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对于执政者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可利用的工具。当需要时,就会捧起;无用时,又会弃之不顾。
现下的汉朝正值对外用兵,以强硬姿态迈向世界的舞台,当然是用不到佛教的理念。更何况前几朝都信奉老庄的无为而治,讲究爱惜民力,而刘彻更中意董仲舒向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想法,他也这样做了,他能感觉到其中带来的好处。总之,他目前对佛教是不屑一顾的。
******
李世民则对天幕上提到他感到很是诧异。
因为在李渊称帝后,就定下了“尊耳为祖,奉道国教”的规矩。
在面对自家父亲的“尊祖崇道”的国策下,李世民也保持着尊崇道教的想法,同时用道家思想治理国家。加上民生尚未恢复,现在的唐朝更是采取了道家思想的慈悲心态减轻刑罚,同时进行劝善。
玉不识抚了抚微带褶皱的衣摆,端坐在木色的椅子上,神色淡然地继续说道。
【诗作不仅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才华,也能展现一个人的思考。
王维无疑是个才华横溢的人。
《唐才子传》中谈起王维,是这样描述的:“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
可以看出,他不仅是诗作的好,还精通音律。当然,他更以绘画名扬天下——他的画作中,山水意境深远,云彩飘逸,山石色彩丰富,每一笔都流露出他卓越的艺术天赋。】
伴随着玉不识的讲解,天幕上随之出现了《唐才子传》中描述的画面,后续还展示了王维的山水画。
两个互不相干的朝代,此时对画作的欣赏是一致的,因为美是共通的。而王维意境深远的山水画,更是把他的天赋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除了“诗画双绝”的标签,王维身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认知,那就是“禅意诗”。】
想起此前已经提到过相关的内容,大家都有些恍然。
【自然山水,不仅是人生的慰藉,还蕴含着人生的真谛。王维从官场走向山水,在清静自由中,也参透了对“佛”的思考。但他的诗中并不直接运用佛家典故,而是借用对山水的描写来表达禅意。
在王维的诗作里,你可以读到空寂清冷、宁静空幽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随遇而安、妙境无穷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独坐内观、离尘绝世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闲散自由、清净淡泊“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一诗一句中尽是清新豁达、空灵悠远的意境,传达出他对禅意的领悟。细细品读之下,满是深深的意蕴。】
刘彻对此又是一个若有所思:“王维确实诗写得不错,不过他这些诗中的思想,和现在的汉朝不相符啊。”
刘彻有些头疼。为了实现打败匈奴的愿景,他的态度很是强硬。但打败匈奴也不是简单可以完成的,这是一场举国押注的要事。他不敢肯定此时出现这个所谓的“佛家思想”是好是坏。
毕竟在王维的诗中,“空”的特质太明显了。
******
另一边的李世民则是陷入了思考。
他不禁问起身边的心腹重臣这个“佛教”如何。
面对寥寥几句提到的佛家思想,房玄龄很敏锐的发现了其中的特质。
只见他思考片刻后,回应道:“陛下,天幕中提到的佛家思想教导人们放下私欲,追求内心的平静。此等教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社会的稳定。”
这般说着,话题一转,“但是,过度推崇佛教,有可能导致百姓消极避世。因此,对于佛教我们应当审慎对待。”
李世民听了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他心想,如今国家初定,百废待兴,需要的是积极进取的精神。佛教的教义虽有可取之处,但也不能盲目接受。现在天幕在整个唐朝疆域都能看到,百姓接收信息情况如何,他无法肯定。但在未来,他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佛教,权衡其利弊,才能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最后,玉不识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
【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中,王维之所以被称为“诗佛”,能和李杜比肩,与他把禅意融入诗中,使佛境与诗境相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分不开的。】
谈起“李杜”,玉不识也是恍然。
【说起来,王维身上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点——王维和李白是熟悉的陌生人。
我想大家听到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李白。那么,李白又是谁呢?
如同王维被人称为“诗佛”,是山水田园诗人的风向标一样。李白,人称“诗仙”,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简单来说,两个人都是唐玄宗执政时期举足轻重的诗人。
那么为什么说他们是熟悉的陌生人呢?这就说来巧了。
王维和李白,当时都名满天下,有着同一个好哥们——孟浩然。两人还有许多共同好友,比如杜甫,王昌龄。两人也都在长安打拼过,碰头机会应该很多,甚至还都得到了玉真公主的赏识和帮助。
这样看来,似乎两个人应该是很好的朋友。但事实相反,两个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诗人却好像没有见过面一样,李白的诗作中从来不曾提到王维,王维的诗里面更找不到与李白相关的痕迹,这两人如同陌路。】
刘彻对此很是无语:“就不许人家两个合不来吗?就非要做朋友不可?”
李世民有些哑然:“这么多缘分了,两个人都能有缘无分?”
这样想着,他又注意到了天幕中提到的“唐玄宗”。
“含和无欲曰玄;应真主神曰玄。”这个谥号,值得思考。
【在盛唐时期文学的两大高峰,王维与李白,怎么就会毫无关系呢?难道是“自古文人相轻”?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如今对我们来说,一切皆是历史,我们也只能随意想想,事实如何不得而知。也不知道两个人至死不交会不会觉得遗憾。】
【好了,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