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十四年秋,九月二十五。
马皇后寿辰当日。
今天老朱罕见地给大臣们放了一天休沐。
奉天殿外,朱红宫墙映着朝阳,九重丹墀上金甲侍卫持戟肃立。
原本空旷的大殿内外此时早已摆设好一张张紫檀长案。
四品以下官员尽皆站于殿外廊下席面,四品以上官员及勋贵队列也按照各自位置站在殿内长案之前。
朱橚等藩王身着藩王蟒袍,腰挎青玉玉带,站于西侧,身后是一众勋贵,文武大员则位于东侧。
上方原本放置龙椅桌案的位置,此刻在其一旁增设了一张凤榻,朱标作为太子,他的位置设在龙椅凤榻的下首处。
此时场中其他人皆已到齐,就差正主老朱和马皇后了。
藩王序列中,朱棣捅咕了一下左右的朱棡和朱橚,扯着自己腰间的玉带,扁嘴嘟囔着道:“老三、老五,你们穿这身不觉得难受嘛?”
按规制,藩王参加节庆宴会要穿吉服,上绣四爪蟒纹,腰间挎一条青玉玉带,玉带上有二十个带銙(皇帝的玉带带銙是二十四个),带銙上面雕着云龙纹或者螭纹,还镶嵌着宝石。
头戴九旒冕冠,前后各垂九串玉珠,象征藩王身份(太子为十二旒,皇帝为十二旒十二章)。
腰间还要悬挂两组玉佩,每组都包含玉珩、玉琚、玉璜等华贵之物,人一走动这两组玉佩就会碰撞发出叮咚声响,彰显藩王威仪。
朱橚嘴角抽动,晨间小猴子伺候他穿戴的时候他就觉得繁琐不堪了。
为什么不说话,你以为他是接受了?其实是无语住了....
朱棡则早已习惯这身,小声道:“老四你别作妖,就穿今天一天,忍忍就过去了,你看看二哥...”
朱樉原本被关禁闭,但他回应天本就是为了马皇后祝寿来的,所以今天自然被放出来了。
当然参加完寿宴,他还得继续回府禁闭去。
其他几个兄弟知道他被关禁闭肯定心情不好,也都不去招惹他。
不过他到底是年长几岁,所有皇子中除了朱标就属他站得最稳,身上玉组几乎没有发出声响,不像他们几个,动不动就叮当乱响。
朱棣瞥了朱樉一眼,正欲说些什么,却听外面太监高呼:“皇帝陛下、皇后娘娘驾到!”
场中群臣闻声尽皆跪伏于地,朱棡、朱橚见状也拉着朱棣跪了下来。
朱元璋身着玄色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十二旒十二章冕冠,虽鬓角微霜,目光却依旧炯然如炬。
马皇后头戴九龙四凤冠,身着褘衣霞帔,脸上刻意画上些许皱纹,身上散发着母仪天下的光辉。
二人双眸含笑,携手走进奉天殿,群臣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元璋与马皇后站在龙椅凤榻之前,老朱伸出双手作虚抬动作,大喊:“众卿平身!”
“谢陛下!谢娘娘!”众臣高呼,随后陆续起身。
老朱牵过马皇后的手,笑对群臣:“诸位入座!今日皇后寿辰,诸卿且尽欢,勿拘礼数!”
马皇后则是含笑看着殿中群臣。
众人又齐声高呼随后入座。
朱标见众人皆已入座,转头朝一旁的光禄寺卿点头。
光禄寺卿是个圆滑的中年人,见太子示意,敲击云板三下,示意宴席开始。
百名宫女鱼贯而入,手中尽皆捧着各色精美菜肴。
徐达与李善长对视一眼,二人端着酒杯同时出列,对着朱元璋马皇后深深一拜。
李善长开口道:“陛下圣明,娘娘贤德,今逢娘娘寿辰,臣李善长敬祝娘娘福泽深厚,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娘娘慈悲心怀,庇佑我大明子民,恰似春风化雨,润泽四方。愿娘娘松鹤长春,永享安康。”
徐达接着说道:“陛下与娘娘伉俪情深,此乃我大明之幸。娘娘仁善,如同军中军旗,指引方向,安定人心。末将徐达恭贺娘娘生辰,愿娘娘福寿双全,吉祥如意。我大明将士亦感娘娘之恩德,定当奋勇杀敌,保我大明江山稳固,不负陛下与娘娘厚望。”
朱元璋哈哈大笑着点头,马皇后微笑着说道:“二位卿家有心了。”
随后端起桌上酒杯站起身来:“诸位卿家能来参加本宫寿诞,本宫于心甚慰,借此美酒祝我大明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群臣闻言皆都端起酒杯起身高呼:“祝大明国泰民安,祝娘娘福寿安康!”
随后众人皆都饮尽杯中酒水。
朱橚坐回位中,探头在朱棣耳边嘀咕:“老四,你老丈人这祝辞看着不像是他能写出来的东西啊!”
“嘁~”朱棣切了一声,也转头嘀咕道:“那还用说?指定是宋濂或者刘三吾帮他代笔的呗,我听我媳妇说我老丈人小时候大字不识几个,后来为了看懂兵书恶补了一番,不过想写祝辞估计也够呛,肯定是别人写好给他的...”
二人嘀嘀咕咕说着徐达的坏话,全然忘了今天的坐次安排。
因为是马皇后的寿辰,所以藩王只来了马皇后的几个儿子,如果是老朱的寿辰,老朱的其他儿子才会一同参加寿宴。
朱棣和朱橚作为弟弟坐在后面,而藩王之后便是勋贵,徐达作为开国六公之首,他的座位正好在朱橚后面,就这样黑着脸听着二人背后说他坏话。
这可真是“背后”啊!二人如果扭过头就正好能看到徐达黝黑的大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