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飞跑道上,那架歼20静静地等待着,竖起来的鸭翼慢慢放平。
视线切换到驾驶室内,就见一个看着四十多岁飞行员面色严肃,右手紧紧握着操纵杆,左手则放在了油门推杆上。
虽然他和其他几位飞行员被派来京海一个月了,也在模拟驾驶舱内练了几十次,但依旧还是有些紧张。
他以前也参与过试飞任务,每次飞之前都写好了遗嘱,这次同样也是。
再看了看堪称豪华的驾驶舱,他开始深呼吸,缓解紧张的情绪。
不同于他之前飞过的苏27,这个驾驶室可以说他在来京海之前见都没见过这样的。
操纵杆不在中间,而是在右手边。
也没有各种各样的机械仪表盘和各种旋钮、开关,整个座舱都显得十分的简洁明了。
面前是三个液晶显示屏,中间一个大的,上面两个小的。
大的那块又显示四个模块,分别是雷达系统、飞控系统、武器系统,以及态势感知,还是个触摸屏的,也难怪省去了那么多复杂的开关按钮,在屏幕上点一下就好了。
就像刚才,各种测试,一键完成,换成以前还要一个个打开、关闭一下。
上面两个小的则是显示油量、发动机状态、飞行速度等信息。
大腿之间还有个姿态仪,显示飞行参数。
同时还有一块透明的,发着荧光色的平视显示器,给飞行员提供导航、高度、速度、攻击瞄准等重要信息,这样就不需要经常低头,可以使飞行员注意力更加集中,不用经常低头看各种仪表。
感受到自己的心跳变缓,飞行员同志便对着通讯器说道:“塔台,我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起飞!”
然后,耳麦里就传来了李帅的声音:“飞吧!”
“是!”
毕竟是军人,不可能像李帅那么随意。
就见他放下襟翼,踩住刹车,然后抬手关闭停留刹车按钮,并推动油门推杆。
感受到飞机发动机的咆哮,他松开了脚刹,飞机开始朝前滑行。
。。。。。。
塔台指挥控制室内,大家的脑袋整齐划一,随着的飞机的滑行从右向左摆动。
然后就见那帅气的战斗机滑跑了几百米后机头翘起,随即整架飞机离开地面。
看着飞机腾空而起,指挥室内顿时爆发出了喝彩声。
李帅也同样笑着鼓起了掌,同时脸上也露出了一丝可惜的神色。
他在可惜局座,一句话忽悠地鹰酱关停F22生产线,怕是不太可能了。
一旦这边的隐形战斗机开始装备,多少总会有消息露出去,当时鹰酱关停F22生产线也是因为无敌了,觉得那一百多架猛禽够用。
谁知道他们前脚拆掉生产线全力造F35,后脚歼20就试飞成功。
退休小老头嘴上喊着啥也不知道,然后各种评估报告全是他签的字,他还说以为是领退休金,就坏得很可爱。
现在李帅这边的歼20,那就不是试飞成功,已经是完美定型量产后的牛夫人那款,不是小甜甜了。
鹰酱知道这个消息怎么可能再关停F22生产线?
“小李,你怎么这个表情?”
却是甘孟河看到李帅有些唏嘘,带着纳闷的语气问道。
其他人听到这话,也是看向了李帅。
李帅当然不可能提局座,而是笑道:“就跟网上很多人说的那样,人家F22原型机7年前就试飞了,我们落后了7年,还有跟大的差距啊!”
众人闻言齐齐翻了个白眼,感觉被李帅强行装了一波。
就见老甘压制住吐槽之心,笑嘻嘻地问道:“你这战斗机,真的能隐身?”
李帅歪头示意了一下边上的指挥台:“那边有雷达啊,你过去看看不就行了?”
老甘愣了下,然后又咧开嘴笑了:“你都这么说了,我还看什么!”
又腆着脸凑了上去:“这飞机,多少钱一架?”
李帅感觉有些好笑,这个价格上次开展会的时候不是说过了吗?
