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听了临嘉郡主的说辞,只点点头。
“今日阳光明媚,花香袭人,诸位能赏光参加本宫的赏花宴,实乃本宫之幸。”皇后继续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对宾客的欢迎与感激,“本宫已命人备下了茶点果品,诸位不妨边赏景边品茶,共度这美好时光。”
贵妃在一旁附和道:“皇后娘娘说得极是,诸位小姐们平日里难得有机会聚在一起,今日可要好好交流交流,增进感情。诸位小姐入座吧。”
随着皇后和贵妃话语落下,场下所有小姐都坐到了早已安排好的位置上。
夏日的阳光洒在湖上,波光粼粼,与湖中的荷花相映成趣,美不胜收。湖岸处,身着清凉服饰的宫女们手持荷叶,微笑相迎,为每一位来客送上清凉的荷露,以解暑气。荷花亭亭玉立,荷叶田田如盖,仿佛步入了一个清新脱俗的世界。
“臣妾记得,这谧荷水榭乃是陛下当年为庆贺娘娘生辰而特意建造,只因娘娘素来爱荷。时光匆匆,转眼已过了十余载,这谧荷池的荷花却愈发繁茂,开得一年比一年更盛。这谧荷水榭也年年有人精心修缮,陛下对娘娘的深情厚意,真是令人动容。”宴席上,贵妃望着满池的荷花,感慨地对皇后说道。
皇后闻言,脸上绽放出愉悦的笑容:“陛下知本宫只有赏荷这个乐趣了,才给本宫建了此水榭解闷,倒是不如妹妹有几个贴心的孩儿,想要什么都有孩儿尽孝。”
皇后身子不好,只生养了一个宝怡公主,宝怡公主成家以后就去了封地,皇后身边也没有亲生的孩子尽孝。
“皇后娘娘是一国之母,天下万民都是娘娘的孩儿,虽说宝怡殿下已经去了封地成家立业,不能在娘娘跟前服侍,但是太子和其他的皇子公主亦是娘娘的孩子,俨儿十分敬重娘娘,娘娘要什么尽管和俨儿说。”贵妃不敢弗了皇后的面子,笑着说道。
安乐公主心思细腻,察觉出皇后的话中的落寞,连忙说道:“原来母后是想宝怡姐姐了,安乐虽然没有宝怡姐姐懂事,但是也十分喜爱母后,母后若不嫌弃,安乐还想天天来母后宫里坐坐呢。”
“好好好,安乐有心了,”皇后听到安乐公主撒娇一般的话语眼中也满是欢喜,夸赞贵妃说道,“你真是养了一个懂事贴心的女儿,让人好不喜爱。”
“娘娘过誉了,是娘娘常常教导安乐,安乐才能如此懂事,臣妾不过是生了她罢。”贵妃谦虚道,还借机把话题引向今日赴宴的小姐们,“娘娘也别夸安乐了,如今瞧瞧这些青春少女的容颜,竟是比荷花还要娇艳几分呢。”
皇后闻言,目光温柔地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小姐,脸上洋溢着慈爱与欣赏。
“贵妃说得极是,看看这些年轻的脸庞,真是让人心生欢喜。本宫也常怀念自己年轻时的光景,仿佛就在昨日。说起来,你时常念叨的那位宋相的女儿宋沅薇,是哪一位啊?”
表面上席间只有皇后和贵妃交谈,实际上所有人都在竖着耳朵仔细听这两位身份尊贵的女子话中暗藏的玄机。
此时把话头引向宋沅薇,众人的目光纷纷不动声色看向了坐在席间的她,表面上还要维持着没有偷听皇后贵妃的谈话。
“就是那一位,”贵妃娘娘见状,笑着给皇后指出来,“穿着鹅黄色衣裳的,宋家的大小姐名唤沅薇。”
“模样倒是极好。”皇后娘娘打量着宋沅薇,“不知才学如何?来人,请宋大小姐走上前来。”
宋沅薇受到皇后娘娘的传召,先是看了一眼旁边的宋绯茹,二人交流了一下眼神,随后走上前去,拜见皇后和贵妃。
宋沅薇缓缓上前,行了一礼,声音却好像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臣女宋沅薇,拜见皇后娘娘,贵妃娘娘,娘娘千岁千千岁。”
皇后娘娘微微一笑,目光锐利地审视着她,开口问道:“听闻宋家乃书香门第,宋相更是才情横溢,不知宋大小姐可曾习得琴棋书画,或是诗词歌赋,可否在本宫这里露一手?”
宋沅薇心中早有计较,面上却故意露出一丝羞涩与惶恐,轻声道:“回娘娘,臣女自幼虽得父亲教导,却资质愚钝,于琴棋书画上仅得皮毛,诗词歌赋更是难登大雅之堂,恐会污了娘娘的耳目......还是不展示为好了......”
此言一出,席间众人皆是一愣,没想到宋沅薇竟会如此自谦,甚至到了自贬的地步。
临嘉郡主在旁边轻轻笑了一声,说道:“皇后娘娘,臣女听太学兰玺堂的夫子说,有几个学子学考回回垫底,似乎......就有宋大小姐。娘娘还是别为难她了。”
宋沅薇听了临嘉郡主的话也没有气急败坏,反而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皇后娘娘的神色微微一沉,似乎有些不悦,但碍于场合,仍保持着端庄的笑容,淡淡道:“原来如此,倒是本宫高看了。”
贵妃娘娘适时地插话进来,语带几分玩笑意味,却也巧妙地为宋沅薇解了围:“哎呀,皇后姐姐,这世间之人各有所长,宋大小姐或许在诗词上不擅长,但在其他方面必有过人之处嘛。再者说,女儿家的才情,岂是这一时半会儿就能看出来的?”
“是啊,女子无才便是德,能够相夫教子便好了。”皇后娘娘点点头说道。
这换作寻常人家选亲或许相夫教子就好了,但是作为太子妃,自然是要德才兼备。皇后这句话就隐隐有一种把宋沅薇撇除在太子妃人选的行列了。
贵妃娘娘自然也察觉到了皇后的意思,她看了一眼下面不争气的宋沅薇,连忙找补道:“薇儿这孩子是臣妾看着长大的,开蒙得晚,所以学得慢,但是胜在心地好,又端庄稳重,人也孝顺,是个难得的好孩子。”
“陛下以孝治天下,这倒是一个优点。”皇后娘娘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要说孝顺呐,还是临嘉郡主最孝顺,”一位妃嫔笑道,“虽说太后不是临嘉郡主的祖母,但是这么多年来都是临嘉郡主在跟前尽心尽力地侍奉,实在是难得。”
临嘉郡主笑笑:“娘娘抬举臣女了,太后抚养我长大,臣女只是尽自己一份力罢了。”
“临嘉是十分孝顺,陛下和本宫因为前朝后宫事务缠身实在繁忙,多亏了有临嘉的照顾。”皇后对此也十分满意。
“是呀,郡主不但孝顺,还才貌双全,知书达理,真是难得的好孩子。”那妃嫔又说道。
皇后点点头说道:“是啊,往后皇子们选亲,就应该选临嘉这样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