有新的挑战和机遇,但只要他们携手共进,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追求幸福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