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还有两天,彩排的事越来越重要了。导演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节目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了。
消息灵通的唢呐侯至少告诉我赵海生两次,某某节目被砍了,某某节目也被砍了。
好在压力几乎都是别人的。赵海生参与的两首歌,导演都很满意。尤其是吴大姐的《回娘家》,导演更是赞不绝口。
“要是每年都有吴大姐这样的新民歌就好了。”一位导演忍痛砍掉一个节目之后,这样感慨。现在赵海生也理解这种心情。
这种晚会需要节目新鲜刺激,还必须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才行。就歌曲而论,显然民歌的效果是最好的,但是大部分民歌都唱了几十年了,已经毫无新鲜感。
吴大姐现在对赵海生也十分满意,每次彩排对赵海生都赞不绝口。对这首《回娘家》,吴大姐也使尽了浑身的本事,不但在演唱上精益求精,几个编舞专家设计好动作之后,吴大姐也马上练到纯熟。
这次吴大姐是一次十分完整的彩排,服装、舞蹈以及伴舞都按照上台的标准来进行,伴奏人员也相当卖力,唢呐侯上次状态差了一次,现在每次彩排,表现得都特别积极,效果也确实不错。
吴大姐正在演唱,赵海生忽然感觉到围观的人气氛有些变化,他没敢分心,专心弹好伴奏。一曲结束,才发现领导又来看望吴大姐了。
“这个曲子确实很适合晚会。大姐这几天辛苦了。”领导对这个节目也很满意。
“就是这种歌曲太少了。”吴大姐也是意犹未尽。
“这个事情很好办嘛,你这是守着金山要饭吃嘛!作者既然就在这里,你还担心什么?”领导帮吴大姐出主意。
“小赵确实还有另外两首民歌,可风格不太合适啊。”
赵海生听到吴大姐这句话,心里感觉怪不是滋味。原来吴大姐对自己这边有什么民歌早就了解了。只能怪自己这里四处漏风。
“听说小赵一两天就能创作一首歌,让小赵再想办法嘛。”领导事务繁忙,匆匆看望了大家之后就走了。吴大姐可就把赵海生缠住了。
“今天能不能再写一首类似的民歌,不要爱情主题,就要民间风情的民歌。”
吴大姐看来是认定赵海生了。对于这种命题作文,赵海生还真不怕,反正自己现在还有不少天启点和加速卡,用一个就把问题解决了。不过照例还要给自己解释一下,省得下次又要,自己又没有天启点了。
“要说写民歌,也许还真行。主要就是这一段时间我主要就在研究民歌。现在您让我写一首爱情歌曲,也许还真写不了。写民歌应该还行,就是不知道合格不合格。”
赵海生先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然后静等天启开启。在这之前,先拿起笔,在纸上随意写写画画。好在天启特别给力,很快就来了。
“编,编,编花篮,
编个花篮上南山,
南山有块棉花田,
朵朵开得像牡丹。
采,采,采新棉,
三朵两朵采一篮,
俺把那花篮送北京,
……”
这首《编花篮》竟然有两版歌词,第一版明显有浓郁的民间风格。歌词内容是摘棉花,这确实是农村生活场景,但形象上却不够漂亮,怪不得改了。有这两个版本,赵海生觉得应该趁机表现一下自己的再创作能力。
“大姐您看这样的歌词怎么样?曲子我想配上咱们大河南的民歌,河南自古就是华夏中原,河南民歌旋律也适合这样的歌词。就是歌词我想觉得太写实了些,我先把曲子写出来吧,您帮我参谋参谋。”
赵海生对吴大姐说完,就埋头在谱纸上写起了歌谱。
吴大姐看到歌词已经很满意了,听赵海生这么一说,也觉得摘棉花似乎不够诗情画意。还没等她想明白,赵海生已经谱好了曲子。对于曲谱,吴大姐可就娴熟多了,看了《编花篮》的谱子,吴大姐感到万分惊喜。
“这绝对是一首不亚于《回娘家》的民歌啊!”吴大姐马上拿起谱子就开始试唱了起来。
“摘棉花写实了些,‘朵朵开得像牡丹’,或者用借代的手法,直接写成摘牡丹?”赵海生小声嘀咕着,手上马上改起了歌词。
“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
南山开满红牡丹,朵朵花儿开得艳。
银个丹丹银牡丹,银牡丹哪个那哈依呀嘿。
……”
修改后的歌词确实更加惊艳了,看得吴大姐眉飞色舞。赵海生趁热打铁,把另一段的歌词也写了出来。
“大姐,歌词这样修改您觉得怎么样?这些天我也一直在研究民歌。原汁原味的民歌很多也都是慢慢修改出来的。把摘棉花改成摘牡丹,从修辞上可以说是借代手法,形象上更好看一些。我是这样考虑的,不知道行不行。”
赵海生谦虚地说道。
“行,太好了。改编民歌这一块,我还没见过像你这么厉害的。”吴大姐对这首歌很满意。
“这首歌的编曲就不能太西化了,多用点传统乐器会更好。”赵海生把天启的编曲完全照搬。除了大提琴之外,用的都是锣鼓、二胡这些传统乐器,恰好没有唢呐。
“让唢呐侯哭去吧,这首没有唢呐也不能怪我。就让何雨生老师出一次彩吧。”赵海生心里想道。
距离春晚只有不到两天了。赵海生连忙飞速写着配乐的谱子。吴大姐在一边也马上召集人手,同时让助理去通知导演,要加一首歌曲。
导演急冲冲赶了过来。这种大型晚会,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临时加歌根本不是什么事,但也必须重视。
导演先听了吴大姐清唱,马上感到确实是一首难得的好歌。不但没有反驳,还和吴大姐商量加在什么时段比较好,是两首连着唱还是分开表演。
“怎么唱可以再说,这一首歌开始我想安排一段锣鼓。丰收锣鼓喜庆锣鼓,锣鼓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重要的乐器,这首歌配器的重点就是锣鼓和二胡,二胡我推荐何雨生老师,锣鼓的话,就要吴大姐想办法了。”
这首歌里面锣鼓确实重要,不过赵海生主要是趁机推荐一下何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