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老封君下首的吕氏满脸慈祥地看着魏沅曦,开口道:
“这是我们魏家二房的姑娘,名唤沅曦,去年刚及笄,今日听说孙女婿来了,便迫不及待想要见一见姐夫,倒是没想到她这么别出心裁,真是调皮得紧。”
迫不及待想要见一见姐夫……
正常人说不出这种话。
谁家小姨子迫不及待想要见一见姐夫,都得藏着掖着,吕氏倒好,还大张旗鼓说出来了。
魏沅箬在一旁听得嘴角直抽抽。
她也不阻拦,反正看着这对祖孙上窜下跳的样子也挺解乏。
听到吕氏称呼萧胤为“孙女婿”,其他人也跟着嘴角直抽抽。
虽说辈分上萧胤确实是她孙女婿,可君臣礼法向来大过家族辈分,像吕氏这么自以为是拉关系的举动还着实少见。
对于吕氏这话,大家只是意思一下点点头当做回应。
正常人这个时候也就看出来了没人对魏沅曦感兴趣,也就老老实实作罢。
可吕氏不是正常人,见没人接她的话茬,她便兀自推销道:
“我们沅曦从小就机灵漂亮,又孝顺我这个祖母,平时我喜欢吃点什么,喝点什么,她总是第一时间就送到我手上。倒是箬箬这丫头不像她妹妹这么机灵,跟邻居家的那只闷驴似的,需要抽一下才会走一步,哈哈……哈哈……”
吕氏自以为幽默,说完还抚掌大笑。
魏青山看着自家母亲当着那么多贵人的面,这般贬低自己的女儿,拿自己的女儿开玩笑,气得脸色涨红。
可当着客人的面,他又不好发怒,只能铁青着一张脸,气得两眼发红。
看着眼前这场景,镇国公老夫人婆媳二人还能看不出什么来吗?
这魏家老婆子不仅仅是偏心那二房小姑娘,怕是那偏向二房的心眼子直接偏到天上去了。
作为魏沅箬的父亲魏青山,也不在这老婆子的考虑之内。
不然,她不会在自己大孙子被下聘当天,会说出这番不顾场合的话来。
这不是把魏沅箬的脸面往地上踩吗?
只听咣当一声,萧胤手中不知道何时端起的茶杯,被他重重往身旁的茶桌上一放,发出一声脆响,把在场的人皆吓了一跳。
厅中所有人都目光都朝萧胤的方向看了过去。
只见萧胤的目光,淡淡地落在吕氏的脸上,忽而勾唇笑了一下。
“听老夫人说魏二姑娘既孝顺,又爱端茶递水伺候人,本王倒是有个认识的熟人,同魏二姑娘一般,极为孝顺,也喜欢端茶递水伺候人,这么一看,二位是极为般配,要是有需要的话,本王可以做个中间人,为你们牵线搭桥。”
萧胤说话时的语气显得有些漫不经心。
而吕氏跟魏沅曦一听他这话,顿时就乐坏了。
摄政王的熟人自然也是人中龙凤,侯府将门。
若是能得摄政王牵线搭桥成就一段美满姻缘,那自然是天大的福气。
吕氏和魏沅曦祖孙二人悄悄对视了一眼,丝毫没有藏住眼底的雀跃和狂喜。
两人太过得意忘形,以至于两人都没察觉吕氏口口声声喊着的孙女婿,根本没有喊过她一声“祖母”,也没有半点作为晚辈面对长辈时的谦卑。
只听吕氏连声大笑,抚掌道:
“那敢情好啊,沅曦这丫头能得孙女婿牵姻缘,那是她的大福气,沅曦,还不快来谢谢你姐夫。”
魏沅曦羞红着脸,低垂着脑袋,走到萧胤面前,福了福身,“谢谢姐夫。”
虽然自己没入摄政王的眼心中有些失望,但转念一想,能是摄政王的熟人,那身份地位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嫁给摄政王的好友做正头娘子,也不算辱没了她。
于是,她心中又期待又兴奋,但眼珠子还是不由自主地落在萧胤的脸上看得痴迷。
“孙女婿,不知道你说的这位熟人是哪家的贵公子啊,家中父母可好相处,可有其他兄弟姐妹?不知是否略有薄产?”
吕氏陡然想到魏沅箬之前嫁的裴烨,虽说是个侯府,却是个分文没有的破落户,她要是不问清楚,万一又是个裴家那样的穷人家可怎么办?
吕氏是一点都不将萧胤当外人,问的问题也一点都不客气,不等萧胤开口,自顾自地继续道:
“孙女婿,你也别怪祖母多嘴,不瞒你说,我们魏家家境殷实,你妹妹她从小就没吃过苦,若是嫁到穷人家去,可这个当祖母的可不答应。”
魏沅箬一直没出声,同国公府的两位夫人一起听着吕氏一个劲地自说自话。
像是台上演滑稽戏的俳优,逗得人直乐,嘴角抽个不停。
魏沅箬完全没有要打断她的意思,甚至还找了个椅子坐下,一边漫不经心地喝茶,一边看着吕氏的表演。
唯独作为儿子的魏青山,看着自家母亲这般丢人现眼的模样,又气恼又尴尬。
萧胤也同样没有打断她,手指一下一下地去敲着轮椅扶手,待吕氏说完,才道:
“老夫人可曾听说过,宰相门前三品官?更何况是本王介绍的人,人品家庭自然都不会差。”
萧胤表情温和,有问必答,越是这样,魏沅箬就越是觉得他不安好心。
她一言不发地看着萧胤,经过这段时间都相处,魏沅箬知道,这病秧子坏得很。
似乎是察觉到了魏沅箬的视线,萧胤的目光朝她看了过去。
视线都陡然对上,魏沅箬眉心一跳,刚要收回目光,却见萧胤意味深长地朝她扬了扬眉。
好么!
这下她更确定了,萧胤这厮指定是要使坏。
见萧胤都这么说了,吕氏跟魏沅曦心中自是安心不已,于是,魏沅曦便装模作样地对吕氏道:
“哎呀,祖母,孙女觉得您这话说得不对,两个人的姻缘,讲的该是真情实意,孙女若是看中了,自然是因为对方的才学人品,又怎么会去在意对方的家境,孙女是这么现实的人吗?”
说着,她还一脸卖乖地朝萧胤看了一眼,似乎是想从萧胤那边得到些许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