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当上青州刺史,权力大增,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征辟人才。
他手底下的人才太少了,武将不过关张赵田豫陈庆之,文官不过简雍周处,这样浅薄的班底很容易被世家架空。
而且最近世家们蠢蠢欲动,很显然对刘备手底下那些个别驾从事之类的职位很感兴趣。
刘备迫切地需要人才。
为此,他这几日在自己脑中搜刮了无数次,绞尽脑汁想可以征辟些谁。
首先可以排除的是他称帝过程中的一大助力:益州派。
益州刘焉堵塞道路不与外界沟通,他的信使根本进不了益州。
再说荆州才人,似蒋琬这一类人物,他们大多是荆州世家出身,不可能抛下自己的家族不远万里为素未谋面的刘备效力。
刘备没那么大面子。
刘表的政策还是挺贴合他们家族利益的。
其次是有很多贤才是避难逃往荆州的,现在他们在不在荆州刘备压根不知道。
赤壁之战后刘备起势,各方贤才来投。可那会儿是208年,距离现在有十多年的时间,许多贤才还在成长中,比如马良,现在不到十岁。
需要知道的是,大汉遍地战乱交通堵塞,可能信使到了荆州他们才知道有刘备这么一个青州刺史。
所以很多蜀汉角色大家就不要想啦,暂时不会出场的~
倒是荆州的一些武将,像黄忠魏延,这俩是可以征辟的。他们不受刘表重用,刘备以高官诱惑,他们未必不会来。
只是中间路途遥远,信使能不能走到荆州都是两说。
但黄忠魏延对刘备的诱惑力太大,他最终还是写下征辟书,命吴尚带往荆州。
最乐观的估计,一来一回花费一两年的功夫。
最不幸、也是最有可能发生的,信使刚出平原就死了。
刘备已经下令厚待吴尚及随行者的家眷。
刘备仅仅征辟他二人的原因,也是读本章必须要明白的是,刘备对他俩印象深,只知道他俩现在大致在干嘛。
身为一个集团的cEo,每天日理万机,光员工现在干嘛都管不过来,谁会去管他们以前干啥啊。别人家的员工就更管不来了。
刘备又不是现代来的穿越者,他一本土人物肯定做不到把全三国所有贤才户都开了,然后牢记他们初平三年在哪里做什么。
他征辟的首选,是青州人。
第一个征辟的,孙乾。孙乾,字公佑。北海郡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幕僚。最初被大儒郑玄推荐于州里。
刘备领徐州,以孙乾为从事。自徐州跟随刘备,多次作为刘备的使臣。
刘备定益州后,拜孙乾为秉忠将军,其待遇仅次于麋竺,与简雍相同,算得上是刘备的死忠、铁杆支持者。
孙乾现在白身,刘备笃定他一定会来。他给出的待遇同前世一样,从事。
然后是一个大家可能没听说过的人物:是仪。
是仪,本名氏仪,字子羽,北海郡营陵县人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
仕东汉、东吴两朝,早年曾在本县营陵县及本郡北海郡任官,后在东吴历任骑都尉、忠义校尉、裨将军、偏将军、侍中、中执法、尚书仆射等官。
先封都亭侯,后进封都乡侯。
他现在正在孔融手下任职,刘备因而有点印象。
是仪声名不显,极具才能,颇受孙权重用,任命他辅佐太子孙登。
孙登对孙权相当于曹昂对曹操,孙权对是仪的重视可见一斑。
而孙登也很倚重是仪,重大决策前都要问问是仪的意见。
孔融对是仪并不好,改姓便是因为孔融嘲弄他。刘备有自信招揽来是仪。
至于太史慈,刘备估计他已经收拾好东西,只等北海黄巾平定,前往扬州寻同乡去了。
鉴于东汉同乡的影响力,刘备对征辟太史慈没多大信心。
姑且写了一封信。
孔融手下的王修也很有才干,可惜孔融对他待遇不错,刘备也不想把孔融得罪死,于是没有征辟此人。
大儒郑玄也在青州,孔融治下。刘备自我认知相当清楚,他可请不来这尊大仙。
挖完孔融的墙角,刘备把视线转向袁绍。孔融刘备还要顾虑一下他的颜面,袁绍就不需要了。
他所征辟之人名牵招,字子经,三国时期曹魏名将。牵招治理边郡十二年,名声仅次于田豫,深得老百姓敬重,亦是文武全才型将领。
因为二人刎颈之交,但他从未在刘备手下效力的缘故,在很多小说里,都把牵招视作刘备爱而不得的白月光人物。
常见的理解是,袁绍给的太多了,刘备自惭形秽。
不过今世刘备成了青州刺史,坐拥四郡,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说不定能吸引来这位至交呢。
牵招武力73,统帅91,智力87,政治85。
陈震原史中曾在袁绍手下效力,后被刘备吸引转投刘备。
不过那时刘备已经是皇帝承认的皇叔,地位与现在大不相同,袁绍也不比现在昏庸,结果到底如何,还是个未知数。
全当尝试了。
公孙瓒、袁术两个领导的墙角肯定不能挖,刘虞那边也没啥人选。
刘备的选择只剩下陶谦、曹操两个势力,还有较为混乱的豫州扬州。
当然要先说兖州了。兖州现在是曹操的地盘,刘备巴不得恶心恶心他。
排除掉自己不知道在干嘛,以及对曹操忠心耿耿的,刘备选中的第一人是陈宫。
原史中陈宫现在在曹操手下效力,而且用不了多久就会迎接吕布占领兖州,把曹操坑得只剩三座城。
既如此,刘备就有机会招揽来陈宫。
兖州战乱,谁也不知道信使什么时候能到。说不定信使到兖州时,兖州世家正好对曹操的暴虐苦不堪言呢。
张邈是陈宫的合作伙伴,按理说也有机率招来,刘备大手一挥,写了两封征辟书。
二人在兖州都有一定势力,不像会径直投奔刘备的人,真要来,那就是反抗曹操失败了。
想到自己保下差点干死曹操的两个人物,刘备按捺不住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