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到宋代汝窑的天青釉、官窑的粉青紫口铁足等,再到代的青花瓷和釉里红,清代的粉彩和珐琅彩等,瓷器的多次发展造就了它鼎盛的名声。
而在其中,青花瓷的美丽,到了现在依旧被传唱。
这些美丽的事物,从最初的原始青瓷到后来的精美瓷器,每一步都凝聚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辛勤劳动。
不过这些也都不是重点。】
【因为这些不管是清香悠远的茶叶、精美绝伦的瓷器还是柔软光滑的丝绸,都不过是“丝绸之路”上的点缀。
有人是这样介绍的:“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
但写下这句话的学者也没有说错,丝绸之路让华夏的丝绸和文明风靡世界;罗马和波斯更是在这条“路”的边上缔造了各自的强大的帝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三大宗教也借由丝绸之路崛起然后传遍整个世界;成吉思汗的铁骑也借着这条路一路向西,打到欧洲,在杀戮的同时也带来了东西文明的交融。】
伴随着玉不识的话音落下,无数张图片自天幕前划过,众人看得是目不暇接。
——首先厚重的书页翻开,上面是一条点亮了点点星光的悠长道路,东起长安一路往西,上面的内容可以称得上是异彩纷呈。
无数人在此经过,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国籍,也有着不同的目的……
还有无数个国家、部落在边上崛起、吞并,然后又衰落……
还有张骞出使西域时留下的痕迹,更有成吉思汗打入欧洲的血气不散……
虽然被叫做“丝绸之路”,丝绸也确实是一样光华耀目的产品,但这条连接中西的大道,主题还是利益和纷争。
岁月交叠,上面的故事兴起又落幕,定格在最后的,是一条蜿蜒的通路。
天幕的视角逐渐拉远,里面出现的人性别、身份、衣着一变再变,最后是奔驰往前的火车,承载了交流、合作和共富的梦想。
刘启抱着自己尚且年幼的孩子,看着水幕上一闪而过的意气风发的青年,不由得感叹道:“彻儿,你还真是给我了一个大惊喜。”
身为父亲怎么会认不出自己的孩子,更何况,这几乎就是明说的东西,汉武帝刘彻,张骞出使西域,每一件都是惊喜。
年幼的刘彻也是满脸的惊喜,在父皇的教导下,他知道他以后应该做些什么,但看着水幕上“刘彻”的成就,除了高兴之余,也有着不服输的志气。
都是“刘彻”,谁还比谁差了。
“父皇,我会做的比他更好。”尚且年幼的孩子郑重地对自己的父亲、一国之主许下他的承诺。
刘启笑了笑,他的选择没有错,刘彻确实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这条贯穿中西的漫长道路,连接了数不清的人、数多的国家和文明,它是璀璨耀眼的,上面满是文明交汇的痕迹,但它也充满了血色,一路上也并不缺少杀戮。
驼音阵阵,现在还回响在漫漫黄沙之中。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汉唐以前的沙漠很粗糙,因为经历了丝绸的行走,这里的细沙才有了让人有神往的感觉,有了丝绸的风范。”
古人蹚出了一条沟通中西的路,这在传播条件极其困难的古代是多么伟大的壮举。
丝绸之路项目申遗成功,更是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又焕发出新的生机——不管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承惠着古人留下的恩泽以及彰显着现代人不懈的奋斗。
余音渺渺,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音正在被现代“丝绸之路”上的机械声响代替,但他们的光辉都是一样的灿烂。】
看完这次的直播,大家都是意犹未尽。
不管是内容的丰富,还是玉不识宣泄的自豪,无疑不在向他们展示着后世的强大和自信。
朱棣目光炯炯,他仔细对照着郑和出海的地图和水幕中提到“海上丝绸之路”时出现的地图,心情是难以抑制地澎湃。
在一代代的朝代的发展中,华夏的疆域最后固定下来的范围,其实都不陌生。而这条海路,他就更加熟悉了。
果然还是要发展海上的力量吗……
他反复拉着最后那段话,说着是经济带,但也带着自己的考量。
这也说明了,不管是海上还是陆地,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话语。
至登上皇位后,朱棣可以称得上是兢兢业业,开疆扩土、励精图治,他想要在历史上留一个好名声,也想要证明给父皇、给天下人甚至是后世人看,他做的并不差,甚至会比朱允炆好。
想到这里,朱棣瞥了一眼太子,想起了他之前的“保证”。
朱高炽早已保证过,上面的“明成祖”并不会出现,也保证了出海一事会更加上心。
朱棣轻哼一声,反正目前看来,他的名声也还算好,暂且放过他。
现在郑和才是他的心头好。郑和确实是一个人才,这样的人才,真的是多多益善啊。
其他的朝代也没有因直播结束就此放下,他们也带着一堆人围着水幕,认真而细致地重看直播回放。
“虽然天女讲了很多,但这个‘丝绸之路’才是重点。只有这条路畅通了,才能把东西交易出去,然后再把交易回来的东西带回来。”
虽然不清楚上面有些东西的作用,但黄金、植物这些东西他们还是识得的。
交易往来,互通有无,这不是很正常嘛!
但不同的朝代情况不同,“丝绸之路”能否顺利重启,都应该尽着各自的努力。
当然,有些朝代则是无需烦恼这个,换出去什么、带回来什么,才是他们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