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刘备听说公孙威即将到来时,同样吓了一跳。
对于前世没有或是一文不名,今世却声名赫赫的人物,比如公孙威、李自成等等人物,刘备都抱有极大的戒心,哪怕远在战场都不忘安排游侠前往探查他们的消息。
以目前得到的些许情报,刘备对此人有极高的评价。
原史中,公孙瓒现在应该稳占渤海。可由于袁绍那几个儿子突然能打了好几倍,渤海的局势一直不稳定,也让刘备睡得不安稳。一直到最近,他得到公孙威大败袁尚的消息,内心才稍安。
要是和公孙威一同经略青州,刘备有自信干爆袁绍主力。当然,这只是说效果,真要配合刘备反而不乐意。
此人极具孝心,常侍奉公孙瓒左右,被公孙瓒称为“雀儿”取飞上枝头的美意,可见本事非凡。
公孙威此行的目的,刘备多有猜测,与田楷想法却是大相径庭。
田楷本人亦是公孙瓒心腹,在公孙瓒帐下属于颇有能力的一派,不然不可能被派来坐镇青州。当然,也就在公孙瓒手下算得上一流,放在曹操那田楷就是个屁。
就是和吕布的八健将比,田楷也多有不如。
可是,以公孙瓒手下人才的匮乏程度,公孙威绝不会与之交恶。
说交好可能太过乐观,但不会交恶。
袁绍被张燕偷家,有吕布相助依旧占不到便宜,甚至到了几近兵败的程度,据关胜说是因为冉闵比吕布更加勇猛。
虽袁绍三个儿子皆不同前世,从明争暗斗、不爱百姓的纨绔变成了颇有名望的人杰,屡屡帮助袁绍挽回危局,但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兖州出现一名叫方腊的黄巾首领,有二十万人众,占据兖州大部分城池,数次打败曹操,隐隐有占据整个兖州之势。
但刘备沉浮数十年,对东汉世家的力量了解极深,心知方腊侵害世家利益,不受当地人拥护,迟早会败北,只希望他多揍揍曹操。
高欢被袁绍表奏为幽州刺史,正式与公孙瓒分庭抗礼。辽东苦寒,纵使高欢经营能力远超公孙度,能战之兵也仅仅万余,和东汉乱世初期大诸侯公孙瓒没法比。袁绍顾不上此人,高欢却势头不减,明眼人都能看出,他和刘虞勾结在了一起。
原史中刘虞振臂一呼,能在幽州拉出十万人反抗公孙瓒,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即便今世在柴荣的运作下,刘虞影响力大减,但拉四五万人出来依旧绰绰有余。
袁术方,袁术...刘备不作评价。
公孙瓒在幽州被刘虞和高欢联手哼哧哼哧的挖墙角,事情已然急迫到公孙瓒放弃袁绍与黑山军纠缠的大好时机,急匆匆回幽州坐镇的地步。
陶谦坐守徐州,前世还向西攻占下一点地方,今世不同,自己打不出去,别人也进不来,一副安乐翁模样。
并州的张燕与袁绍打得火热,但出动的兵马远不及前世,或许是要防备匈奴,抑或是自己内部有什么问题。
重活一世,一堆乱七八糟却又本领非凡的人物出现,局势与前世不同实属正常。
不知不觉间,刘备就失去了重活一世先知的优势。
这么分析下来,现在有点闲工夫的只有青州田楷。
刘备看来,公孙威此行目的只有一个:给活!
渤海要搞事,幽州自顾不暇,只能靠青州。
可这种事遣一名信使就能做到,公孙威不远万里亲自前来,目的不会如此单纯。
刘备推测他有考察意,看看田楷是否有能力完成公孙威的任务,毕竟之前田楷在青州的表现可不是简单一个废字可以概括的。
刘备长出一口气,那么自己的任务就很明确了:帮田楷达到公孙威的要求。
不然,送走好哄的田楷,换来精明的公孙威?刘备又不蠢。
或许前世的刘备在这个时候还是想要匡扶汉室的热血青年,但今世已然不同。
当听闻刘协禅位于曹丕的时候,刘备就对当今的大汉皇帝彻底失望。生在帝王家,却无半点帝王风骨,也配称大汉天子!
如前世一般屡战屡败,等到了荆州找到孔明再成就事业,刘协早被突然冒出的各种各样的枭雄玩坏了。
刘备很着急,他必须早早拥有安定的根据地,成为一方诸侯,好迎接汉帝,重铸汉室威严。
前世称帝,实乃迫不得已的举动,其双刃性后世的史学家们分析的十分透彻。
后世的大多数读者读到刘协禅让时,因为对历史不了解,在罗贯中的引导下,会认为曹丕这不就是强逼嘛,有啥说服力。
事实上,在古代还真有说服力。
曹丕胁迫刘协退位不假,但人家手续完全合法。刘协留下一封退位诏书,昭告天下人我不干了,让位给曹丕。
无论其中有多少苟且,退位诏书是真的,曹丕的位置说实话才是最正统的。
德者居高位,理应如此。魏国在法理上才是正统,刘备和孙权是逆贼。
有人拿王莽之流举例了,说他也有退位诏书,但一群人反王莽,说明毫无说服力。
那退位诏书屁用没有,为什么王莽、曹丕都要搞?
直接杀了皇帝坐上去不就行了。
但毕竟曹丕是篡位,刘备再造大汉也有说服力。
从法理上讲,只有孙吴不具有合法性。
对刘备来说,刘协就是个巨坑。
别说刘秀解释清楚了啥的,古代书籍传播困难度极高,普通人都不识字,哪可能了解二百多年前刘秀做了些啥事。
瞧瞧曹髦,面对司马氏的威胁毫不退缩,跑到大街上用自己的死告诉全天下人司马家是篡位逆贼,把司马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古人提倡“忠孝”,李密在给司马炎的《陈情表》中却只写“伏唯圣朝以孝治天下”,忠呢?
司马家人不配提忠。(笔者自己瞎分析哈,当笑话看就行)
江东杰瑞领着“大魏吴王”沾沾自喜,刘备难不成要跟孙权一样当孙子?别说他不当,想当曹丕也不给机会。
昭烈帝才不做这种事!老子直接自己称帝。
此举胜在稳定民心,团结益州世家,还完成了刘备打小的心愿,一举三得。然而,危害也随之而来。
抛开什么正统不正统的不提,称帝轮得到你刘备吗?
大汉的正统皇帝刘协还在魏国境内活得好好的,你丫什么居心!
刘备在那时,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
穿越来一个多月,刘备便听闻了无数才冠古今的人物,日后再遇到什么人物也不奇怪。
万一跑出一个匈奴版曹操,鲜卑版曹操,或是跑出个傻冒一刀把刘协剁了,那大汉可就热闹了。
刘协活着袁绍都能产生拥立刘虞称帝的想法,袁术拿到传国玉玺就喜滋滋的称帝,刘协死后大汉乱世可想而知。
这种局面是刘备万不愿面对的,只有成为一方诸侯才可能影响大局。
而刘备选择的起兴之地,便是青州!
他要有自己的势力,逐步脱离难以成事的公孙瓒。
所以,刘备宁肯带一个拖油瓶田楷,也不愿与精明的公孙威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