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莲花庵里的莲花一定很多,会不会比吴家庄的还要多。”春桃昨晚听到自己姑娘说是去投奔大姑奶奶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吴家庄那片莲花真是美,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我们春桃姐姐也是才女一枚,就是为了春桃姐姐说出来这些诗句也一定不能不好看。”碧云看着略有不安的春桃,在心里深深叹口气,这都是些什么事呀,人家穿越女一手空间天下我有,自己却好容易胎穿到官宦之家,还高兴家里人口简单父母恩爱有兄有弟不愁吃穿,结果画风突变比孤儿都不如。
春桃看着出神的姑娘,不由想打自己一耳光,自己明明比姑娘大却还是如此沉不住气,“姑娘放心,奴婢去了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莲藕能不能吃。”
“湖广的莲藕最好吃了,排骨莲藕花生汤鲜香美味,喝一口一口鲜好喝到怀疑人生,等我们安定下来就做这个汤,秋冬季喝这个最好,补脾润肠丰肌、补中益气、润肺养胃、化痰解毒、通血脉、延年益寿,活成一个老龟,缩头缩尾只管睡觉也不错。”
春桃觉得这个天真是没法聊了,“姑娘安排的好,排骨汤后接着这老龟汤,今年冬天奴婢有口福了。”
碧云拿起手上的书拍了春桃胳膊下道:“会不会聊天,怎么什么都能聊到吃上,真是一个吃货,才女什么都是浮云。”
“姑娘,奴婢可是听说什么主子带什么奴才,如果奴婢是吃货,那姑娘不也是吃货。”春桃抢过姑娘手里的书,学着姑娘的样子遮住嘴巴吃吃笑了起来。
孙平听着主仆俩的聊天,不由也露出了笑容,小丫头就应该有小丫头的样子,也是可怜人,自家姑娘去的太早了,当年姑娘十一二时贤名在外,但在府里却调皮搞怪如同顽童一般,差不多年龄的碧云姑娘却安静沉默如同中年人一般。
孙平感慨叹惜小姑娘的不易,手里却没落下孙安一分,紧紧跟着前车,早去莲花庵一会儿,少爷和姑娘就少受一会儿罪,姑娘可住庵里,二少爷却不合适,还是在庵附近村里或租或买一个小院子方便。
孙平想到的事,苏显北也进行了安排,他让自己随从快马一路安排姐弟二人食宿,他通过和碧云昨天沟通后觉得还是自己主动一点强势一点好,那个丫头就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小乌龟。
谢轩宜坐在头车里,后面紧跟四个车,还有6人骑马跟随,在独一处由二车6人增加到五车20人,车队‘浩浩荡荡’开往莲花庵。
莲花庵里没有种莲花,它的由来是因为它坐落在莲花山下,莲花山地处蒲州东北方向,因它形状是莲花而得名,它不高不名,有人说其实莲花山就是条山脉里的一个小山峰,深山内有连香树、山白树、牛鼻酸、红石极、青檀,到过深山活着出来的猎人们还见过金猫、金雕、金钱豹、猕猴、大鲵。居太行山及华山之间,山势狭长,故名中条。
莲花庵后面有一条黄河支流,是莲花村与外界的唯一通路,有些村里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村子,村里有两大姓刘、弓共60多户,杂姓还有20多家,村里大约有千口人。。。。。。
碧云看着手里写满莲花村情况的几张纸,这是那天苏显北给她的,这几张纸后面还附着大哥的信。
这个地方是大哥和苏显北商量的结果。
“姐,前面过了黄河我们宿在风陵渡。”轩宜骑着马来到碧云的车前,敲了敲车窗道。
“好,你看吧。”碧云回到,这几天紧着赶路,全身都要被颠散架了,全身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难受,好象所有的骨头全部错位了。
大楚的官道坑坑洼洼,道路中间都有两条深深车辙,不用和现代的柏油马路比,就是八九十年代的石子路都比不了。
京都附近的道路都不知道修修,看来金銮殿上那位心里只有美人。
他们一行坐渡船过了黄河,就到了叫风陵渡的小镇。
春桃挑起窗帘一角往外看,这个小镇看着不错,道路两边各种各样的商铺,人来人往很是繁华,放心的放下帘子对碧云道:“姑娘这个小镇很是繁华。”
“那是,这是风陵古渡,传说起步都是神级的。”
在现代的时候她曾经来过两次风陵渡,第一次是跟着奶奶去看老姐妹,那个时候风陵渡还没有建好黄河大桥,过河还需要坐渡船,第一次见到黄河,只觉得好宽好宽都看不到边,心里就想着黄河都这样宽,大海又是什么样的呢?看了黄河又想着大海,小小少女对世界满满都是好奇。
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的东西就更多了。
函谷关,那个普普通通的地方,古圣先贤是怎么从那里飞升的。
第二次游风陵渡是自驾,专门到函谷关看了看,然后风陵渡潼关一直到陕西西安、华阴华山,返回时又到了条山感受了下条山的风。
快到风陵渡时,同游的好朋开始大讲特讲金庸笔下的风陵渡,充满侠骨柔情的渡口,在这里,16岁的郭襄遇到了杨过,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断肠崖前忆故人。
再到风陵渡时,黄河大桥已建好,黄河水也少了好多,河道里种着玉米,那个时候的黄河好象从二百多斤的大胖子瘦身成了骨感美女,没有了气势。渡口看不到几个人很是萧条,布满浅浅深深痕迹的石板路,石板路两旁古朴庄重的建筑,在夕阳下,给人一种沧桑却又厚重感。
记得当时好友问她,“如果郭襄穿越过来看到此时的风陵渡是不是会后悔当时的执着。”
她是怎么回答好友的,好象忘记了。
春桃看着又在走神的姑娘,“姑娘,您给奴婢讲讲风陵古渡的神级传说呗。”
回过神了看了一眼春桃希冀的眼神,不由莞尔,她小时候也喜欢听人给她讲古。
“风陵渡的传说呀,一说是纪念做出指南车的风后,当时黄帝与蚩尤大战,蚩尤做起大雾,黄帝部落在大雾中难辨方向,陷入困境,风后在关键时刻做成了指南车,帮助大军战胜蚩尤。风后在作战中被杀,被埋葬此地,风后陵。还有一种说法风陵是女娲的陵墓,因女娲为风姓,故此得名风陵。”
“姑娘,原来这里是陵墓呀?早知道奴婢就不让姑娘讲了。”春桃摸了摸胳膊上的鸡皮疙瘩,有些后悔让姑娘讲了。
“还有一个传说,一个小姑娘在这里遇到一个独臂大侠,结果一见大侠误终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断肠崖前忆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