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慌忙转身,瞧见身后一名白脸壮汉,生得俊俏,嗓门却惊人的大。
在其身后,旗帜林立,人马喧嚣。
刘备大部队来了!
宋江霎时间明白刘备早已看穿他的计谋。
相比于害怕,他更多的是吃惊,刘备如何不知不觉中把军队运到此处的?
倘若部队和他所知情报一样驻扎在平原,他们断不可能现在到达。
中军的位置是他和吴用临时挑选的,在到达前只有他和吴用知道在哪。一路上他敦促诸将看管好自己手下的喽啰,确保没走掉一人,为何刘备等人还能找到他的位置。
刘备不屑:朕纵横天下三十余载,从幽州战至益州,都不用陈庆之,我看一眼地图都能猜到你在哪。
这就是统帅!
宋江来不及多想,抽出利剑,大喝道:“谁人敢去战张飞?”
“战二十回合者,赏女人三名!”
“战五十合者,赏黄金十两!”
“得张飞首级者,坐梁山四当家之位!”
宋江一语掀起千层浪,众人看张飞的眼神顿时由惊恐变为贪婪。
率先骑马奔出的,乃是“没遮拦”穆弘。
穆弘本是镇上一霸,性格暴烈,鱼肉乡里,曾下令,任何人到了镇中,皆要先拜访其人,否则便不许在镇中生活。
张飞见出来一人,丈八蛇矛一挥,险些戳翻穆弘战马,生生让其停到离张飞丈八远的位置。
穆弘脸色通红,张飞能捅到他,他的大刀可砍不到张飞。
张飞讥笑道:“小子啊,我使得这招,唤做‘赶猪枪’!”
赶猪枪,把你小爷当作猪看待?
穆弘来不及羞恼,张飞狂风暴雨般的攻击便到来。
那柄蛇矛在他手中宛如天下间最机灵凶悍的蟒蛇,每一次攻击都瞅准了穆弘的要害,攻击之迅猛,看得梁山众人眼花缭乱。
仅仅五合,穆弘手上便多了个血洞。
“快去救穆弘兄弟!”宋江心急如焚,大吼道。
单廷珪魏定国当即杀出,熟铜刀、黑杆枪直取张飞面门:“狗官军,受死!”
“来的好!”张飞不怒反喜,蛇矛举过头顶,奋力一转,荡开二人的武器,顺便挑下穆弘的大刀。
浩瀚的气力震得单廷珪和魏定国骑马不稳。
待稳定身形时,穆弘早已被戳下马。
穆弘是宋江心腹,绝无可能投降刘备,张飞杀了自然无事。
单廷珪和魏定国面无人色,鼓不起丝毫勇气直面张飞,当即拨马回营。
张飞哪给他们机会,矛急似雨,各在二人肩上留下一血洞,生擒回阵。
若是单廷珪和魏定国鼓足勇气,合力战张飞,坚持十余合还不是问题。只可惜,他们心知不知张飞对手,吓破了胆,战力骤降。
一个照面的功夫,梁山损失三将!
梁山众将你看我我看你,具不敢再上。
最屌的卢俊义在寨子里,五虎将都被派了出去,李逵是个步军将领,这么筛选下来,中军还真没个能打的。
张飞见众人不搭理自己,怒从心中,嗔目切齿道:“快来与我一战!”
宋江昨夜一夜操劳,今日本就状态不佳,如今听到张飞的暴喝,只感觉耳膜生疼,差点腿软摔倒。
见梁山士气大降,刘备双股剑指天,大喝道:“冲锋杀敌!”
两千号人,令出而动,旌旗摇展,声势逼人。
宋江无法再指挥,吴用只得站出来:“冲杀,冲杀!”
中军足有五千人,单从人数方面讲,刘备不是他的对手。
但刘备军胜在久经战场,装备精良,以一敌二不是问题。
五千人浩浩荡荡地压上,刘备军却分成两股,转至梁山军侧翼,大肆屠杀。梁山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人仰马翻。
吴用大骇,不知该如何是好。
危机关头,还是朱武挥舞令旗,调动军卒转战两翼。
从二人身上大致可以看出谋士和儒将的区别。说是大致,是因为吴用可以称作谋士,朱武是万万不配称为儒将,差远了。
谋士只需出谋划策,制定大致方针,他们或许对兵法了如指掌,可你让他们临阵指挥,那绝对是强人所难。
而儒将呢,大多不似谋士那般考虑全面,但贵在熟悉军阵,在战场上能随机应变。
梁山军刚在侧翼摆好阵,刘备立刻指挥士兵回到原处汇集,再度发起冲杀。
朱武额头直冒冷汗,刘备的指挥令他望而生畏。
刘备,到底是一员怎样的宿将!
就连关羽部中的陈庆之都惊叹不已,心道:若是同样指挥两千人作战,我不及他。
刘备:人多我指挥不来,因为日子苦没那条件,没尝试过。可这人少了,往后数三十年都找不出比我能打的!
(吕布:大耳吹牛逼不打草稿?)
梁山兵败如山倒!
张飞关羽徐宁诸将在中军中大杀四方,鲜有敌手。
纵使李逵两个板斧杀出死神风范,照样挽救不了局面。
宋江总算缓过神,定睛一看,面前一尊红脸虎将,直奔他而来。
“撤,快撤!”
“传令全军,回阿阳县!”
宋江当机立断,下令全军撤退。在他和朱武二人的合力指挥下,梁山军且战且退,围剿赵云的六路兵马见了,齐齐松了口气,有序退兵。
陈庆之眼睛微眯:“宋江有点本事,退兵井然有序,竟比作战时的阵型都要整齐。”
“这个方向...莫非他是打算领兵回阿阳县,据城而守?”
“凭他这近万人,守城不是问题。”
陈庆之眸中爆射出精光,拉住一旁护卫他的徐宁:“徐大哥,我有一计,可破宋江!”
“梁山被杀得大败,士气大降,军中本就乌合之众居多,战败必然怨声载道。”
“倘若宋江择偏僻小道行军,道路艰难泥泞,喽啰更无战心,溃散便无法阻挡。因此他退军,只能走大道。”
“我知一条小径,徐大哥只消待本部兵马随我而来,便能提前狙击梁山。”
“拖延片刻功夫,使君大军赶到,梁山贼子便是瓮中之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