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献公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要把这个一贫如洗的秦国,打造成一个西方大国,就必须把权力高度集中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用,有限的资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集中力量。而此时对莆、蓝田、善、明氏等边境用兵,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来对外运兵,可以凝聚人心,二来,许多人正在摇摆,而正是这些摇摆不定的人,给大秦帝国的强盛带来了不确定性的隐患,帝国要强大,要发展,就得凝聚人心。
此刻,秦献公,脑海里,谋划着一幅宏伟的蓝图,他已经被生活磨砺太久,直到中年,才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而他要带领着这些相信他的秦人,走向强大。此刻,他回想起在魏国做质子时候,那些冷言冷语,以及魏人对他的歧视。
贫穷落后就要挨打,谁又心甘情愿,愿意过这样的日子?
日子不能这样过,日子不能这样过!
此刻秦献公内心是坚定的。
自从打发儿子赢虔,去安抚边境,他心里一直牵挂着这个从小跟他受苦的孩子,那些风雨飘摇,整日为衣食焦虑的日子,孩子打小就很懂事,分担了他很多的重担,他甚至一段感觉这个孩子是上天派给他和赵婉儿报恩的。
眼前那个整天缠着他讲故事的孩子,已经成长为一名将军,对公子连来说,这就是他最大的骄傲!、
......
眼下,赢虔已经率领三万将士,踏上了远征边境的道路,队伍如同黑色长龙,蜿蜒而又整齐的挺进着,旌旗招展,锣鼓喧天,街道两旁的行人,纷纷驻足观看。
“这些士兵是我按照魏武卒的训练方法,训练出来的将士”
赢虔对身边随军文员蒙烁说到
“是啊,将军,这次正好可以练练兵”
“将士的士气很足啊”
........
“前方,探子打听到敌方的消息了没有?”
“还没有回话,将军”
赢虔此刻,心里明白,急需要一场不大不小的胜利,来凝聚人心,转移国内矛盾,同时也能巩固父亲的统治地位,眼下秦国太弱了,这三万人的军队,已经是父亲能给与他最大的支持了,况且,此刻,老甘龙这些旧贵族,正等着看他们父子两出丑,如果败了,他们很可能会如同秦出公一样,被这帮旧贵族联合,赶下台。而对外用兵,可以暂时搁浅这些矛盾,团结这些意见不一的人。
然后,秦国已经像生病很久的病人,需要徐徐渐进,才能恢复生机,赢虔骑着战马,眼睛不由得向遥远的前方望去。
.......
此时,赢虔仿佛回到自己青年时,由于父亲公子连在秦国政坛被边缘化,自己跟随父亲在魏国做人质,每天母亲陪着自己练习武术的场景,让赢虔不由得心中涌出一丝悲伤。
“母亲,你能看到吗?”
赢虔心中默念着,他希望母亲在天之灵,能带给他好运,让他旗开得胜。
马蹄声,士兵的脚步声、车轮声,汇聚在一起,让原本寂静的道路热闹了起来。人人纷纷涌上前给士兵们送去食物和水,祈祷他的丈夫,她的孩子们,能够平安的归来。
赢虔望了望渐行渐远的都城,他暗暗下定决心,此战必胜!
或许,当初魏武侯扶持秦献公,本意或许打算扶持一个亲魏的秦国,但他没有意识到,秦献公是一个非常有抱负的君主,他要的是一个强大的秦国,此刻,没有任何人,比赢虔更明白父亲的心意。
从秦出公继位,到跟随父亲借兵回国,被重兵合围,在郑地受阻,绕道焉氏,守将菌改迎回了父亲,拥护父亲继位......几年来,可以说自己跟随父亲出生入死,每次涉险都能够逢凶化吉,想起从前那一幕幕凶险的经历,免不了感慨起来。
只听,嗖的一声,一支箭头已深深没入赢虔头盔!
“”不好,有刺客,大家警戒”,蒙烁大喝一声,转身看向赢虔,此刻他的心仿佛已经提到了嗓子眼。
赢虔,拿下头盔,索幸箭头只是插入了头发中,没有擦到头皮,但力道却不容小觑,随着士兵一阵搜寻,很快,伏击者已经自尽身亡,出师不利,让赢虔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离开栎阳不久,竟然遇到这种事,不由担心起父亲了。
“加快行军步伐”赢虔,催促将士们继续赶路,并没有在此地做过多的停留。免得耽误了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