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予舒也喜欢带表弟来学校周边玩。她三岁时就发现,在这里可以看到教室里黑板上的内容,能听到教室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还有老师讲课的声音。
她的记性好,已经记住了不少课文,也学着老师的板书,用树枝在地上写字。
三姐弟在学校周围走了好几圈。他们瞧了土墙缝隙里做窝的蜜蜂,看了旁边菜地里的青虫,还摸了花坛里的花瓣。
下课铃再次响起,中午了。赵予舒带着表弟又回到操场,一起玩跳房子。她一边在碎粉笔头画的框格里跳跃,一边高声背诵: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予舒,你怎么会背书了?怎么学的?会写字吗?”
果不其然,一位中年男子听到她的背诵后,便停在了不远处。她认识,那是杨校长,以前来过自己家和母亲一起玩牌。
“杨伯伯好。我背的是课文,叫《咏柳》。我还会背很多呢: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你讲讲看,《咏柳》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通过对柳树形象的描写,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诗人把柳树比作一位经过亭亭玉立的美女,把柳枝比作美女裙摆上绿色的丝带。
后两句通过设问和比喻,将春风比作剪刀,把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展现出来,体现了春天万物复苏、蓬勃生长的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由于正值中午,许多师生都忙着前往饭堂,这边的对话并未引起太多人的关注。杨校长眼里闪烁着熠熠光芒,继续问道:“你还没上学吧?怎么知道这些?”
赵予舒认真答道:“下半年就能上一年级了。我们经常到这里玩,我很喜欢旁听哥哥姐姐们的课,老师在黑板上教大家写的字,我也会了。他们读的课文,我听了之后就记住了。”
杨校长又接连问了几个问题,之后索性先不去饭堂了,对她说道:“你跟我去办公室吧?”
“好。”她和其他邻居打了个招呼,请他们帮忙照看一下自己的表弟;又和两小只交待了几句,便跟着杨校长前往学校办公室。
只见他分别从不同的文件柜里抽出几份试卷递给她。
留意到面前摆放的是一、二、三年级的试卷,赵予舒直接选取了三年级的试卷答题。看完答案,杨校长欣喜万分。
“听着,孩子,你的平均分是92,已经达到小学三年级毕业的水准。
按部就班的教育不适合你,你应该和更多像你这样的孩子一起,接受更为科学的教育。我会去找你父母商量一下。”
“谢谢杨伯伯,欢迎您到我家做客。不过,我能考虑考虑再给您回复吗?”
虽然和预期答案有一些差异,但杨校长仍旧十分激动,“可以的,孩子。”
两人道别后,赵予舒下楼找到两个表弟,向邻居道过谢,又带着他俩玩了会,估摸着母亲快到家了,这才带着他们返回家中。
到家时,和母亲打过招呼后,赵予舒带着两个表弟去了旁边的菜地,准备拔些青草喂鹅。
在没出去跑生意的日子里,赵常跃通常都是下午四点后才到家。可今天才三点半,他就回家了,比平日提前了差不多一小时。
他的脸上有着醒目的抓痕和擦伤,衣服上也满是泥渍,黑一块白一块的。脚拖着地,走起路来一瘸一拐。
向莲华刚拿上小菜篓准备去地里摘菜,见到赵常跃这般模样,连忙迎上去,满心担忧地问:“你这是怎么回事?是摔了吗?”
“脚没什么大碍,就是踢人的时候用力猛了,有点疼。估计过几天就好了。我先洗个澡,你帮我去把红花油拿出来,一会儿我要用。”
赵常跃进屋洗漱干净,又换了身干净衣服,看起来精神了许多。
向莲华将红花油递给他,取来换下的脏衣服,加水搓了搓,再换水、加洗衣粉泡着,放在一旁。
赵常跃拿着红花油,坐在椅子上动手抹,背上够不着,就让向莲华给他抹。
偶尔手重了点,他就龇牙咧嘴地喊疼:“轻点啊。”“这赵常才和赵常喜下手蛮用力的,不过我也没手软。”赵常跃既气愤又委屈地说起了事情缘由。
“今天我在给田里放水、守水,他们两兄弟也来放水。见我一个人在那里,就围了过来。
赵常喜直接扑上来准备打我,我坐的地方比他们站的高,反应也快,身子往旁边一侧,顺势揪住他的胳膊一个用力,就把他推到了田坎下边。
赵常喜陷在泥巴里一时半会爬不起来。赵常才看他家老二吃了亏,也冲了过来。
我一脚踢中了赵常才的下三路,他疼的弯下了腰。我跑过去双腿骑压在他腿上,让他动弹不得,左手按住他的双手,右手掐住他的脖子。
这时,赵常喜已经从田坎下面爬起来,又想偷袭。我右手一个用力,大喊一声,你要是再过来我就更用力。今天大家必须要死一个。
赵常喜看到他大哥已经翻白眼、尿都流出来了,就连忙求和说,对不起,算了算了,不打了。”
说到这里,赵常跃的言语里又有些小自豪。被孙婆子的几个儿女经常欺负,这次终于打赢了一次。
拔草回来的赵予舒见到父亲这个样子,很是心疼:“爸,你怎么受伤了?”
向莲华趁机敲打几个孩子:“你们以后要中用点。只有家里的人有出息了,有权、有钱,我们才算在村里重新站起来了。
不然像今天这样的事以后还可能发生。你爸就一个人,万一下次碰上对方在兄弟呢,还能一个人打赢三个人吗?”
赵予舒用力点点头:“嗯,我们会好好学本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