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郡(此时还叫益州郡,后来丞相改名建宁的,这里直接用建宁郡了。)
下辖滇池、俞元、胜休、建伶、连然、谷昌、昆泽、同劳、同濑、味县、牧靡、秦臧、挵栋、毋椵、律高、贲古等县。
这里虽然地处西南,远离中央王朝,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开发不足的。但是益州郡本身并不穷,可以说是是周边几个郡最为富庶的。
一是建宁郡的水系发达,水资源充足。在滇池地区有大量肥沃的土壤,保证了基本的粮食供给。
除此之外,建宁郡最为重要的资源是铜矿!
益州郡如今已经发现的铜矿产地,共有十六个,保守估计大概有数十万吨的储量。这里的数十万吨不是铜矿石的量而是最终锻炼出来的铜的产量。
按照如今刘备集团的铜钱制作标准,一枚铜钱大概在四克左右,含铜量约占80%左右。益州每年的产铜量,完全可以支撑刘备集团的货币发行需求。
有耕地、有铜矿,益州的经济发展虽然不能跟北方相比,但是在西南这一块还是很可以的。
如今建宁郡的治所在滇池县。滇池县大概是后世昆明晋宁区一带,地处云南中部的滇池湖畔,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山脉、丘陵与平原、湖泊等多种地形。
其中,滇池是周围最大的淡水湖,对当地气候调节和农业灌溉意义重大,周边平原土地肥沃,是重要农业区 。
靠着滇池和益州郡的铜矿资源,滇池县的渔业和手工业很发达,尤其是青铜器,制作的非常精美,算是建宁郡的拳头产品。只不过产量比较少,只有少部分能够用做贸易。
再一个,铜基本上约等于钱了,所以这玩意价格也高,不少普通老百姓就算有了铜器也大多数都是融了藏起来,而不是用作交易。
刘平在制定益州各郡的五年计划的时候,针对建宁郡就提出过,要把当地的青铜器产业给做起来。由官方出面,建立官营的铜器制作工坊。
一来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二来也可以将铜器这个行业的利益最大化。
当然,这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此时关羽已经到了滇池。并且在滇池的建宁郡太守府,见到了此时的建宁太守,董和。
董和是南郡人,但是祖籍是巴郡江州人。本来董和应该是刘璋的人的,按照原本历史轨迹,董和会加入刘璋麾下,从县令做起,然后一步一步的做到建宁郡太守。
但是随着刘备的崛起,事情有了变化。
原本历史上,董和为了躲避战乱,举家迁回了巴州。但是在这条线上,董和虽然同样举家西迁,但是在综合考量了之后,去了汉中。
也是那时候,董和加入了刘备势力。
董和这个人还是很厉害的,原本历史上刘备入蜀之后,他在内政上基本上跟诸葛亮相当。他为掌军中郎将,诸葛亮是军师将军。他们两个人共同执掌刘备集团的左将军、大司马府等事务。
而且因为董和这个人跟益州的各个少数民族关系融洽,所以他大多数之后都在治理安抚边疆的少数民族。
建宁郡太守府,董和对关羽的到来并不感到意外,早在半个月之前,他就收到了成都方面的命令,也提前做好了协助关羽的准备。
“将军一路辛苦了。”董和对关羽拱拱手,嘴上寒暄着:“目前郡内粮草已经准备好了,后续成都转运过来的粮食,也会在滇池统一调度。”
关羽点点头,道:“这一次跟着本将军一起来的,一共只有三千人马,后续部队会汇合到这里,说一说南蛮的情况吧。”
董和知道关羽的性子,也没有废话:“目前南蛮大部,其实都活跃在益州南部边境,只有少部分深入到了益州的领土。至于郡内的南蛮,基本上都是普通老百姓,有头人管理者,倒也没什么大问题。”
“详细说说看。”
“如今南蛮最大的势力有三家,一是建宁郡南部的孟氏,这一部可以说是整个南蛮最为强大的一支,除了孟氏之外,还有越嶲郡的高氏和牂牁郡的朱氏。”
董和说到这里,顿了顿道:“孟氏大概有蛮兵数万,高氏和朱氏稍微弱一些,但也能拉起来两三万的蛮兵。”
“这主要是因为蛮人几乎全民皆兵,只要是成年男子拿起武器就能作战。不过战斗力其实也就那样,真正的战兵,三家其实也没多少。孟氏能有一万多,其他两家合起来一万多吧。”
“这也不少了。”关羽皱了皱眉头,问道:“建宁郡郡兵有多少?”
