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城,有个叫戚安期的男子,生性轻佻浪荡,沉迷于烟花柳巷,放浪形骸。妻子林氏,美若天仙且温婉贤淑,屡次婉言相劝,却如耳旁风,戚生依旧我行我素。
彼时,清兵如恶狼般涌入济南城,城中百姓陷入无尽恐惧。林氏不幸被清兵掳掠而去。夜晚,清兵于半道歇脚,阴森的氛围笼罩着临时营地。一个清兵色心大起,欲对林氏行不轨之事。林氏心中满是绝望与愤怒,却佯装顺从。恰此时,那清兵将佩刀随意挂在床头,林氏瞅准时机,猛地抽出刀,决然自刎。鲜血飞溅,那清兵惊得目瞪口呆,随后将林氏的尸体抛于荒野,任由其在黑暗中逐渐冰冷。
第二日,清兵拔营离去,传言如鬼魅般在城中蔓延,说林氏已死。戚生听闻,悲痛欲绝,匆忙赶至那荒野之地。当他见到林氏时,竟发现她尚有一丝微弱气息,仿佛风中残烛。戚生赶忙背起妻子,一路狂奔回家。
回到家中,林氏双目微微颤动,发出几声微弱呻吟。戚生心疼不已,赶忙扶正她的脖子,用竹管小心翼翼地给她灌下些许汤水,竟也能缓缓咽下。戚生满心愧疚,对着妻子发誓:“你若能活过来,我若背弃你,必遭天谴,不得好死!”
时光悠悠,半年过去,林氏竟奇迹般恢复健康,只是脖颈处的伤疤,使得她的头常不自觉往左偏,似总在凝视着某个无形之物。然而,戚生并未因此嫌弃,反倒对她的爱意更胜往昔,往日逛妓院的恶习也如过眼云烟,消失得无影无踪。
林氏自觉容貌受损,多次劝说戚生纳妾,戚生却坚决不从,说道:“我已对天发誓,绝不另寻她人,鬼神在上,难道会听不见吗?即便命中无子嗣,那也是我的宿命。若不该绝后,难道你就已老得不能生育了?”
又过数年,林氏仍未生育。她心生一计,假托生病,让戚生独居一室,打发丫鬟海棠抱被睡于戚生床下伺候。夜深人静,林氏悄悄询问海棠夜里情形,海棠答无事。林氏心有疑虑,次日夜里,她告诫海棠莫去,自己悄悄躺在海棠的位置。不多时,便听到床上响起戚生的鼾声。林氏轻轻起身,悄然爬上床摸索戚生。戚生惊醒,忙问:“谁?”林氏凑近耳边,低语:“我是海棠。”戚生果断拒绝:“我已对夫人盟誓,绝不变心。若如往日,哪还需你主动?”林氏无奈,只得悄悄下床离去。
此后,戚生坚持独自安睡。林氏却未放弃,吩咐海棠假扮自己与戚生同床。戚生心中起疑,毕竟妻子向来端庄,怎会贸然前来。他伸手一摸海棠脖子,并无伤疤,立刻知晓是海棠,严厉训斥一番。海棠含羞而退。
次日,戚生将此事告知林氏,催她尽快将海棠嫁出去。林氏却笑着说:“你不必如此固执,若能得子,也是幸事。”戚生答道:“背弃誓言,必遭鬼神惩罚,还谈何延续香火?”
第二日,林氏笑着对戚生说:“农家种地,虽不知能否丰收,但农时不可误。今晚,便是耕耘之时。”戚生心领神会,微微一笑。
夜晚,林氏熄灭灯火,唤来海棠,让她卧于自己被中。戚生上床,调侃道:“种地人来了,只可惜工具已钝,怕是要辜负这良田。”海棠默不作声。接着,两人行那云雨之事。海棠轻声道:“我这儿有些肿,用力大了受不了。”戚生遂倍加温柔。事后,海棠佯装起身小便,林氏趁机取而代之。
自那以后,每逢海棠经期过后,便与戚生同房,而戚生浑然不知。不久,海棠有了身孕。林氏让她每日静坐养胎,不再让她伺候自己。还故意对戚生说:“我劝你收下海棠,你不听。要是哪天她冒充我,你若信以为真,同床后她怀了孕,你怎么办?”戚生答:“留下孩子,卖掉母亲。”林氏听后,默默无言。
时光流转,海棠诞下一子。林氏暗中雇了奶妈,将孩子送至娘家寄养。四五年间,海棠又添一儿一女,长子取名长生,已七岁,在外祖母家读书。林氏每半月便借口回娘家,实则去看望孩子。
海棠年岁渐长,戚生屡屡催促将她嫁走,林氏总是应着。海棠日夜思念孩子,林氏遂满足她的心愿,暗中为她梳起少妇发髻,送她回了娘家。林氏对戚生说:“你总说我不愿嫁海棠,我娘家有个义子,已将海棠许配给他。”
又过数年,孩子们皆已长大。恰逢戚生寿辰,林氏早早忙碌准备筵席,等候宾朋。戚生感慨:“岁月匆匆,不觉已过半生。所幸我们身体康健,家境尚可,只是缺了孩子。”林氏笑道:“你太执拗,不听我言,能怪谁?不过,若想有子,两个也不难,何况一个。”戚生笑答:“既说不难,明日便问你要两个儿子。”林氏道:“容易,太容易了!”
次日清晨,林氏遣车马至娘家,将两个男孩、一个女孩精心打扮后,一同接回。孩子们踏入家门,林氏让他们排成一列,齐声唤“父亲”,接着跪地叩首,祝福父亲长寿。起身之后,孩子们相视而笑。戚生一脸诧异,不明所以。林氏这才说道:“你要两个儿子,我便再添一个女儿。”随后,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详细告知戚生。
戚生恍然大悟,欣喜若狂,眼眶泛红,感动道:“你为何不早告诉我?”林氏答道:“早说,怕你赶走孩子母亲。如今孩子已长大成人,你还能赶她走吗?”戚生满心感激,泪水夺眶而出。
随后,戚生亲自驾车,将海棠迎回。此后,一家人和睦相处,直至白头。古往今来,贤惠如林氏者,真可谓德才兼备,堪称闺中典范,其故事在济南城流传,夹杂着神秘与感动,令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