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第二个月,气温已经降到零下五十度了。如果能从地球外看地球的话,那么整个地球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说地球进入小冰河时期都有人信,其实其他人真的以为地球已经冰河时期了。
在年后第一个月的时候,国家研究出了保温的材料,比以前市面上的材料都要好,只有巴掌一样的厚度,像羽绒服一样柔软,做成衣服让人穿上的话可以在室温零下三十度内活动。
人们当然不会只穿一件保温服出行,里面穿好保暖衣服,外面加一件保温服,在目前零下五十度的气温下可以活动得开。
在每个安置点的信息大厅发布了这个信息,当天就被人们排长队买回了家。
现在的买卖当然不像之前那样使用纸币金钱,现在大家都是使用贡献点,租房吃饭买东西全部都是。
国家在有身份证的基础上,增加了每个人的身份信息登记,采取的血液、虹膜或者指纹的识别方法。
所有信息只跟个人,十四岁以下六十五岁以上无其他直系亲属的和伤残人员由国家统一安排。
公民满十八岁后可单独开户,结婚年龄调整至十八岁,不想生养孩子的可以送至国家成立的育婴所,但不会有任何补偿。
当时这个信息发布的时候全民哗然,大家对这些新出的规定反应很大,可是国家也没办法。
从他们收到那条匿名的信息直到现在短短四个月,全国的死亡人口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五个亿!
直接就是人口的三分之一,太多家庭因为资源不充足而选择放弃老人与小孩,甚至杀妻杀夫案层出不穷。
其实国家也知道,有很多并不是他们放弃了老人,而是老人知道以他们家庭的情况只会是拖累,所以才会自己放弃自己。
而孩子大部分都是二胎三胎家庭,他们理解人是存在偏心,但是他们不能不出手干预。
现在这个世界还愿意生孩子的自然不会缺资源,没有资源的也不会生。
但就是怕有些不负责任的家长只生不养,所以国家才会成立育婴所,当然孩子送养是不会有任何补偿的。
因为但凡有补偿,哪怕只是一斤米,那么都会有一堆的人送养“自己”的孩子。
而国家之所以出面接受年龄小和年龄大的群体,是因为国家有很多种植空间和能进人的空间。
种植空间没有办法,只有本人才可以操作,但是能够进活物的空间就不一样了,他们需要大量的人工进去养殖和种植。
空间的持有者只需要把一个小队收进去空间里,小队长再安排人做相关的工作就可以了。
顾己是前两个月进入国家队的,她的种植空间不算小,足足有十亩!
在得知可以自己开户之后她申请前往北部,西部到北部可不近,就是以前秩序还好的时候也要坐一天一夜的车才能到。
更何况现在这种没有通行证不可搭乘公用运输工具的时候,当然你要是想在两下五十多度的情况下走路过去的也不是不行。
她申请调往北部除了远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当她想进西部种植部时,有个大妈居然劝她家和万事兴,让她带领家人一起住进来,这样家人就会以她为荣就不会再欺负她了,她也就可以享受家庭的爱了。
她当时就想吐了,而且想打人,虽然其他的工作人员很快制止那位大妈的胡言乱语,但是她不会再信任这个地方。
甚至她当时想到要不要找一个当地比较有势力的团队加入进去,其他工作人员是劝了又劝,最终协商好由他们出名额,免费把她运送到北部,直接进北部的种植区。
顾己最后离开的时候暗刺了一下那位大妈:“我不愿意为西部服务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大妈,希望你们如实上报,避免下一次还有这种情况。”
其他人当然同意,一个有十亩种植空间的持有者被他们气走了,这个责任总得有人承担。也不管那位大妈脸色有多难看,赶紧办理申请前往北部的座位。
当她经历半个月后终于到达北部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改名,顾己,以后她不再是顾招娣,而是顾己,自己的己。
十亩的种植空间在当时来说是最大的了,顾己的意念力非常强,在专业学习过种植的课程后,她的产出是所有人中最多的。
除了几位原本就是部队的人能和她的产量持平外,其他的都在努力学习中,毕竟所有人之前都不知道该怎么操作空间。
能和顾己产量持平的人空间面积没有顾己的大,但是人家学习能力强,而且经过系统的培训。如果单以个量来算的话,顾己目前是处于第二阶梯的,幸好她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在新年伊始,所有人的空间可以使用时,正是暴雨最猛烈的时候,那时候有很多物资已经被泡在了水里,包括但不限于大型的仪器,不太重要的家具,成产设备等,而沿海地区的所有船只都已经随着洪水的增量而开往了西部北部两区。
那些重要但是无法运输这么远的仪器设备已经放进了专门建造的防水隔温地下工程,只是天灾比他们想象的更严重,也不知道最后能幸存的由多少。
之前空间能用的时候不能收取,现在零下五十几度的极寒他们也是没有办法收取,只有等到洪水退去高温前兆的时候才能安排人去取回来,现在最需要的是找到能有比三十立方更大的空间。
至于为什么高温前不直接搬到低海拔的地方?那是因为洪水刚退去的土地并不适合建造大型的庇护所,而按照那位神秘人的提示,他们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去打造新的庇护所。
但是他们目前已经在地下建造了安防工程,现在已经进行到一半了,地上庇护所地下安防工程两头并进,能有这个速度已经是他们拼了命的结果。
赵立明一家是最早一批搬迁到北部地区的,他是土生土长的苏城人,父母早在自己结婚前已经过世,妻子是岳父岳母的独生女,他和妻子结婚后三年才有一个孩子,在女儿刚刚满月的时候就接到了国家公布的预计出现天灾的新闻。
他当机立断,趁大家还半信半疑的时候卖掉自己的家产,和妻子、岳父、岳母、孩子立即北上,他相信国家的公信力,如果不是确凿的信息国家不会面向群众直接公布的。
当他第一批赶到北部的时候,这里的地面工程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因为到来的早,能选择的机会也多,而且前期的条件也宽松很多。所以他们一家租住的地方是八十平方的三室一厅,而且在知道以后的交易货币是贡献点之后,更是把身上的现金全部换成的贡献点。
事实证明他的行为是正确的,金钱换算贡献点的比率越来越少,能租用的房子也越来越小,他们因为跟紧国家的步伐而生活得比大部分人都要好。
就赵立明所知道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搬迁的,太多人故土难离,即便洪水已经开始泛滥,他们依然认为天灾很快就会过去,知道救援工作实在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所有的救援人员才开始撤离,至于那些后悔了的人最后的归属是怎样的,没有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