“五千。”董和回道:“不过都是一些新兵,训练度不足,但是比普通的蛮兵还是不差的。”
关羽听了这话有些不置可否。
但从训练度上来说,郡兵的确不行,也没有老兵带着。但是有一点董和没考虑进去,可能也没有注意,那就是哪怕是郡兵,刘备集团的郡兵在装备上也是有优势的。
这五千人用得好,至少可以保证建宁郡的安全。
“将军如何打算?”董和见关羽不说话,便问了一句。
关羽沉声说道:“必须把这三家都赶出去,最好能再往南打出去。”
董和闻言想了想道:“那倒是可以先对孟氏下手,毕竟他们最强,若是能够拿下孟氏,那么另外两家就好办了。”
“他们三家关系如何?”关羽又问道。
“平日里倒是没什么冲突,但毕竟都是蛮族。而且这三家的头人基本上跟汉人也无异了,也是读书识字的。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也是懂得。”
董和这话的意思很明显了。如果关羽攻打孟氏,那么另外两家肯定不会坐视不理的。牂牁郡和越嶲郡跟建宁郡交界,随时都能支援过来。
三家合在一起,十几万蛮兵还是能够拉起来。
“而且,如果孟氏真的力有不逮,那么更南边的蛮族恐怕也会起兵北上。”董和又说道:“所以,如果吾等要动手的话,要做好面对至少二十万蛮兵的准备。”
这里的二十万蛮兵,并不是说蛮族真的就有二十万的职业军人。这里面至少八成都是普通的蛮人,战时被征召而已。
但这也不可小觑。
就是二十万头猪,也不是那好相与的。
听完董和的话,关羽脸色没有变化。其实南蛮的情况,他心里也是清楚地,毕竟都督府的情报机构也不是吃素的,他来之前就做好了要面对至少二十万蛮兵的准备的。
之所以只带了三万人过来,是因为他觉得够用。
一来,他是发动突袭,南蛮不可能反应过来,二十多万蛮兵也不是一夜之间就能送到战场的。
二来,他带来的三万人,可是精锐之中的精锐,还有从工部那边硬薅过来的几千个震天雷,关羽有信心在各方反应过来之前,打掉了孟氏南蛮。
只要打掉了孟氏南蛮,那么关羽就能在益州南部立足脚跟。之后再依托城市,他完全可以用半年的时间,一点点吃掉南蛮各部。
两人又聊了不少,关羽对整个建宁郡以及周边的郡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同时也对建宁郡目前的守备力量有了清楚的认知。
接下来就是等着大部队汇合,然后直接发动对孟氏南蛮的进攻了。
关羽到滇池的时候,成都也在暗流涌动。
董川把底层官员勾连的事情上报之后,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如今已经是九月中旬,刘备终于开始有了动作。
负责垦荒的所有官员,包括刘平在内,全都被约谈,负责约谈的是刘德然。
“德安,让你过来其实没啥,就是跟你通个气。”刘德然坐在刘平的对面,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刘平笑了笑道:“没什么,这事儿就是某报上去的,说说吧,现在什么情况了?”
刘德然松了一口气道:“这事儿吧,让某来说,其实也没啥。下面那些人觉得任务定的有点高了,所以呢就想着先少报一点,看看上面的反应,在提一提要求诉求,然后则一点点的加上去。”
“不过这里面有个问题比较严重。因为现在太忙了,层层上报盖印太浪费时间,因此他们就提前在折子上盖好章,下面的人填完之后,直接报给你的丞相班房就行。”
刘平听到这里眉头一挑,觉得有些离谱。这又不是有损耗的东西,也值得弄个‘空印案’出来吗?再忙难道连盖个章的功夫都没有?
“归根结底还是咱们的事情太多,人手不足导致的。”刘德然有些无奈的说道。
刘平对此不置可否。
怎么说呢,如今大汉的官民比例大概在一比八千。从这一点上来说,全天下都缺人手,缺到了可怕的地步。
刘备集团治下更不用说了,从上到下所有官员加起来一共不到七千人,其中还有部分是军官。治理着一千五百多万人口。官员比例是多少呢?一比两千多。
从数据上看太好了。但实际上,这里面算上了很多最底层的小吏,很多人可能连书都没有读过。如果按照科举的标准来衡量的话,刘备集团合格的官员占人口的比例,也有一比七千左右。
其实这个数量的官员也够用了,如果刘平不瞎折腾,就正常按照这个时间线的官府管理模式来的话,人手还是够的。
说白了,还是刘平搞得这些改革措施,导致人口的缺口越来越大,所有人都忙的不可开交。
不光刘备势力是这样的,像洛阳小朝廷、曹操这些跟刘备学的比较透彻的势力也都有这样的问题。
像洛阳方面,只有洛阳能够达到成都的官员数量,曹操那边也只有他的居城能够达到这个水平。
“忙,某能理解,但是这种事情一旦形成习惯,后果你是清楚的。”刘平眯着眼对刘德然说道:“快刀斩乱麻吧。”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