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两处仆从军炮兵阵地的时候顺带把炮都收了,这打仗拿出来增加火力可以,真不打仗了,你还拿这么多炮出来显摆,那不是招人恨嘛!
愣娃带走两个通讯班的弟兄,一路打马紧追秦晋,刚上阵地,也不理铁柱和拴子二人过来汇报战功和缴获,直到找到了乌托木儿才松了一口气。
现在可是有两支部队在这阵地上打扫战场,万一被宋济元登了先,又强行没收了战利品,那时候他以老长官的架子来和自己掰扯,那自己哭都没地方哭。
给乌托木儿竖了个大拇指后,便将124团指挥部遗留的物资都给收了。
这才带着乌托木儿等人一起去寻维儿维尔。
在一公里外的一个不起眼的农房里找到了维儿维尔等人,维尔维尔已经把东西清点了一下,除了两百三十二箱各型炮弹和一万多斤粮食外,还有十多门被炮弹炸坏的废炮,这些炮除了炮架或者关键零件被炸坏外,炮管什么的基本没什么损伤。
秦晋将之通通都收了后才道:
“雷大大是专业炮兵出身,拿回去看看他能不能攒出几门能用的炮来!”
带着乌托木儿和维儿维尔等人回了124团营地后,这才整点兵员损失。
铁柱率先开口汇报道:
“这次出击的一百多骑战死38人,重伤两人,轻伤46人。
除去仆从骑兵的36骑,骑兵连只剩下48骑了了!”
秦晋沉重的点点头,示意拴子汇报情况。
拴子苦涩道:
“营长,步兵连这次损失已经超过一半了,除了战死的和重伤永久失去战斗力的,步兵连连同轻伤员目前只有197人可以冲锋陷阵!”
乌兰巴托也开口汇报道:
“仆从军除了骑兵损失较大外,目前还有107人可以继续战斗。”
秦晋估摸一算,加上后勤和炮兵,突击营如今只有六百多人。
这一场强攻下来直接减员了四成!
伤亡听多了,如今的秦晋反而觉得没那么不能接受,虽然心里堵的慌,可仍然冷静开口道:
“这次抓了多少人?”
拴子将俘虏汇总算了算道:
“总共398人,听说3营那边俘虏的多些,差不多得有将近五百人。”
秦晋估摸了一下124团的战斗力后道:
“124团虽然是个主力大团,可根据战场的尸体和俘虏来算,他们差不多减员了一半以上,如今撤退逃跑的124团兵力最多不到2000人,如果两翼阵地也有斩获的话。,说不定只有一千二三也有可能!
告诉全营,除了后勤保障班接管俘虏外,其余的没伤的都给我整合起来继续东进。
既然仗都打到这个份上了,要么就打到底,一战奠定我突击营今后的地位!
要么一开始就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左裁缝整理完数据后开口道:
“营长,把这三百多俘虏交给我,我统计了一下,算上皮外伤的轻伤员,还能凑出409人可以直接上战场。
我带着后勤保障班和轻重伤员一边整训俘虏,一边慢慢跟上来!”
秦晋沉重的拍了拍左裁缝道:
“好,我相信你!你的担子很重,后方就交给你全权负责了。
我先带着部队和其他部队直突南京,如果幸运,我们在南京会合!”
左裁缝拍拍胸膛坚定道:
“营长放心,我们一定会在南京顺利会合!
这一路上我会尽力补充兵力和恢复战斗力,我相信我们突击营是打不垮的!”
秦晋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
“成,我也相信我们!一会儿我会给你多留财物,突击营的未来我就交给你了!”
待秦晋说完,铁柱拴子等人纷纷上前拍了拍左裁缝的肩膀,在124团阵地上临时整顿了几个小时,和宋济元的3营以及增援的2团商议后,决定由秦晋为主宋济元为辅,临时抽调出1500人的队伍继续东进追击敌人。
下午2点整。
宋济元带着3营组成的先头部队500人先行出发,秦晋则率领由突击营组成的1000人为主力随后出发,两支部队相隔不到三里路,沿着阳水往长江方向进发。
一路行军两日,这才渡河到了长江边上。
整个码头除了四处散落和废弃的军用废品外,哪里还有什么敌人的影子。
宋济元等秦晋的主力汇合后,来到秦晋身边道:
“秦营长,我们一路沿着124团撤退路线追到这里,看着架势,北洋军已经成功渡江了。
我们下一步是在这里驻防等11旅主力跟进还是直捣黄龙挥兵南京?”
秦晋想也不想道:
“我们接到的命令就是打穿敌军,兵下南京,既然敌人已经撤退,那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去南京把战功刷满了!”
宋济元担忧道:
“老弟啊,这在外围,你我的战斗力没得说,可是一旦真进了南京城防战,就我们这点实力,我怕和中央军比起来不够看啊!”
秦晋却意气风发道:
“大家都是提着脑袋干活,你有枪我也有枪,只要敢打敢拼,谁强谁弱得打了才知道。
中央军是厉害,但只要我们是一团烈火,谁也不能阻止我们发光发热!
宋长官,我秦晋就是一个最底层的匹夫,不战,如何有自己立足之本?不玩命,如何有自己立身之地?”
宋济元愕然,沉默良久才哑然一笑道:
“老弟这是活得明白了,好,你说得对,我也不比你好多少,既然你都敢给自己创一片天地,那老哥就陪你疯一把!
战南京,争军功!敢想敢干敢争锋,不卑不亢铁血中!
老弟,烟花三月,马踏金陵!
走!”
秦晋伸出右手和他紧紧的握在一起豪气道:
“宋老哥,金陵气盛,勇者为锋!你我去争它个朗朗乾坤!”
二人用力相拥,久久才分开各自回到部队翻身上马一扬马鞭道:
“全军听令,下金陵,战南京!”
一千五百人立马列阵行军,边走边齐声道:
“下金陵,战南京!下金陵,战南京!…………”
奔腾的长江水,压住了滚滚洪流,却怎么也压不住这群人的滔天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