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冯启年和王九的连推带搡中,郑九悠悠醒来,浑身暖融融的说不出舒泰。
一抬眼,四周站满了人。
“我说你怎么了?身体哪里受伤了?不要硬撑着。”
冯启年刚才吓坏了,一番忙碌搞定郑九布置的活儿,一扭头,郑九人却不见了,发动人手四处寻找,才发现他晕倒在林子深处。
以为郑九遭遇偷袭,可冯启年浑身上下的检查了一番,并没有发现明显外伤,那就是受了内伤,否则怎么好端端的晕倒?
“不碍事,太疲劳了,想自己坐着养会儿神,哪知道竟晕过去了。”
郑九的解释显然牵强,冯启年和王九对望一眼,似乎也挑不出啥毛病,人没事儿就行。
“几个兄弟探路回来,东南方向全是麦田,一望无际,有几户农家,兄弟们做事还算小心,没有惊扰人家。”
“其他方向有没有派人探查?比如,正东、正北?”郑九问。
“那倒没有,几人刚回来。”
“即刻让人再探。”郑九很严肃,“依然不超过五里路,绝不能惊扰农人。”
“好,我去办。”冯启年很疑惑的看了郑九一眼,他刚才上下其手了,还是没发现郑九的秘密,可那一大堆好看的珠子又藏哪儿了?
“为什么唯独漏了正南方?”
看冯启年把人轰散开后,王九小声询问。
“去不得,正南方五百里是魏人的大军营,魏国正与韩国交战,去了便回不来了。”
“哦,可是往北的路不好走……”
“但能避开魏军兵锋,我们人太多了,不宜在魏国滞留太久。”
“你要带着大伙儿再回大周?”
“嗯,不可以么?”
“可是再回去,我们还是如同草芥一般被人随意丢弃。”
“难道大魏国不是?”郑九反问。
“不知道,难道你在大魏国待过?”王九同样反问。
是个问题,加上今天为止,郑九也只在大魏国待了一天半,哪里知道周魏两国有何不同,看来一群人的去留和方向已经产生了分歧。
“你说的也是,等冯启年回来,我们三个先合计一下,确定走哪个方向再跟大家伙说道?”
“如此甚好。”
郑九点点头,不再理会他人,又开始闭目养神。
他很迫切的想知道,适才与青虚子道长聊的好好的,怎么突然给了自己一掌?
迅速进入自观状态,郑九惊讶的发现,在他的丹田气海四周出现了一道淡淡的金色线条,就像边界线一样。
原本浩渺无边的气海居然有了边界,就像一个大罩子一样将整个气海笼罩其间。
边界内如漆黑的夜空,偶有星辰点缀,那已大如核桃的金丹十分耀眼,周围有云雾缭绕,边界外灰蒙蒙一片,混沌无序,无论如何自观都无法看清其中的实质。
外延原本是没有的,之前自观,视线一经离开便是机体经血脉络或者脏腑,但现在有了这么一片灰蒙蒙的区域,越往深处看,就越感到这片混沌区域之辽阔,可是将视野拔到一个高度,这篇混沌区域也只是金色线条外一片不算多大的灰色环状带。
这是为什么?
郑九尝试调动真元内力,毫无阻碍,气息流转,迅速涌入躯体各处经络血脉,浑身顿时充满了澎湃的力量。
可是,郑九再尝试调动灵力,便出了问题。
尽管丹田内那颗金色的珠子在急速旋转,可涌出的灵力一触碰金色边界便退了回来,雾气越来越浓,却始终没有一丝能越过边界。
好像明白了,青虚子把郑九的灵力给锁住了,在旷野中释放神识,哪怕只有一丈远也非常危险,可惜,神识也放不出来。
一动用神识,少阳经便失去了往日应有的反应,丹田气海与脑子里的本神、承灵、天冲三穴全断了联系。
不仅如此,气海中央会出现了一方金色图案,外形有点像大鼎,又好似某种篆文变形后的写法。
“大天王印封。”
郑九琢磨了半天,终于搞清楚了几个字迹,从上到下书写,因为变形,便组成了一尊炉鼎的形状。
吕正平是丹堂长老,最擅长炼丹,自然也最熟悉炉鼎,青阳道门最厉害的炉鼎便是大天王鼎,能炼起死回生的绝世丹药。
完全明白了,吕正平将郑九的灵力、金丹及神识全部都封在了炉鼎中,不仅严密控制灵力神识外泄,还以丹炉的方式反复锤炼金丹,夯实郑九修行的基础。
换句话说,吕正平这一掌是青阳道门独有的传功灌顶术,一下便消耗了老道士近一半的修为。
传功灌顶虽然没有增加郑九的丝毫灵力,却把只有炼虚期才会出现的仙体丹炉的架子给搭好了。
这意味着郑九只有突破炼虚境乃至更后期的大境界后,才可能真正开启并驾驭一身修为,否则他只是个看似寻常的武修。
这可能是个非常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
但好处更多,郑九的身体强度依然是修士的本质,随着境界的增长,还会变化。
其次,未来郑九根本不用发愁暴露道元符种和修士的身份,也不用绞尽脑汁在突破大乘境后,思考如何搭建仙体丹炉。
再次,还可以最大限度的缓和、甚至避免未来武道真元和修行灵力两种力量体系发生的冲突。
此功法十分玄妙罕见,凝聚了吕正平近半生的心血,也极少有人能练成,就算强大如广平真人也没有掌握可以搭建仙体炉鼎的传功灌体术。
因为这样的传功术,完全是为了悉心栽培下一代而全力以赴,有贪心私欲者,自身修为再如何强大也不会去琢磨这般吃亏又捞不到半分好处的传功术。
吕正平不然,不仅为人耿直正派,而且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宗门内,修习此法就是想传功给能真正继承其意志和衣钵的人。
他一生收了三名弟子,两名在冲击大乘境时失败,一名死于劫雷,一名被劫雷重创后修为皆废,形同废人,终身无法再修行。
第三名关门弟子,因心术不正,被吕正平逐出丹堂,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弟子居然转身便投靠了他最为痛恨的广平子。
由此,吕正平心死。
可没想到,为了应付差事的一次出行,不仅让吕正平遇到了郑九,还让他知道了师兄木华道人的死因。
就算郑九守口如瓶,吕正平也看出来了,郑九的体内有道元符种的影子,这让他大喜过望,心中之激动难以言述,遂果断传功,并使用大天王印。
既然看见了,便要尽一切手段保护好此子,这便是吕正平最朴素的想法。
郑九虽然不知道吕正平看出什么,更不了解对方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内心却感受到了老道士对他的厚爱。
就如同师父木华道人,均是一面之缘,却都毫不保留的付出,不管为了什么,都让郑九感动,同时也倍感压力。
前有木华道人,后有吕正平,曾让郑九非常厌恶的青阳道门正在他心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或许,他们才是道统的真正代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