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将士,如果在平原上,你领着一支万人大军,与敌方一支人数相当的军队相遇,双方距离二十里。探马尽出,方圆一百里内没有其他军队。\"
\"按照兵法推演,如果进行决战的话,你有十成把握战胜对方,但是你要付出八成伤亡的代价。这个时候,你作为指挥战,是战,还是避战?”
一个瘦长的中年人,眼露精光,盯着一众台下的将士。
这人,便是兵录的作者,时任舟山副总兵的何汝宾。
朱由校离开农场转身来到军营,顺便换了一身素衣,他越来越不喜欢穿皇袍了,穿了皇袍走到哪里都不方便,还不如一身素衣快活。
此时,他已转到军议处,见一众将众听着一个中年人讲军事,不由兴致大增,悄悄地混在人群后面。
兵力大致相当,有必胜把握,只是伤亡八成?
是打还是避?
朱由校听到这个问题皱起眉头,感到有点困惑,能胜就打呀,这还需要考虑什么?
“何老师,能打胜,附近又没有敌军支援,那肯定要打啊!”
一个圆脸将士道:“能胜而不胜,这种情况要还避战不成?”
这圆脸将士的话引来一片附和之声。
只见何汝宾任由众人议论纷纷,直到气氛差不多了,他才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选择决战的将士们,你们可以洗洗睡了,以后专于个人武艺,不要想着指挥部队了!”
此言一出,刚才还一脸兴奋的人被浇了一头凉水。
朱由校也是大惊:选择决战的,为什么会是错误选择?
何汝宾笑眯眯道:“大家不必往心里去,这次不过是一场讨论而已。”
“选择引军避开的将士,虽然你自己很可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选,但你的直觉很准,有做名将的潜力。直觉是很重要的,战场上瞬息万变,情报相互矛盾的情况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指挥官凭自己的直觉来判断了。”
何汝宾拍了拍手,将大家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在普通人眼里,一场战斗无非就两个结果,胜或败!”
何汝宾停顿一下,提高音调道:“但是在一个出色的指挥官眼里,除了胜负,还有同胜,同输两个选项!”
大部分人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眼睛里全是迷茫之色。
这些人都是军队的把总,千总,职位不高,但人数较多,是一支军队的核心骨干。
秦良玉看完何汝宾的兵录大作之后,惊为天人,又结合陛下特意要找他回京的情况,秦良玉很敏锐的感觉陛下应该有所动作了。
所以,秦良玉提前邀何汝宾给中下级军官讲课,以提升军官的素质。
大家低下头思索,这些中下军官作战勇猛但缺少自己的判断。
“什么叫胜利,不是说拼到最后一个人,所谓的战争,从来都是以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为准绳。如果两军大战,到最后同归于尽,这不能是说胜利,而是同输!各位能否明白?”
“真正的胜利,是以多击少,未接战已令敌军胆寒。伤亡比至少要在一比五以上。不然的话,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可不是什么好话!”
人群中站起一个人来,道:“何老师,胜、负、同输,这我都明白了,同赢算是怎么回事?”
何汝宾一笑,道:“还是回到战争的本质上来,战争的目的就是让对方臣服。所以战争不是目的,让对方听话才是目的。”
此言一出,朱由校深感震动:战争只是手段,让对方臣服才是目的。
妈的,这句话太精辟了呀!
