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看着天幕,对身边的众大臣说道:“如果有唐朝的人在看这个天幕,怕是要呕死了。”
是的,这次他叫了好几个大臣陪他一起看天幕,不能一起唠唠,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不过,战争确实磨砺人,前面李白写的诗是飘飘欲仙,这个杜甫就实在多了,写的这些诗真让人看了不忍。”
公孙弘看着自家陛下自得其乐,全程看下来只需要他们应和几声。
【我们提起杜甫,一个穷困潦倒、抑郁寡欢的人物形象便自然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以前看过一句话:在我们心里,李白好像从未老去,杜甫好像从未年轻。但其实,青少年时期的杜甫,也是意气风发、潇洒自如的。】
【杜甫出身于北方士族——京兆杜氏,是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上也是晋朝名将杜预之后,祖父杜审言是初唐着名的大诗人。在优越的家庭环境里,杜甫自小好学,七岁已能作诗。
少年时期的杜甫,家境优越,才华满腹,意气风发,立下“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这等壮志。青年时期的他,正逢大唐盛世,经历了一段南北漫游、裘马轻狂的生活。杜甫在他20岁那年,南下吴越。24岁进士考试落第,开始了第二次的漫游。33岁的他在洛阳遇见了被“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同游梁、宋,在途中又遇到高适,于是三人结伴酣饮纵游,慷慨怀古。不久又北上齐鲁,登泰山,抒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壮情怀。】
“杜周?杜预?杜审言?”刘彻难得在天幕中听到汉朝的名字。
“晋朝就是大汉之后的朝代吗?”说着,刘彻冷笑一声,“可别让我知道是哪个不争气的后世孙败了汉朝的基业。”
“不过,汉武帝是哪个皇帝?以‘武’为谥号,想来也是个武德充沛的。”
旁边的桑弘羊欲言又止,武德充沛,陛下不觉得熟悉吗?他看着自家陛下一脸好奇,好像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不过这个杜甫祖上出过这么些名人,想来也是家学渊源。”刘彻没有纠结前面的内容,兴致勃勃地观看着天幕上新的内容。
【中年时期的杜甫,遇上了安史之乱,他四处逃难,颠沛流离,但却写就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数首为后世所推崇的千古绝句。暮年时期,仍念着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初衷,用最后的生命咏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最后幽然逝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叶小舟上。杜甫这一生,悠然而来,幽然而去。
沉郁顿挫是时光的蹉跎,三吏三别是困苦的缩影。杜甫也曾把酒言欢肆意洒脱,但他也经历了穷困离别凄楚难言的时光,历经风霜雨雪,杜甫还是那个心怀爱国壮志、满腔忧国忧民之情的他。】
李世民看到这里,念叨着出现在天幕上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心中沉甸甸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究竟是怎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以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天下众人的安宁富足,何其伟大的愿望。
三个不同时空的人们纷纷抬头看向天幕。也许他们有的甚至不识字,但在天幕的影响下,都读懂了杜甫诗中那敏感而痛楚的心情。
“原来,也是有人念着我们的。”
田垄间,身材瘦小皮肤黝黑暗沉的老人抬头看着天幕,眼中满含热泪。
“是个好人呐。”
前面提到的李白,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了,他们更多的还是辛勤劳作,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杜甫的诗很是触动到他们的内心,他那三吏三别中,目睹恶吏抓人、被迫徭役、至亲离散的痛苦和怜悯他们能够感受到,他对天下百姓挨饿受冻的关怀和忧心他们也能感受到。
【世人都说,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可杜甫大笔一挥,是整个乱世。唐朝的繁荣和没落在“李杜”两人的诗中都可以找到。繁荣之时是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没落之际有杜甫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020年4月,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讲述了“诗圣”杜甫跌宕起伏的一生,他们是这样评价杜甫的:“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似乎配不上他的影响力,在西方文明里,没有一个可以与他对比的形象,一个体现了整个民族共同的道德情感的人。”】
嬴政敏锐地注意到天幕中出现的名字,“英国?这是个什么国家?西方文明?”
蒙毅上前一步,对上嬴政皱着眉的问话:“西边,是羌和大月氏。不过,这个英国自诩‘西方文明’,想来应该不是他们。”
嬴政若有所思:“更往西吗……”
众位大臣安静垂首,静静听着天幕的讲解。
******
汉朝。
此刻的刘彻慢慢眯起眼睛,也对这个出现的国家很是感兴趣。
“英国?西方文明?”
他忽然想起了一个人,“我记得,张骞出使西域去了?有消息了吗?”
还是桑弘羊,“陛下,张骞是建元二年离开的,尚且没有什么消息传回来。”
此时是元朔二年,离元朔三年张骞回到长安还有一年。
“这么久了,还没有消息吗?”
众人纷纷摇头。
刘彻有些头痛地支起手。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是想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结果卫青都打了匈奴一轮了,张骞怎么还没回来?不会是出什么事了吧?
刘彻在这边思考张骞的事,天幕也告一段落了。
【杜甫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早已将他人的悲欢熔铸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也正是因为他秉持这样高尚而广博的情操,才令杜甫的灵魂显得如此高大而伟岸,最后成为我国历史和文化的不朽丰碑和精神高地。】
【御剑而来的李白脚下未免虚浮,但匍匐在地聆听百姓心声的杜甫足够实在,无愧他诗中圣贤的身份。
今天的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诗圣,你的愿望实现了。”】
天幕底下的众人久久凝望着天女那自豪的神情。
杜甫的愿望?“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后世,已经实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