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背后搞破坏的行动,加大兵力之下应该可以对付。
石达开的部队到底战力不高。
加上刘备交给他的千人,陈庆之手下已有五千多兵马,太史慈史进秦明在其麾下,又有陈玉成遥相呼应,刘备后方的阵容相当豪华。
陈庆之看完刘备书信,对太史慈说道:“太史司马,你骁勇善战,尤熟悉北海地形,且由你照应陈司马运粮,秦明作副将。”
陈庆之还要提防周边各寨攻击,事务繁忙,不能一门心思扑到运粮上。
刘备曾多次称赞太史慈的勇武与机智,陈庆之对他的本领亦是颇为认可,相信他能够胜任。
更重要的是,太史慈手下有一千五百人,陈玉成有两千人,共计三千五百人,打六千蛾贼不该再有问题了!
太史慈领命后,积极联络陈玉成。
他指出:“运粮事紧不可有一日不为,蛾贼三日袭一次,对我军便威胁极大,何况像现在这般一日七八袭。如果似之前一般运粮,恐又会落入陈司马昔日困境。”
陈玉成附和:“的确该另找他法,不如令运粮队整体出发,沿途派重兵守卫,蛾贼见我军势大,应该会退去。”
二人手中兵力充裕,此计未尝不可行。
结果也真如二人所料,沿途增加兵力后,石达开不敢再袭扰。
但没安生几天,又出现了问题。
粮草是送到陈庆之手中了,陈庆之在向别的寨子派送粮草的时候受到了石达开的袭击。
陈庆之无法,将太史慈召回。
前脚刚召回,后脚陈玉成这面便因为兵力不足而丢失粮草。
前线收到的粮草不足,刘备写信质问陈庆之,命他速速想办法解决石达开部队。
陈庆之使出“将计就计”的法子,你不是喜欢袭扰吗,我让你袭扰。
他没有派太史慈回去帮助陈玉成,而是命其埋伏在四周,等待石达开攻击。
他则不惜寨内守备空虚,派出千余人伪装太史慈部曲,混淆视线。
石达开听完手下汇报,大笑道:“此奸计尔,想必太史慈已经在周边埋伏起来,坐等我军去袭营。不必管他,去袭扰另一处!”
于是,粮草再度受损。
陈庆之反思自己的计策为何没有成功,最终发现原因竟然是村庄中的村民自愿为石达开服务,主动搜找刘军,将埋伏之事告与了石达开。
刘备爱护百姓,战前曾下令不许伤害百姓,不得随意骚扰百姓,本以为这样就能得到当地民众的支持,没想到压根没起作用。
但刘备之前就一直是这么做的啊。这种做法虽然不能让百姓归心,但胜在不会激起其反抗。
刘备一以贯之百试百灵的法子,居然在石达开这里吃瘪。
刘备的行为中规中矩,前世无往不利主要是因为其他竞争对手太不当人了,同一历史时段对比下,百姓自然更加拥护刘备。
纵向对比下,就不一定了。
真就这么得民心?
陈庆之火速写信于刘备,向刘备阐述蛾贼在北海的地位,郑重道:“夫战者,不可计一城一池之得失,亦不可仅仅关注沙场局势。”
“蛾贼‘均贫富、分田地’,不论东莱实施如何,在北海,尤其是石达开领导下,田地分摊不敢说十分合理,但不失公允,百姓得到田地后对石达开万分拥戴,处处阻挠我军。”
“欲破蛾贼,需先瓦解其民心。欲得北海,亦需瓦解其民心。此事迫在眉睫,主公万不能忽视!”
另一面,接连失利笃定了太史慈和陈玉成歼灭蛾贼的决心。
事实证明坚守没有作用,必须主动出击,找出蛾贼在哪,然后消灭他们。
营帐之中,烛火摇曳。太史慈与陈玉成相对而坐,面色凝重,面前的沙盘上,几枚石子代表着可能藏有蛾贼的村庄。
“玉成,如今蛾贼隐匿于村庄,不好寻找。” 太史慈率先打破沉默,目光紧紧盯着沙盘。
陈玉成轻抚胡须,微微点头,“是啊,石达开狡猾至极,利用村庄的房屋和地道东躲西藏,我们若贸然进攻,恐怕会陷入苦战,还可能伤及无辜百姓。”
太史慈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倒有一计,可将蛾贼一举擒获。”
他手指轻轻点在沙盘上,围绕着代表村庄的区域画了个圈:“我们可采用围困之法。蛾贼虽躲在村庄,但他们的物资有限,长时间被困,军心自乱。”
陈玉成眼前一亮,身子前倾,急切问道:“子义详细说说。”
太史慈不慌不忙,继续说道:“我等可安排士兵逐步搜查村庄,一间房一间房,一条巷子一条巷子地仔细排查。蛾贼即便再狡猾,也无处可逃。”
“可若是贼匪狗急跳墙,强行突围呢?” 陈玉成提出心中的担忧。
太史慈自信一笑,“他们若突围,正中我们下怀。一个村庄中的蛾贼消除后,咱们马上推进战线,步步压缩蛾贼生存空间,最终在某一个村庄中击破他们。”
“蛾贼分散于各个村庄当中,每个村子中人数都不会很多,我军大可分兵,一次包围多个村庄,既能提高效率,又可扩大战果。”
太史慈从陈玉成派密探的操作中得到启发。
陈玉成偷偷摸摸查过后,蛾贼有所防备,刘军不好渗透,那就大摇大摆地围困!
陈玉成拍案叫绝,“妙啊,子义此计甚妙!如此一来,既能保证百姓安全,又能将蛾贼一网打尽。”
太史慈微微颔首,接着说道:“在搜查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持队形,防止贼匪突袭。同时,对村庄的每一处可疑之地都不能放过,哪怕是一口枯井,一处废弃的仓库。”
陈玉成点头表示赞同,“就依子义所言,我这就去安排士兵,明日一早便开始行动。”
“且慢,” 太史慈拦住陈玉成,“蛾贼狡诈,我们要防备他们察觉我们的计划,提前转移。今晚可先安排少量士兵在村庄周边暗中监视,防止蛾贼逃脱。”
陈玉成对太史慈的心思缜密深感佩服:“子义考虑周全,不愧是主公推崇的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