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意识到,他得和小黄领结婚证。但是,第一次上门,人家养大女儿也不容易,总得拿彩礼,不然,人家娘家愿意。但是,彩礼钱怎么办呢?
他想到了父亲,父亲在家种地,农村人情往来,还得养四个孩子,估计也没多少钱。
他自己有点钱就赶紧邮家里。现在有孩子,还得租房子,他每个月仅够开销。
一想到这,他就头疼。要不先等等吧,可他又怕,万一哪天,小黄带女儿走了,他该怎么办?他很奇怪有这样的念头。
小杨走过来,他倒有些羡慕小杨,轻松自在,不管家里怎么逼婚,淡定不理。
一天中午,林月正在擦桌子,小杨走了过来,笑嘻嘻地坐在椅子上。
“啥时候走?林月?”
“过几天吧。”
“你自己走?”小杨突然问了一句。
“不是。”
“要不咱们一块走吧。”
“我和你不顺路。”林月抬头看他,“要不你叫欣姐一块陪你回家,她肯定乐意。”林月笑着说。
小杨的脸色变了,生气了,“林月,你可以不喜欢我,但没必要把你的想法强加给别人。”
林月看他急了,才知道有些玩笑不能乱说,她忙说,“小杨,我只是开个玩笑,别当真。”
“你明知道我不喜欢她,你还说这样的话。”小杨低着头走开了。
林月看他离去的身影,想到他默默关注的眼神,善意的微笑,清澈如水的双眸。一瞬间她有点心疼,林月愣了会,又开始干活。
林月和刘琦一块回去,刘琦很自然地拿过她的包,揽着她的肩,刘琦和店里的人打招呼,小杨笑着,眼神落在林月身上,林月见他一脸的落寂。
刘琦很是高兴,他一路上说说笑笑,两人依然在镇上分开,各自回家。林月回到家,嫂子从屋里出来,笑着说,“二妹回来了。”姐姐从屋里出来,高兴极了。
林月进屋,看见屋内摆设几乎未变,只是镜框里多了几张哥嫂的订婚照。
在家里,林月已感受到嫂子俨然已成了女主人,林妈性子软,又不爱指使儿媳。姐姐一门心思的在家绣花,林月纳闷,她看着那些栩栩如生的绣品,一面夸赞姐姐手艺好,一面又婉惜姐姐终年在闺房里。
林父回来的晚,但是林月明显感觉到他的老态,他不停地咳嗽,好像是哮喘,在家人的劝说下,父亲放下固执开始吃中药调整。
每天下午,林妈都会拿一个带耳朵的小陶罐在火上烤,里面放了许多中药,水一开,浓浓的中药味就弥散在院子里,屋子里,甚至飘至大门外。
临近春节,嫂子已回了娘家。一天晚上,林家父母把哥哥叫过去,郑重地告诉他,“强,你也不小了,年后你们结婚吧。”
林云强一听,愣了—下。“爸,我还不想结婚,我想攒些钱,自己先开家店。”
“你听我说,爸爸今年存了些钱,月和凤也给了家里添备了些钱,给你娶媳妇足够了。至于你说开店,需要时机,到时再说。”林父的表情有些严肃。
“爸这两年身体不好,你早些结婚,爸爸也完成了一项任务。”
林云强不再说什么。那个春节过得比以往热闹,春节前,林云强搬回家一台大彩电,周围的邻居都过去观看,那生动的画面,那逼真的色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林家的春节过得开心又喜气洋洋。那一年,正月里,林家父母和媒人已在商量彩礼婚礼的事情。
婚礼定在农历的二月份,也是农闲季节。
在这个春节里,林月见到了王倩,王倩比原来胖了些,肤色比原来白了。王倩的神态中总带着疲倦,“月,你说我和刘和文订婚,我心里怎么没底?”
“你什么时候订婚?”林月问道。
“他想二月初。可我心里有点慌,说不清为什么?”王倩的确有些慌乱,眼神有点像受惊的小鹿。
“刘和文对你不好呢?”林月有点疑惑。
“月,我说不上,感觉他控制欲挺强的,平常待我还好。可是我们吵架他一发起火来,那眼神很吓人。”
林月看着王倩,“那你父母同意了吗?”
“我们谈恋爱两年了,起初我父母不同意,现在也默认了。而且周围的邻居,同学也都知道。”
“月,我总觉得心里有点慌,但又说不上为什么,很矛盾。”
“要不,你再好好想想,别太急做决定。”林月安慰她。她隐隐觉得刘和文对王倩来说并不太适合。
“我们已谈了两年多,要说分手,我也有点舍不得,必竟有了感情。”王倩像是自言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