。。。。。。
画面一转,再次来到燕京。
还是那个会议室,不过首位上坐了个老叶。
就见老叶带着微笑,拿过一个文件夹打开:“既然都分好了,那就把这份保密协议签一下。”
说着将打开的文件夹伸手推到了坐他右手边第一位的高启强面前。
高启强仔细看了一眼,然后伸手从西装的胸口兜里摸出钢笔,刷刷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传到身边的那位老总面前。
很快,大家都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文件夹传回到老叶的手里。
老叶打开看了眼,放下后又说道:“丑话先说在前头,你们回去了,挑好的施工队伍也都让他们把嘴管牢。
这个工程可不比以往,在建成之前,是一级保密项目!
你们现在知道的,就当不知道,不知道的,以后也最好少问!
谁要是泄密,严惩不殆,谁求情都没用!
要是有人来找你们打听,告诉他们......
不对,应该是帮我警告他们,手别伸太长,这个项目要是做不下去,会有很多人没命!”
老叶的话也是让在场的人表情紧绷了一下,不过马上又缓和下来。
以前类似的战略工程也做了不少了,每次都有这样的警告环节,大不了就是这次更加严重一些。
就听左手边第一位的老总笑道:“放心吧领导,我们大家都有数!”
其他老总们也都连连附和。
这时就有一个相对瘦一点的老总露出了些求知欲,好奇地问道:“就是我不明白,这个工程,为什么要造1000多公里啊?”
老叶闻言顿时露出没好气的神色。
看到他表情,那位问话的瘦局长也是心里一紧,以为要挨批评了。
然而就见老叶再次露出了笑容:“也正常,毕竟你们都这年纪了,学校里的知识都还给了老师。”
高启强顿时眼睛一亮,知道拍马屁的时候来了:“领导,您博闻广识,就给我们解开这个疑问吧,不然我们这心里啊,就跟猫挠似的。”
老叶很是满意地看了眼高启强。
这方面高启强肯定是知道原因的,但就是不抢领导的风头,就很好。
就看其他几位老总,看着高启强的表情十分的不友好,因为老高抢了他们马屁。
也是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这帮此道高手居然被一个小年轻抢了先。
又见老叶对着其他人笑道:“那我,就给你们科普科普,反正你们也签了保密协议,该知道的也得让你们知道,让你们明白这个工程的重要性。
这个项目,它是用来发射卫星的,用银河集团李总的话说,它就是一门超长的电磁炮!”
“噢~!”一众老总们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后他们就抓紧拍马屁。
“炮射卫星,听着挺耳熟啊?”
“那一个卫星,用不着那么长吧?我记得二战前的舰炮,也就是十几米长。”
“是啊,这1300公里,比一条国道都长了!”
“领导,您这说得我们更迷糊了!”
老叶笑笑,随即谦虚道:“一开始,我也跟你们一样,把知识都还给了老师,毕竟上年纪了嘛。
起初我也有跟你们一样的疑问,说为什么这东西要造这么长,后来翻了我儿子以前的高中物理课本,好一通算啊。
算完了我才知道它为什么要造那么长,就是为了减小它在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
根据距离和速度以及加速时间的公式,也就是S=V0+1\/2at2,在初速为零的情况下,同时速度又等于加速度乘以时间,那么加速度,就可以用7.9公里的数值除以那个t,代入公式。
而这个加速时间是相等的,那么就可以算出1300公里的距离下,从零开始加速,如果是做匀加速运动,那么达到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卫星围绕地球运转的速度,其所需要的加速度大概是2.45个G。
当然,我也就算了个大概,可能不是那么精确。”
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敬佩的表情。
老叶也知道他们只是纯拍马屁,于是就继续说道:“可能你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就拿我们的运载火箭来说,其加速度一般都在5个G以上。
这也就意味着,只有经受过高强度训练的顶级飞行员,才能参与载人航天的任务。
而这个通天路,只有2.45个G,很多人都可以承受!
也就是说,完成了这个工程,我们就可以极大程度地开发太空业务,搞太空旅游,甚至搞星际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