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的迁移工作进行的还算顺利,他们经历过更多的台风与海啸,直面过天灾的厉害,而且还得知在西部和北部已经在建造新的家园了,他们这一批新过去的可以享受政策上的一些优惠。
浩浩荡荡的人群便由政府人员带领,每一百人到一百二十人就会出发一次,全部由火车直达。
汽车没法过去,因为公告里可是说得很清楚了,没路。
所以这段时间出发的人都是大包小包的,因为过去之后进了基地就需要进行十五天的隔离,全部人都只能在自己所在的院活动。
目前只建造了两个部,一个是西部一个是北部,其中西部更大,两个部之中按区划分,目前两部已经建造好的有上百个区了,后续会因为人数的需要而继续建造。
而每个区内会划分为院,一个区有一百个院;这些院又在中间以十字划分,分为四部分,每部分都是由一条一条的街组成,共有一百条街,每条街有二十栋两层的房子,房子可分为上下左右住四户,需要租住的家庭以人数来确定可以租住的面积,每个人的最高租住面积是十平方。如果是单人或者双人这种比较小的户型则放宽到十五平方,只要是户口本上登记有的人员都算,包括婴儿在内。
本来大家还想先买好一批物资再出发的,但是却发现市面上,只要工商登记在册的商铺都有国家的人在运输物资,已经暂时不对外开放买卖了。
大家还没来得及恐慌,带着袖章的工作人员已经拿着喇叭在每个住宅区或者广场这些人流比较大的位置公布了原因。
“大家请注意,为避免大家搬迁的困难,目前市面上所有的物资已经由国家运送到西\/北部,需要购买的群众到达地点后可前往当地的购物大厅。”
这下子原本还不想搬的人也得搬了,毕竟城里可没有农田给你种,而且也来不及了,新闻里不是说了吗,还有一周就要下暴雨了,到时候沿海地区都会淹。
前面一批买了很多物资的人去到地点之后才发现,原来很多东西这边都有得买,根本不需要山长水远地带过来,原本他们可以把这部分空间放点其他的东西的。
徐婵家买的东西不多,虽然她家人口不少,她和丈夫,婆婆和自己父母,还有一对一岁一个月的龙凤胎宝宝。
官方人员把他们送到集合点,在这里会由其他工作人员接收。徐婵看到送她们过来的人和一男一女两个工作人员交接了一份表格之后便离开了,那一男一女两位工作人员之后便带他们走路前往了一个类似大仓库的地方。
里面有简单的椅子,两位工作人员站在半米高的水泥地上,那位男性工作人员维持秩序,手拿着喇叭说:“大家安静一下,我们先在这里休息十分钟,左边那里有厕所,需要上厕所的赶紧去。”
等到大家都休息了一会后,那位女性工作人员说道:“大家好,我叫刘慧,现在我们先点一下名字,之后便会带大家去住的地方,这次大家安排的区域是我们西部的二十二区五十一院,五十一院有一百条街,已经差不多住了有三分之二的人,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租住房子,但是在租住房子之前需要大家先去把手头上的货币或者基地回收的资源进行兑换,具体兑换比例会在每个院的兑换大厅有,大家到时候直接问那边的工作人员就行,现在我们带大家先去五十一院的办公大厅。”
几辆类似公交车一样的车子在路上开了有十分钟左右便到了地方,办公大厅也是两层高的房子,只不过不是一栋而是一排,这一排的房子都是办公的地方,有兑换大厅、租房大厅、民生问题处理大厅、社会保障大厅、公安大厅和环境卫生大厅,旁边还有两个没有开门的办公大厅,只是没有挂名几人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那是以后用来测验空间的,刘慧的母亲是参与了空间测验的人,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这件事目前国家还没有公布,这信息自然不回从自己口中说出,能说的自然是不怎么重要的信息。
那位叫刘慧和张伟的工作人员便先带大家先去行李存放处,之后便是带大家熟悉各个大厅所办理的业务,徐婵和刘慧留了个电话的,刘慧看着眼前的夫妻俩也是比较有好感,两人一直配合她的工作,也没有一直拉着她问这问那,留好电话之后刘慧悄悄跟徐婵说。
“之后可能会有新的通信工具,手机不一定还有用,要是兑换大厅有推出了的话,建议你也买了一个。还有就是你家有小孩,到时候记得买个空气除湿机。”
徐婵感激刘慧的提醒,虽然她也不知道这个信息的真假,但是她们之前都没有见过,而且也没有利益的冲突,所以她应该不会害她,更大的可能是这个信息是真的。
徐婵看到大部分人都先去了租房大厅询问,便让父母和婆婆在照顾孩子,自己和丈夫决定先去兑换点看看。
两人来到兑换大厅里面的人也不少,两人先是在墙上看见各种物资兑换贡献点的比例,还有货币兑换贡献点的最后截止时间。
其他物资可以用来建造新的东西,但是就目前这个情况来说货币只能拿来烧火取暖了。
徐婵和丈夫回到父母身边,和他们说了情况,然后大家都决定要把所有的钱都换成贡献点,至于其他物资倒也不用急,毕竟他们现在最主要的是安稳下来。
好不容易排到他们,徐婵和丈夫在排队的时候已经拿到房子的规格介绍图纸了,他们决定租一套房子,要了最大额度七十平方的,三房一厅一厨一卫,只有简单的家具家电,需要更换的可以自己去兑换大厅更换。
徐婵一家都不想更换,现在是到了西部,但是谁也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是怎么样的,不是必要的话他们不想浪费贡献点。
几人租好房子便拿着行李跟随工作人员去他们的新住处,几人上了一辆摆渡车一样的车子,从租房大厅到他们的住处花了七分钟,这也是他们考虑后期需要办理什么业务来回方便一点。
毕竟像他们一样人数多的家庭还是比较少,更多的人家是趁着这次机会分家了,只会选择租住在上下楼或者对门的位置。
几人来到第十七街的第八十九栋房子,他们因为有小孩所以选择在一楼,里面是三面有窗,但是光线并不是很亮,因为窗户都开得很小,而且看的出来边框留了位置出来,工作人员说是为了后期天气很冷的话他们需要拿东西挡住窗户。
两个孩子跟奶奶住最大的一间房,两个小一点的房间是徐婵两夫妻和她的爸爸妈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