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本就是大家慎重以待的,这次直播就更不会有人会小看了。
——谁也不知道天女接下来会直播什么,若是前面像诗词歌赋倒也还好说,他们最为关心的,也就是是否能从中找寻到关于他们朝代的痕迹,但像是这次“天工开物”这个主题下的这几次直播,就没有一个是不重要的。刚刚结束的这个关于“农耕工具”的直播,更是其中重中之重。
赵匡胤有些出神,望着身前恢复初始界面的水幕,默默想着:“也不知道天女下次直播会讲些什么内容……”
不过这样的心思也就转念就忘,他的精力依旧放在朝政上,当然,也包括这次这些农具如何推广更新的具体实践。
******
时间不断的过去,玉不识也做着准备自己的准备工作。她这边的三天,在其他位面,流速各不相同,但有着她先前的那句话,大家倒是等的没有很急,只是心中存了一份好奇和期待。
对于玉不识来说,三天的时间并不长久,她最后和系统确认了内容,便开启了这一次的直播。
这大概就是这个主题下的最后一次直播了,她想了很久,最终决定了这个主题。
有着前面农具介绍的打底,这次介绍各色高产的种子也是理所当然的吧?
大家对这些的热情可比前面那些直播高多了,不断上升的观看值和充能条就是最好的佐证。
系统屏幕投射开了,玉不识迅速摒弃杂七杂八的纷乱思绪,下意识地对着屏幕绽开了一个微笑。
【大家好,今天的主题是“禾下乘凉梦”——
这是个什么梦呢?禾下乘凉?会有这样神奇的水稻吗?
有的,有个人一生都在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他也确实成功了。
——有这样一位伟人说过,“我有两个梦,第一个梦叫做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叫做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梦见,我这试验田里的水稻啊,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呢有花生米那么大,害我好高兴。我就坐在我的稻穗下乘凉,这就叫做禾下乘凉梦。”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梦。
袁爷爷说此生有梦,禾下乘凉。
他一梦便逐一生。
这梦,在他的心里,也在我们的手中。
民以食为天,那首《悯农》是我们从小就会背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业的发展,除了农具的更新、种子的优选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我们上一期讲了农具的发展,这一次我们来看看种子的更迭。
闲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主题——
巧夺天工,自出机杼。<天工开物>第七期,“禾下乘凉梦”。】
天幕打开,前面的动画过去后,最先映入各个位面中众人的眼睛中的,就是沉甸甸的稻穗。
苍老而坚定的声音和玉不识清脆婉转的声音相合,这个一开篇就被点题的“禾下乘凉梦”,既是现在,也是未来。
随着镜头的推移,天幕中逐渐出现广袤的土地,丰收的稻田,还有大家喜悦的笑容。
有人行走其间,高度相近,天幕底下满是喧然。
这可真是神迹啊!
这样大、这样高的稻穗,再看看一旁的介绍,“袁老,杂交水稻之父”,然后是对这杂交水稻的介绍。
没有人能够保持淡定。有着这样直接的视频,没有人嘲笑这道声音的主人他的梦是不是不切实际,而是一边为他而赞美,一边为这丰收出乎他们想象的水稻惊叹。
当然,各个位面之人震惊之余,也不忘开始记录这一切。
赵匡胤亦是目光灼灼,他深知若将此高产稻种引进宋朝,百姓温饱便可大大改善。当下便命人快马加鞭召来农事方面的官员,一同仔细观看这天幕中的稻种详情。
这真是后世之人研究出来的粮种吗?这位袁老,简直就是神农再世啊!
观看天幕的农人们也是既惊又喜,兴奋异常。
有人还在为前面那首《悯农》而心生感慨,有人已经为这饱满的稻穗而狂喜。
“天啊!这……这是稻子吗?这样饱满的稻子……禾下乘凉梦,这若是真的……真是太好了!”
一次次直播下来,大家都是知道朝廷也是跟着天幕在做实事的,这一次天幕直播这些稻子,那么未来他们……是不是也能拥有这样美好的未来?
饥荒,那可真的是要人命的啊!若是有了天幕中的稻子,那能活多少人啊!
秦朝,农家还未消散在历史的烟尘中。农家的人望着天幕上“袁老”后跟着的那一串赞誉,更是心情异常激动。他们身为农家之人,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虽然他们已经没有了入朝向帝王讲述他们思想的念头,但看到后世中还有人继承了他们思想,后世的国家也这般重视农事,不禁热泪盈眶。
更是直接有人盖章,“这位袁老,当真是国士无双啊!”
他研究出的这杂交水稻,能救活多少人啊!
这样想着,大家热切的目光都放到了天幕上,希望天女能多讲讲这杂交水稻出现的过程,好让他们也学一学,多种这样一株水稻,说不定就能多活一个人呢!
玉不识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她直接把杂交水稻能够在网上找到的资料,都归类去重过后,都放在了屏幕之上,由着各个位面的人自行取用。
系统可是和她说过,天幕上的文字,只要看都是能看懂的,无论本身识字与否。
【杂交水稻,是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使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
关于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我们这里也简单提一下:
早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探索水稻的杂交可能性。
在我国,有了先辈们的努力和基础,1973年10月,在袁隆平先生领衔下,成功实现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这是人类水稻育种史上的大事件,使得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