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时间过得就像飞得一样,不知不觉,就到了除夕。梅婶想着,林乐水家中几年没有了长辈,大过年的,别人家都一家团圆,热热闹闹的,她一个小姑娘自己在家冷冷清清的多凄凉,因此特意上门热情地邀请她来自己家过年。
别人一家团聚,多个自己算什么?再说了,上辈子师傅离开之后,林乐水已经习惯了自己过年。她拿小翠当借口,“还有小翠陪着我呢,她过年也不回去。我菜都准备得差不多了,晚上我们两个一起。”
“那你们两个都去!”
“真不用了,我菜都准备的差不多了......”
“那我看一眼,你们小年轻不懂,年夜饭的饭菜有讲究,就算人少也不能糊弄。”
梅婶巡视了一下林家的小厨房,指点了几句,就风风火火地出门了,十几分钟后,又风风火火地回来了,手里挎着一个盖着棉布的竹篮子,从里面端出两盘菜,
“过年可少不了猪蹄,这可是搂钱耙子,你们开门做生意,要有个好兆头......这两碗是梅菜扣肉,我前几天刚炸的,这梅菜是我在视频上自己学着做的,你尝尝咋样......”
“还有这个大肘子,你冻冰箱里,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拿出来蒸一下就行了。”
林乐水盛情难却,只能扒拉出来几张符箓作为还礼,有开运符、五路财神符、驱病符、除秽符,想了想,又拿了一张桃花符,塞到了梅婶手里。
看到这么多得用的吉祥符箓,梅婶乐得牙花子都笑出来,一个劲儿地说“这怎么好意思,留着卖钱”,又说“不用这么多,拿两张就行了”,一边又半推半就地装进了口袋里,心里琢磨着明天得给乐水包一个大红包,可不能占孩子便宜。
把各种符箓按照林乐水的指点贴在相应的位置上之后,梅婶就把招桃花符郑重的给了儿子,希望儿子明年异性缘爆棚,早日脱单,她也能早点抱上孙子。
从梅婶开始,除夕这天,林乐水又收到了不少邻里赠送的炸货和各种拿手好菜,不收就假装横眉竖眼的,说她是不是看不上他们的手艺,凭什么收了大梅子的,不收他们的。
林乐水只得意思一下,一人收下一道菜,各自回了两张吉祥符箓才摆脱这些热心的街坊邻居。看来大家都觉得她孤零零一个小姑娘过年太过可怜,其实她自己还挺适应这种冷清的,人多了反而觉得有些吵闹。
下午,林乐水按照本地的风俗,携带供品到林奶奶坟前祭拜,请她老人家回家过年。回来后,她把香烛点燃,按理说这时先人就已经回家就位了。但是林奶奶此时不得自由,意料之中,林乐水并没有看到她老人家的身影。
林乐水并不在意,她郑重下跪,对着牌位行礼,祈求她新的一年顺顺利利,早日攒够功德。纸扎人柳小翠也收敛了神情,跟着跪下,就连摆在窗台上的何首乌,枝叶都耷拉下来了。
青阳镇的年夜饭要到十一二点才吃,不过午饭两点多才吃,晚上吃着瓜果零食看着晚会节目,倒也不觉得饥饿。
晚上十一点多,听着电视里的歌舞升平,林乐水和小翠吃上了这顿因为邻里馈赠而异常丰盛的年夜饭,就连何首乌也得到了一缕精纯的食物精气,他发出砸吧嘴的声音,不满足地说:“做人真好,我也好想跟你们一起吃饭。”
小翠背着一只手对着枝叶铺满整个花盆的何首乌说,“现在知道做人的好处了吧?当初是谁说对化人不感兴趣的?”
小何羞愧地说:“是我无知了。”
在跨年的倒计时声中,林乐水推开门,在院子里点燃了一串长长的鞭炮,噼里啪吧的声音响起,小翠捂着耳朵后退,躲避着四处迸射的火星。
爆竹声中一岁除,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新的一年悄然来临。
鞭炮放完后,小翠才敢踮着脚从屋里出来,仰着头看天边绽放的烟火,五光十色,色彩绚丽,看得她眼花缭乱,眼都不带眨的。
林乐水打趣道:“这么喜欢?那到了元宵我们也买一车,让你看个够。”
小翠连连拒绝,“不用了,就这么远远看着就行了。别人花钱买的,我们免费也能欣赏,就别浪费那个钱了。”
林乐水不再说话,她打开大门,看着街边三三两两的游魂缩在墙根,一脸惊恐的躲避着鞭炮,渴望的眼神透过高高的院墙,看想那开着灯的温暖房间,食物的香气随风悠悠传来,勾的这些无人祭拜的孤魂蠢蠢欲动。
但是过年期间,家家户户不但有门神守护,家里的先人也都被一个个孝子贤孙请回了家,它们再饿再馋也不敢虎口夺食,只能留着哈喇子远远望着。
人间有许多可怜人,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给予他们一些帮助,在另一个活人看不到的世界,也存在着许多可怜鬼。他们有的是无后而死,有的是被子孙后代遗忘,以至于无人祭拜,饥寒交迫,麻木的在夜间游荡。
偶尔也有好心人在祭拜先人时,给这些孤魂野鬼也烧上一些纸钱,僧多粥少,能抢上两张就是运气了。
看到林乐水开门出来,这些游魂们面面相觑,抱在一起瑟瑟发抖,互相小声问着,他们没人做过恶吗?这大师盯着他们看什么?
问完之后,发现大家做过最过分的事,也不过是弄些小手段,蹭了生人两口饭,或者抢了死人两张钱,无论如何也罪不该死。
不过听说这林大师虽然厉害,却是个讲道理,没有做过坏事的鬼,在她眼皮底下晃悠她都视而不见。不能自己吓自己,说不得这大师就是欣赏烟花时,无意看了他们一眼呢。
林乐水理会这些孤魂的窃窃私语,她看了一会儿就回了房间,叫上小翠,两人手脚麻利地现叠了一大包金元宝,又捡了十几个上供的馒头,煮了一大盆饺子,两人带着这些东西,又浩浩荡荡回到了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