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想,应当首先从改革科举这一关键环节入手。”朱标的目光炽热而坚定,宛如燃烧的火焰,透露出他内心深处对于此事的决然与执着。他深知科举制度乃是选拔人才、稳固王朝根基之重要途径,其改革之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经过一段时间精心的调养,如今朱标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原本苍白如纸的面容逐渐变得红润起来,犹如春日里初绽的桃花;往日那虚弱无力的脚步也变得稳健有力,每一步都踏出自信与坚毅。曾经那个被疾病缠身、病恹恹的太子已然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容光焕发、精神抖擞的朱标。
然而,这本该是一件令人欣喜之事,但东宫内的气氛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愈发显得凝重压抑。就好似暴风雨即将来袭之前那短暂的宁静,让人感到莫名的紧张和不安。朱标独自伫立在东宫的庭院之中,背着手,身姿挺拔如松。他那双剑眉紧紧皱起,深邃的眼眸凝视着远方,仿佛能穿透重重迷雾,洞悉未来的局势。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强大压迫感自他身上缓缓散发出来,笼罩着整个东宫,令周围的人皆屏息凝神,不敢轻易出声打扰。
身边侍奉的张公公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惊扰了太子殿下的思绪。不出所料,王尚书联合一众老臣,联名上书,直指朱标的调养方法「不合礼制,蛊惑人心」,要求立即停止。
奏折递到朱元璋手中时,老朱的脸色阴沉得可怕。这老朱虽然脾气火爆,但对朱标这个儿子却是真心疼爱,如今见有人质疑朱标,心中自然是怒火中烧。
消息传到东宫,朱标只是淡淡一笑,并不意外。他早就料到这些老顽固不会轻易罢休。他揉了揉眉心,这帮老家伙,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啊!
朝堂之上,气氛剑拔弩张。王尚书慷慨激昂,唾沫星子乱飞,痛陈朱标的「罪状」。其他守旧大臣也纷纷附和,一时间,朝堂上嗡嗡作响,仿佛炸开了锅。
朱标不慌不忙,从容应对。他引经据典,从古代圣贤的养生之道,讲到现代医学的保健理念,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他甚至还搬出了老祖宗的《黄帝内经》,听得老朱一愣一愣的。
最后,朱标总结道:“儿臣所行之事,皆是为了强身健体,更好地为父皇分忧,为大明江山社稷尽心尽力。”
朱元璋听后,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看向王尚书,语气低沉:“王爱卿,还有什么要说的吗?”王尚书面色铁青,嘴唇嗫嚅了几下,却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
朱标嘴角微微上扬,然而他心中却并没有丝毫的轻松,反而更加警惕。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父皇,”朱标突然开口道,“儿臣还有一事想禀明……”
朱元璋设宴款待群臣,觥筹交错间,王尚书眯着眼,盯着朱标,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太子殿下,老臣斗胆请教,您这调养之法中,提到‘吐故纳新’,不知具体如何操作?莫非真如坊间传闻,是什么仙家妙术?”他语气阴阳怪气,摆明了要让朱标下不来台。
朱标放下酒杯,淡淡一笑:“王大人说笑了,何来仙术之说?这‘吐故纳新’不过是呼吸吐纳之法,强身健体罢了。具体操作嘛,说来也简单……”他随即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一番呼吸的技巧,甚至还现场示范,引得众人纷纷效仿。
王尚书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像吞了只苍蝇似的。
朱标讲完后,又补充道:“其实,宫中养生也大有可为之处。例如膳食方面,可以适当减少油腻,增加蔬果;起居方面,应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他侃侃而谈,一套套现代养生理念信手拈来,听得众人频频点头。
就连朱元璋也忍不住赞叹:“标儿,你这些想法倒是新奇,朕觉得甚好!”朱标谦逊一笑,心中暗爽:看来这波形象工程做得不错,好感度又刷起来了!
宴会结束后,朱标回到东宫,却丝毫没有放松下来。他在书房里来回踱步,眉头紧锁。虽然今晚扳回一城,但守旧势力根深蒂固,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强烈反弹。
他必须步步为营,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张公公,”朱标突然停下脚步,“备笔墨……”
朱标回到书房,眉头紧锁,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行动。这时,张公公小心翼翼地凑上前:“太子殿下,有何吩咐?”朱标果断地说道:“备笔墨,我要拟一份请柬。”
次日,朱标手持请柬,亲自走遍朝堂,邀请所有守旧大臣到太医院参观他的调养过程。
王尚书等人脸上露出一丝冷笑,暗自盘算着如何在这次参观中找到把柄,让朱标颜面尽失。
然而,朱标的如意算盘却远比他们料想的更加周密。参观当天,太医院里人头攒动,一众大臣簇拥着朱标,目光中带着审视。
朱标神色从容,带着众人逐一参观他的调养过程。从呼吸吐纳到膳食调理,从起居规律到日常锻炼,每一步都严谨合理,有条不紊。
王御医和李太医在一旁详细解说,虽然李太医显得有些胆小怕事,但朱标的每一句话都让他心服口服。
“诸位大人,这呼吸吐纳法,其实就是通过深呼吸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益身心健康。”朱标一边讲解,一边现场示范,引来大臣们的赞叹。
王尚书的嘴角抽动了几下,心中暗骂:“这就是你费尽心机想要扒出的把柄?”
接下来,朱标又详细讲解了膳食调理的重要性,强调减少油腻、增加蔬果,确保营养均衡。甚至现场展示了几种养生食谱,让在场的大臣们纷纷点头称好。
朱元璋也忍不住夸赞:“标儿,你这些想法倒是有理有据,朕甚为赞同!”
参观过程中,守旧大臣们无话可说,现场气氛热烈,朱标的形象再次得到提升。
然而,当参观接近尾声时,朱标突然停下了脚步,目光凝视着太医院的一角。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疑虑,仿佛发现了什么不同寻常的迹象。
“李太医,”朱标突然开口,“近日太医院药材用量是否有何变化?”
李太医神色一凛,迟疑了片刻,摇了摇头:“回殿下,一切如常。”
朱标微微一笑,但眼神中的警觉并未消退。他环视四周,心中暗自思忖:这里到底还有什么我没有发现的隐患?
“张公公,”朱标忽然低声道,「备笔墨,我还有事要交代。」 众人面面相觑,气氛瞬间变得神秘莫测。
朱标的这一举动,仿佛隐藏着更大的秘密,为接下来的事件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