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潘美大败的消息后,袁尚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
赵匡胤与潘美私交极好,袁军上下找不出比袁尚更了解潘美能力的。袁绍封官时,也是袁尚全力保荐其人,才让潘美当上校尉。
潘美不仅是袁绍手下大将,亦是袁尚的铁杆支持者。
将潘美杀得大败,相当于扇了袁尚一巴掌。
袁尚目视潘美:“八千军队损失殆尽,你该当何罪?你可知刘备小儿专门将一封信射入城中,扰乱我军军心!”
潘美披头散发,面带愧色:“美愧对三公子信任,唯有一死。”
“好!推下去斩了!”袁尚大手一挥,怒道。
虽然表面很生气,但诸将都知道袁尚无意杀掉潘美。
袁绍三个儿子都被替换掉后,三人的生平都发生改变,各自皆有贤名,野心亦是比原主膨胀不知几何,谁也不服谁,因此彼此间的争端不仅没有因为人物眼界的提升的减小,反而愈演愈烈。
在这种情况下,袁尚不可能处死自己的铁杆支持者。
何况,潘美是袁绍任命的校尉,袁尚也没权利处死他。
于是,诸将纷纷出言进谏。其中赵光义尤为典型。
他说道:“三公子,且慢!仲询追随主公多年,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往昔诸多战役,他哪次不是冲锋在前,立下赫赫战功?袍泽之情,何其珍贵,倘若痛下杀手,军中将士知晓后,难免心寒,往后上阵杀敌,怕也会多有顾虑。”
“再者,胜败乃兵家常事,此次战败,细细剖析,有多方面缘由。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刘备不读兵法,不知主将应坐镇三军,以身犯险吸引赵云实在出人意料,并非仲询之过。轻易将他斩杀,日后再遇困境,还有哪位将领敢挺身而出,担起指挥之责?”
“袁公四周强敌环绕,并州蛾贼暂歇,公孙威便开始作乱。如今正值用人之际,断不可轻斩大将,自断臂膀。”
见势头差不多了,袁尚说道:“既然诸将为你求情,吾便暂时放过你,允许你戴罪立功。”
潘美跪地:“仲询多谢三公子不杀之恩。”说罢起身,看向赵光义,面带感激之色。
赵光义心中暗笑,心道自己正愁多日找不到办法结交潘美,三公子就送来了机会。
当初赵匡胤植入为袁尚,与他一同爆出来的赵光义也进入了袁绍帐下,但二人植入的生平中并未有过交际。此次赵光义支援河间,两人才第一次见面。
不同于原史上初期的兄弟齐心,尽管起初赵光义也十分敬佩袁尚,但现在他与袁尚有着莫大的分歧。
简而言之就是,赵光义贪心权力,想立功升官,袁尚知道他不善于领兵,不予任用。
于是,赵光义心理上退出了袁尚党。不过无所谓,本来袁尚党中也没有他。
赵光义武力63,统帅82,智力91,政治95.
袁尚揉捏太阳穴:“我军仅一万五千人,你一次折损八千人,加上之前与公孙威交战损失的人马,我军已不足六千人。而光刘备手下就有近万人,主动出击便是自投罗网。传令石守信,命其火烧西面营寨,回乐成坚守。”
“某已传书信给邺城,我父援军不久便至,汝等无须担忧。”
而公孙威方,听闻袁尚派主力与刘备决战,反倒被刘备全歼时,纷纷拍掌言笑。
“哈哈哈,刘青州大破袁军,吾心甚快!”公孙威豪爽大笑:“来人,取纸笔来,某要让父亲知道这场大胜。”
现在幽州的局势不容乐观,公孙瓒方急需一场大胜扫除阴云。
魏仁浦出列:“袁尚一战而折八千人,无力再与我军交战。刘青州此举实违背我军战略,主公不宜赞赏其人,反应治他的罪。”
魏仁浦突然出面泼冷水,令帐中的气氛停滞。
公孙威抚须:“刘青州毕竟大破敌军,此举是否不妥?”
魏仁浦态度坚定:“军纪严明,安能不罚?”
公孙威眼睛眯起,装出沉思状,转而看向帐中将领:“你们觉得,刘备该罚,还是该赏?”
安禄山暗自抹汗,心道公孙威这哪是询问众人意见,分明是在找卧底!
俗话说的好,疑心生暗鬼。王峻等人不明其中玄机,讨论得十分热烈。安禄山史思明这俩心里有鬼就不一样了。
公孙威责罚刘备后,刘备必然寒心,不肯配合作战,说罚的人不是有意挑拨离间吗?
刘备为军中宿将,怎会不知恪守军略?
安禄山甚至觉得,此番大胜都是刘备与公孙威商议的结果。
侍奉公孙威这么长时间,安禄山觉得公孙威完全有能力瞒着他办成。
郭威与赵匡胤哪个能力更强,安禄山说不上来。
两人没有同台竞赛过,差距也不是很大。而且安禄山投的又不是袁尚,他投的是袁绍,图的是人家四世三公的出身。
这时候就有人要说了,郭威不过北方的君主,能跟差不多大一统的赵匡胤比吗?
首先,赵匡胤接手的是郭威柴荣二人建设好的北方,他的起点比二人高得多,因此不能光看成就评价二人。
不然,汉武帝举全国之力痛击匈奴、一雪前耻,成就相当大,那他的文治就比汉文帝强吗?
没有文景之治的积累,汉武帝不可能成为千古一帝。同样,没有郭威柴荣二人的积累,赵匡胤能不能统一还真不一定。
其次,郭威柴荣二人吃了短寿的亏。如果细心研究一下那段时间的历史,不难得出二人如果长寿,也能完成统一的结论。
这个结论一般没有争议。
安史二人胆战心惊,面子上却看不出丝毫慌乱,甚至语气平淡地说出“该赏”二字。
将领全体认为,应该奖赏刘备。
公孙威见状点头,心道刘青州多虑也。
他们都是自先帝起便追随我父的宿将,怎会做投敌的勾当?
来得最晚的卢俊义,每战必为先锋,几场仗打下来伤痕累累,现在已经送回渤海休养,忠心可鉴。
至于卢象升,公孙威从来没有对一员将领那么满意过,在渤海时促成卢象升与公孙瓒女儿的婚事。
卢象升现在要叫公孙威大舅哥,绑死在了公孙阵营,反叛更是不可能。
安禄山尽管最近没取得战果,可仗着资历最老,反倒是公孙威最安心的。
没有上帝视角,谁能猜到安禄山能装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忠厚?
公孙威看安禄山,就是刘备看赵云。
安禄山见公孙威暂时没有怀疑自己,心中松了口气,暗道:佯败的重大失利已让公孙威生疑,我才刚借石守信之手除掉我部中的公孙威亲信,没能消化掉他的部曲,不可轻举妄动,日后要小心行事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