“所谓同赢,双方和为贵,走为上,两方都没有伤亡。此谓同赢。”
“对于一个优秀的指挥官而言,除非有上级明确的命令,不然,按结果优先级的选择是我胜优于同胜,同胜优于同输,同输又优于敌胜。”
“打个通俗的比方,一只猛虎固然能从群狼中拖出一两只狼崽,但猛虎真这么做了肯定会被群狼围攻,甚至有受伤死亡的风险。”
何汝宾握紧了拳头,道:“战争第一原则,先保存自己而后求胜。保全自己远远优先于杀伤对方。所以兵书有云,三倍追击,十倍围城,总是要保持以多打少的局面。”
“这样才能大量杀伤对方而自己损失轻微。”
“为将者,切莫因自己的冲动而将军队陷于危险之中。”
何汝宾并不知道陛下已经混在人群中听他讲课了。
“陛下前些日子在北方,以一万五千人对阵三万骑兵大胜而归。”
“虽然是胜利而归。但是从指挥层面上是很冒险的。”
“一个皇帝,贵为一国之君,他的作用不仅仅在战场上面,而是引领天下动向。”
“以皇帝之躯亲身入局就落了下乘,还以少敌多,实属不智!”
众人愕然,但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万一皇帝被俘或者被杀,那天下将会剧震。
所引发的后果绝不是杀敌几万能弥补的。
与杀敌几万相比,天下震动的代价实在是太不划算了。
朱由校的老脸一红,他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北征的风险和收获,实在是不成正比。
还好是胜了,万一败了,那局面会一发不可收……
回想起来,朱由校只觉自己确实是莽撞了。当初仗着有火器伴身,又急于立功震住群臣,确实不智了。
“为将者,中正和平,以正为主,奇为辅。少用奇术方为上将之选。”
何汝宾长出一口气道:“幸而陛下英勇无畏,取得胜利!”
“但是!”
何汝宾话锋一转:“两军大战,我方惨胜,这个时候你们还要考虑到俘虏的问题。”
“要不你够狠将他们全杀了。”
“不然的话,你要以一支残兵去管理俘虏。”
“粮草是否充足,能不能应付潜在的风险?”
“收拢敌军导致行军过慢。各种问题你都要考虑到的。”
“所以,惨胜不如不胜!各位明白了吗?”
众人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齐声道:“明白了!”
授课结束后,众人渐散,整个军议厅只剩下何汝宾和秦良玉等高级将领。
秦良玉对何汝宾很欣赏,何汝宾本身就是一个文人出身的武将,他有文人的风采,也有武将的悍勇。
“何大人一番高论实在是精彩之极。陛下召你回京也是慧眼识炬。”
秦良玉道:“也不知道陛下究竟如何安置何兄弟?”
“哈哈哈!”
朱由校走近两人,两人因为是背身的缘故,并没有第一时间发现陛下到了,转身回看,急忙跪下山呼恕罪,其他人倒是早早看见了,却被朱由校示意不要喧哗。
“起身吧!何大人的一番精妙之论,实在是令朕汗颜啊!”
何汝宾一听,急忙道:“小人的该死,议论陛下,请陛下责罚。”
朱由校笑笑道:“侥幸胜利,现在回想起来,却是冷汗直下。也不知道那时候朕为何会如此冲动!”
何汝宾道:“陛下躬身有自省,臣深感敬佩!”
“行了!你来得晚了,不然的话朕必带你一起出征!”
朱由校越看越觉得捡到了宝贝。
一个大胆的想法从朱由校的脑袋里升起。
兵部不堪重用,全是裙带无能之辈。
若不如,以何汝宾为副校长,成立一个皇家军事学院?
自己就做名誉校长,这样一来,学院师生地位大增,自己也有了可靠的军事将领。
朱由校将想法简单地和众人说了一下,众人表现不一,但个个兴奋至极。他们不傻,这种抢兵部饭碗的事情充满了风险。
可他们也要进步啊!
如果成立了皇家军事学院,那他们就是天子门生了,要钱有钱,有权有权。
秦良玉看着朱由校,心中升起一股很奇怪的感觉:陛下先是搞皇家作坊,抢了工部的利益,又搞了什么百姓银行,抢了户部的饭碗。再在又搞什么军事学院。
这军事学院可是动了吏部(军官人事)、礼部(武举科考)兵部(将领统兵)的利益啊。
六部之中,除了刑部,陛下都得罪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