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年年走在地头田间,可以看到几乎每块田地上都有村人在忙活的身影。
前些日子的雨水积蓄在田中,木犁过后,将水搅成黄色,不久又恢复澄清。
“爷爷,爹娘……”一看到地头熟悉的身影,她就很高兴地大声喊着人。
听到声音的众人,停下手中的动作,直起身子朝声音处看去,就见一群小萝卜头蹦蹦跳跳地嬉笑打闹而来。
他们辛辛苦苦地干活,为的,不就是想要看着这些孩子平安健康的长大嘛!
顿时腰不酸,腿也不疼了,皆是一脸笑意地迎接着他们的到来。
等苏子宁他们到了地里,苏国邦继续扶着木犁跟几人说话,“宁哥儿,你们卖完柴火回来了?”
“是,我们想着无事,就来地里帮忙,刚巧妹妹睡醒了,怕她在家无聊,便也带过来了。”
苏子宁说着,脱下鞋袜,将裤脚挽起后下了地,站在苏国邦的旁边,帮忙扶着木犁开垦田地。
其余几人也都下田,有的帮忙犁地,剩下的就帮忙插秧。
只有苏年年站在田垄上没动。
她脚上的水泡还没结痂,这样下水,万一感染了,那家中还得花一笔钱给她看病,想了想,还是打消了下水的念头。
刘艳怀着身孕也没下水,在田间帮忙分苗,挑出其中长势好的苗,一眼就看出苏年年想帮忙。
怕她无聊,开口搭话,“年年,你今天做了什么呀?”
苏年年乖巧地回答:“今天我和哥哥们去了山上,我还捡了两大筐松树叶和松果球。”说完还比划了几下。
“哇,年年真棒,这么小就会帮家里做事了,你二哥像你这么小的时候,还只会玩泥巴呢。”
刘艳笑着夸奖苏年年,让被夸的苏年年瞬间小脸通红,睁着大眼睛向苏子敬求证。
苏子敬:……
他想想,三岁的时候他就开始跟着大哥去割猪草了,哪里只会玩泥巴了。
他娘这样捧高踩低真的好嘛。
但看到苏年年的呆萌表情,算了,都是自家人,宠着吧。
于是苏子敬一脸笑意地对苏年年说:“是,妹妹最厉害了,要我当时可比不过。”
苏年年看着大伙忙活,大伯在前面拉,爷爷、大哥在后面推着,三个人几乎是用尽全身力气去推动木犁,可这么久功夫,才犁动一小块土地,二伯、爹还有二哥也是如此。
脑海中突然想到了前世在书中看到的关于这方面的内容。
她这人就是记忆力好,只要看过的书,不能说倒背如流吧,记得七七八八是不成问题的,所以她看过很多书,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涉猎。
这个朝代的耕种工具是简单的木犁,类似于汉代的直辕犁,只是更为粗糙些。
主体是由质地坚实而又具有一定韧性的木材打造而成,分为犁辕、犁架、犁铧三个部分。
犁辕是一根笔直的长木杆,前端连接着犁铧,后端则与犁架相连,犁架用来支撑整个木犁的框架结构,犁铧由铁打造,形状似三角形,尖端锐利,用于入土翻耕。
犁辕上绑着挽具,本该拉着牛的,但因为租牛需每日交五文钱,如此算下来,至少也得要四五十文,家中男丁不少,两个木犁,换作人力一推一拉,也就多了几天时间。
所以苏家决定还是靠自己,农家人最不缺的就是力气,几人轮流推拉,辛苦个十天半个月的,也能省下些钱。
既如此,那是不是能改进耕种工具,用最少的时间去完成耕地任务呢。
苏年年很快就想到了曲辕犁,据书中记载,曲辕犁最为适合水田耕种,古代的中后期,耕种工具基本上都有曲辕犁的影子,那它自然有其可取之处。
苏年年想试试能不能捣鼓出来,但她只有理论而缺乏实践,仅凭她一个人显然无法快速做成。
目光在地里的几个男人身上扫视一圈,锁定一人后,她开始构思怎么去说制作步骤。
她状似有些好奇地指着附近的农耕者问:“爷,为啥他家用牛拉,我们家要用人拉嘞,是人拉的更快吗?”
苏国邦被苏年年的童言童语给逗笑了,丝毫不觉得没钱是什么了不得的事。
蔑视地瞅了眼驱赶牛耕田的邻居苏家平,满不在意。
“爷爷力气大,可以拉的动,根本不需要牛来帮忙,他们没有力气的才要用牛拉,你看爷爷给你表演个!”
苏国邦想要在孙女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实力,两脚迈开,弯下腰摆好架势用力推。
但由于苏志勇站在前面没动作,这么硬的地,光靠他一人想要犁动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这不,犁动没动不知道,苏国邦的骨头肯定动了。
只听咔嚓一声响,就这么把腰给闪着了,只能被苏子宁扶着坐到了苏年年身边休息。
苏国邦扶着腰,还不忘跟苏年年解释,“乖宝,爷爷刚刚是给你做了个错误的示范,你可不要记啊,等爷好了,爷可以一口气耕好一块地不带歇的。”
苏年年简直要被笑死了,她这爷爷,真是要面子呢。
但苏年年也不拆穿他,只一脸疑惑地看着苏国邦说:“爷爷,你为啥不重新做过个木头呢,这个木头不好用,还把你弄伤了,我们做个好用的,到时候我也能跟爷爷一样,一口气耕一块田不带歇的。”
一句话把苏国邦问懵了,转而又想到了多年前做过的事,摇头轻笑:“不愧是我的孙女,想法都和我一样,爷爷年轻时也想过做个好用的。
可惜……”
苏国邦没有再说下去,不过苏年年可以想到,应该是失败了,她刨根究底地继续问:“可惜啥?”
苏国邦种田这么多年,又怎会不知现在用的木犁起土费劲还死板呢。
作为庄稼人,要是能做出一个好用的木犁,那是够吹一辈子的,所以他年轻时也多次尝试着改装,但要么就不够结实容易散架,要么就挖的深度不够更加耗费时间。
总而言之,一切都以失败告终,后来他索性不再尝试,还是继续用着以往的木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