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使者公孙焉(公孙衍)见过霸王!”原本被爆在益州汉中的公孙衍突然出现在荆南武陵郡项羽面前。
“蛾贼首领已殒命近十年,不知你自何处而来,所欲何事?”项羽问道。
项羽的植入身份是楚国贵族项家在荆南旁系的后人,自秦始,这支旁系便忍辱负重,一直到族中出现项羽这样厉害的子孙,终于揭竿而起,趁着天下大乱打出反汉的旗帜。
彼时扬州牧刘裕忙于应付袁术,益州牧刘焉决心割据巴蜀,两耳不闻窗外事。
荆州牧刘表环顾四周,只剩他自己。
虽有世家相助,奈何其本人暗弱,蔡瑁张允之流远不及项羽,屡战屡败,失去荆南四郡。
项羽的脾气相当自负,他认为自己的勇武比得上先祖项籍,先祖名籍,字羽,他便名羽字籍,同样自称霸王。
手下诸将效仿他的行为,纷纷取古人名。他帐下有龙且、钟离眜、英布、季布、虞子期五将,兼有谋士武涉陈友谅张士诚三人,还有五溪蛮人相助。
要按乱世诸侯质量排序,三国、五胡乱华和元末大概率前三,而陈友谅与张士诚正是元末诸侯中的佼佼者。
陈友谅智力96,政治89,张士诚的智力政治也都在85以上,做谋士完全合格。
公孙焉答道:“自汉中而来,见过将军后要往扬州去。此次前来,乃是与霸王共谋大事。”
项羽冷笑:“汉中?想必是张献忠之五斗米教,汝等所在不过一汉中郡,安敢与本霸王议事!”
项羽猛地拍桌,招呼士卒将其扔出大帐。
被悍卒架起,公孙焉急忙说道:“霸王神勇盖世,自是看不上小小汉中一郡之教徒。”
“若是加上并州十万教众,兖州三十万教众,豫州二十万教众,青徐五十万教众,扬州五万山越人,可能入将军法眼?”
项羽抬手,示意士卒退下。公孙焉刚才点出近一百二十万人,比他治下的人口都多,由不得他不重视。
陈友谅眯眼盯着公孙焉:“吾知兖州方腊,豫州李密,并州张燕,却不闻青徐、江东之地有蛾贼教众。信口开河,小心割掉你的舌头!”
公孙焉哈哈大笑:“在霸王面前,焉哪敢信口雌黄。扬州五万山越人,已服我黄天吴王,自愿为黄天驱使。至于青徐之地,乃是我黄天新领袖,大贤良师子洪秀全所在!”
“汝那大贤良师子,名头如此大,为何我从未听闻?”
公孙焉答道:“大贤良师子于东莱韬光养晦,暗中发展教徒,操控局势,待时机合适,便会一发冲天,重整乾坤。”
陈友谅反驳:“区区蛾贼,幽州败于公孙瓒,逃往兖州,又不敌曹操,汉中、扬州、青徐等地皆不见动作,如何敢说重整乾坤?”
公孙焉早料到会有这般问题,答道:“春耕结束后,大贤良师子便会与东莱起义,而后吴王、蜀王皆会相应。”
之前黄巾起义便是约定时间,一呼百应的做法,公孙焉如此说,让陈友谅挑不出毛病。
见陈友谅无言,公孙焉继续说道:“蜀王在益州,吴王在扬州,霸王您在荆州,三方并进,则南方可平。”
“天皇在青徐,圣王在兖州、沛王(李密)在豫州、晋王(张燕)在并州,四方相应,北方可平。如此一来,便可灭亡苍天。是故吾特来请霸王相助。”
项羽一挥手,丝毫不将黄巾放在眼中:“某知也,然某力可抗鼎,武功盖世,自当扫清大汉,重铸先秦楚国荣光,断不会与屈膝于他人。”
“吾今日留汝一命,回去告诉你那大贤良师子,来日战场上,小心某的霸王盘龙戟!”
听到项羽的话,陈友谅脸上闪过急色。
公孙焉被拒绝也不恼,接着说:“焉言相助,何时说过让霸王俯首称臣?霸王是猛虎,大贤良师子是蛟龙,该当有一战。只是如今汉强而你我弱,应先行同盟事,日后再作商议。”
身为一名优秀的纵横家,公孙焉最善把握人物心理。
似项羽这般刚愎自用的,先吹捧到他心花怒放,再晓明厉害,他自然言无不从。
项羽也果真放声大笑:“该当如此,该当如此!”
“只是,某乃霸王,洪秀全却分封数王,如此一来,某岂不是低他一等?”项羽忽然发难,眉宇间已有怒色。
公孙焉沉着应对:“霸王武功盖世,荆州士民闻霸王名则丧胆,见霸王军则投诚,如何不能称孤道寡?”
公孙焉这句话更是让项羽欣喜。
项羽为人短视,狂妄自大,内心早已生出称帝之意。
只是他一直没能找到支持者,麾下陈友谅张士诚等人又苦口相劝,因而拖到现在。如今见黄巾支持自己,自是喜不自胜。
一旁的陈友谅却暗自捏汗,心道以项羽张狂的性格,当霸王时就足够嚣张跋扈了,日后称帝,还晓不得要变成什么样子。
而且一旦称帝,项羽可就彻底与汉廷撕破脸面,断无缓和的可能。
但陈友谅没有说话,他知道项羽已经劝不回来了。
公孙焉则心中瞧不起项羽,腹诽道:“区区一帝王虚名便使其喜不自胜,其性格与项籍无二,不值得托付大事。唉,也罢也罢,只能看看那朱元璋是什么人物,是否值得我公孙焉效力。”
大事谈妥,项羽与公孙焉把酒言欢,好不快活。
公孙焉七窍玲珑心,哄项羽跟哄儿子一样简单,把项羽整个人捧得飘飘欲仙。
在公孙焉告辞前往扬州后,项羽立即下令为自己制作龙袍、建造宫殿、甄选宫女。
其麾下诸将包括携族为其效力的豪强们喜出望外,纷纷道喜。
只是刚归于其治下的百姓大失所望,刚赶走残暴的汉吏,不见项羽有何作为,便被其征作民夫。
陈友谅混迹于报喜的人群当中,内心对项羽越发失望。
“大事未成,所据不过荆南四郡,人口稀少,不服王化,便狂妄称帝,沾沾自喜于几场胜仗,实乃庸主!”
“我陈友谅自诩豪杰,行军打仗亦是一把好手,怎可屈居此人身下。”
“待日后风云有变,吾必挟持此人,鲸吞其势力,成吾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