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枫顿了顿,目光投向北方,幽州的方向,语气沉稳:“臣愿领兵出征,击退鞑靼。”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三十万鞑靼铁骑,兵临幽州城下,两万大明将士与之相比,无异于以卵击石。
朱枫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皆是心中一凛。
朱元璋听到朱枫应对鞑靼之事,目光迸射出精光,心中激动不已,几乎要喊出“儿子”二字。
欣慰与自豪如同奔腾的江河,在他的胸腔中翻涌。
他强忍着内心的波澜,紧紧盯着眼前这个临危不惧的年轻人,仿佛要将他深深地刻在心中。
朱枫单手负后,面色淡然,眉宇间似有隐而未发的锐气。
他明白此行凶险,但他更清楚,身为大明皇室,守护江山社稷是他的责任。
他缓缓说道:“两万将士虽少,却皆是我大明精锐。臣不惧危险,愿以死报国。”他语气坚定,没有丝毫犹豫,仿佛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殿内寂静无声,落针可闻。
徐达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欣慰。
他知道,朱枫此去,九死一生,但他依旧选择挺身而出,这份勇气和担当,让他不禁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压抑住内心的激动,沉声问道:“你有几成把握?”
朱枫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抬头望向殿外的天空,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重重云层,看到了远方烽火连天的幽州城。
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臣,必胜。”
朱元璋凝视着朱枫,心中波涛汹涌……
朱元璋的目光灼灼,仿佛要将朱枫整个人都看穿。
他的胸膛剧烈起伏着,仿佛有一团烈火在燃烧。
这个年轻人,这个流落在外的皇子,此刻却展现出了如此的胆识和气魄,怎能不让他激动万分!
“好!好!好!”朱元璋连说了三个好字,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仿佛敲击在众人的心头。
“朕的儿子,果然是人中龙凤!”他几乎是嘶吼着说出这句话,声音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他仿佛看到了大明江山在他手中延续,辉煌永存的景象。
这江山,后继有人了!
这让他如何不激动,如何不欣慰!
他颤抖着双手,想要去触碰朱枫,却又在半空中停住,仿佛害怕惊扰了这来之不易的希望。
徐达亦是老泪纵横,激动得浑身颤抖。
他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多年,深知这江山得来不易。
如今,看到朱枫如此英勇果敢,他心中悬着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殿下虽遗落民间多年,”徐达哽咽着说道,“却锋芒不减,真乃天佑大明啊!”他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看到了当年那个为了大明江山浴血奋战的自己。
如今,大明有了这样一位继承人,他纵然马革裹尸,也死而无憾了!
他紧紧地握着腰间的佩剑,指节泛白,仿佛要将所有的激动和欣慰都倾注到这把剑中。
此生,能见证这一幕,值了!
“殿下,老臣……” 徐达颤抖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哽咽得说不出来。
他只能用充满敬佩和期盼的目光注视着朱枫,仿佛要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年轻人的身上。
朱枫感受着二人灼热的目光,心中波澜不惊。
他微微颔首,眼神坚定,仿佛一块坚不可摧的磐石。
“儿臣定不负父皇、不负大明!” 他清晰地感受到肩上的重担,但他并不畏惧。
为了大明,为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他愿付出一切!
“殿下……” 殿外,一个略显焦急的声音传来……
殿外的呼喊声渐渐远去,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压抑住内心翻涌的波涛。
他目光灼灼地注视着朱枫,这个遗落民间多年的儿子,如今却展现出如此的胆识和魄力,让他心中既欣慰又感慨。
他抬手重重地拍了拍朱枫的肩膀,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无声的期许。
没有多言,朱元璋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向聚将台。
他的背影挺拔如松,每一步都踏得沉稳有力,仿佛承载着整个大明的重量。
聚将台高耸入云,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朱元璋登上台顶,俯瞰下方,黑压压的将士如同一片钢铁丛林,肃穆而静默。
他深知,此刻的平静之下,隐藏着的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
鞑靼铁骑兵临城下,幽州危在旦夕,朝堂之上暗流涌动,大明江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的目光落在摆放在正中央的聚将鼓上。
这面巨大的战鼓,由千年雷击木制成,鼓面绘着腾飞的巨龙,象征着大明的威严和力量。
多少年来,这面鼓见证了大明王朝的兴衰荣辱,也见证了无数将士的浴血奋战。
如今,它再次被摆放在这里,预示着一场新的风暴即将到来。
朱元璋神色肃穆,伸手握住沉重的鼓槌。
鼓槌入手冰凉,触感粗糙,仿佛带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痕迹。
他缓缓举起鼓槌,目光如炬,扫视全场。
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空气中弥漫着凝重而紧张的气息。
“咚!”一声震耳欲聋的鼓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鼓声如同雷霆炸响,在天地间回荡,震得人心神俱颤。
众将士不明所以,纷纷抬起头,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聚将台上的帝王。
“咚!咚!咚!”鼓声越来越急促,越来越响亮,仿佛在催促着什么,又仿佛在预示着什么。
众将士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疑惑和好奇。
这突如其来的鼓声,究竟意味着什么?
徐达紧紧握住腰间的佩剑,心中隐隐升起一种预感。
他抬头望向聚将台上的朱元璋,只见帝王面色凝重,眼神坚定,仿佛做出了某种重要的决定。
“皇上这是……”汤和低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安。
徐达没有回答,只是紧紧地盯着朱元璋,等待着他接下来的举动。
鼓声戛然而止,朱元璋放下鼓槌,目光如电,扫视全场,缓缓开口道:“诸位将士……”
鼓声如雷,在清晨的空气中炸裂开来,一波波声浪席卷着整个校场。
那声音沉闷而厚重,带着一股震慑人心的力量,在每个人的胸腔里回荡,仿佛擂动着他们的心跳。
将士们原本整齐的队列出现了一丝骚动,他们茫然地抬起头,面面相觑,这突如其来的鼓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也搅乱了他们原本平静的心绪。
站在前列的一名老兵,脸色骤变,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长矛,身子微微颤抖。
这鼓声,如此熟悉,却又如此陌生,仿佛沉睡在他记忆深处的一头猛兽,突然被唤醒,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
他努力地想要回忆起这鼓声的意义,却发现记忆如同被一层迷雾笼罩,怎么也看不清。
年轻的士兵们则更加茫然,他们大多是第一次听到这种鼓声,那沉重的响声让他们感到不安和恐惧。
他们紧紧地握着手中的武器,
“怎么回事?”一个年轻的士兵低声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不知道……”旁边的老兵摇了摇头,眉头紧锁,眼神中充满了担忧,“这鼓声……我好像在哪里听过……”
远处,负责守卫城门的士兵也听到了这鼓声,他们纷纷跑到城墙上,向校场的方向眺望,想要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咚!咚!咚!”鼓声依旧在响着,一下一下,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仿佛在预示着什么重大的事情即将发生。
校场上的气氛越来越紧张,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气息,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徐达抬头望向聚将台上的朱元璋,心中疑惑更甚。
这鼓声……
他似乎在哪里听过,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涌上心头,却又抓不住那丝飘忽的记忆。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汤和,却见汤和也是一脸茫然,眉头紧锁,似乎也在努力回忆着什么。
“这……这是……”那名老兵突然瞪大了眼睛,脸上露出了震惊的表情,嘴唇颤抖着,却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到底是什么?”年轻的士兵焦急地问道。
老兵深吸一口气,用颤抖的声音说道:“聚将……聚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