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悦将自己从空间里取出的零食与今日从县城精心购置的糕点,一同整整齐齐地放置在卧室的桌子上,心里默默想着,等弟弟妹妹回来,便能一眼看到这些。接着,苏晓悦手提一份糕点,又从门后将今日从县城买来的拐杖一并拿在手中,而后迈着轻快的步伐朝着杨爷爷家走去。途中,一位好事的妇人突然出现,她快步上前堵住了苏晓悦的去路,满脸好奇地问道:“晓悦,我听说你跟你娘在镇上卖饼,那生意可是红火得很呐,赚了不少钱呢。”
苏晓悦一听这话,心里不禁反复琢磨,越想越觉得此事透着蹊跷。怪不得那苏婆子能知晓自家支了饼摊,还跑到镇上闹腾,原来是村里有那多嘴饶舌之人将消息传了出去。她赶忙微笑着接着那妇人的话回应道:“婶子,您这是从哪儿听来的呀。我跟我娘确实是在镇上摆摊卖饼,可远远不像您说的那般赚钱。这饼子呀,都是用精面做的,我们不过就是挣个辛苦钱,也就刚好够我们一家子的日常吃喝罢了。”
那妇人一听做饼居然得用精面,脸上瞬间露出心疼不已的神色。心想着用精面做饼,才卖几文钱,这般算来,似乎的确没多少利润,当下也就没了继续打听的心思:“我这不就是跟你随便唠唠嗑嘛,你还有事吧?那你赶紧去忙你的,婶子我呀,也就是随口这么一问。”
苏晓悦依旧笑眯眯地跟妇人告别:“婶子您忙着,我这就先走了,改日您可得来我们家喝茶哟。”
“好。”
苏晓悦一边走着,心中一边暗自思索着,究竟是哪个大嘴巴把他们家的事情到处乱传的,要是让她知晓了,非得把那人按在地上狠狠教训一顿不可。
就这么不知不觉间,苏晓悦来到了杨奶奶家。她抬起手轻轻敲了敲门,杨奶奶闻声,赶忙热情地将苏晓悦请进屋里。今日杨奶奶的二儿媳妇也在,苏晓悦连忙热情地打招呼:“二婶,您吃过饭了吗?”
杨二婶见苏晓悦手里提着东西,面色顿时好了许多:“吃过了,晓悦今儿带什么好东西过来啦。”
杨奶奶听着儿媳妇这般直白毫不客气的语气,忍不住白了儿媳妇一眼,紧接着手脚麻利地连忙将倒好的水递到苏晓悦面前:“晓悦,快喝点水。”
苏晓悦接过杨奶奶递来的水,轻轻抿了一口,随后将手里的糕点放在桌上,说道:“奶奶,这是我今儿在县城买的糕点,给您送一些尝尝。对了,这根拐杖也是给您买的,您拄着它就能在村里自由自在地到处溜达溜达了。”说着,便将手里的拐杖小心翼翼地递到了杨奶奶手中。
杨二婶看着那做工精美的拐杖,开口问道:“晓悦啊,这拐杖如此漂亮,得花不少钱吧?有那钱你倒不如给你杨奶奶多买些糕点,咱们这村里哪有人用这么好的拐杖哟。”说着,就将桌子上的糕点拿到自己面前,拆开后便自顾自地吃了起来。
杨奶奶尴尬地摸摸鼻子,苏晓悦可不是来看杨二婶这般阴阳怪气的,连忙转移话题说道:“奶奶,爷爷在家吗?我找他有点事儿。”
杨奶奶还没来得及回答,杨二婶又阴阳怪气地说道:“晓悦啊,不是二婶说你,村里那么多汉子,你不能什么事都找你杨爷爷,你杨爷爷年纪大了,可干不了重活。”
苏晓悦刚想开口解释一番,就见杨奶奶脸色一沉,将碗重重地放在桌子上,呵斥道:“老二家的,你没事干闲得慌是吧,去,拿锄头把后院的地收拾收拾。”
杨二婶还想再争辩几句,可看到杨奶奶怒目圆睁、满脸威严的模样,只得磨磨蹭蹭地拿着锄头往后院去了。
杨奶奶继续拉着苏晓悦的手,语气温和地说道:“晓悦丫头啊,让你看笑话了,你二婶这人其实心眼不坏,就是这张嘴不太饶人,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哈。对了,你找你杨爷爷究竟是有什么要紧事,直接跟奶奶我说就行,我来帮你转达。”
苏晓悦也没跟杨奶奶见外,直接说明了来意:“奶奶,我今儿跟县城一家叫茶香阁的茶楼谈成了一笔生意,需要每天给他们送五十斤板栗过去。我想着杨爷爷每天都要赶着牛车去镇上,能不能麻烦他拐个弯帮我去县城送送板栗。奶奶您放心,我肯定不会让爷爷白帮忙的。”
杨奶奶看着苏晓悦信心满满、眉飞色舞地讲述着自己的生意,整个人仿佛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跟曾经那个胆小怯懦、唯唯诺诺的小丫头简直判若两人,当即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道:“好,没问题,明日一早,你杨爷爷出车的时候,就让他去你家拉。”
苏晓悦轻轻拍拍杨奶奶的手,诚恳地说道:“我想着我家每日都坐爷爷的车去镇上,现在还要给我们送货,每天结账的话挺麻烦的,不如这样,我每个月支付给爷爷三百文,您觉得如何?”
杨奶奶嗔怪地看了苏晓悦一眼,说道:“晓悦丫头,你这是拿奶奶当外人啊,你要是这样,以后可别来我们家蹭饭了。邻里之间互相帮衬那是应该的,哪能要你的钱。”
苏晓悦心里清楚,杨奶奶是觉得她们娘几个讨生活不容易,这是在变相地接济她们呢。她乖巧地坐到杨奶奶身边,抱着她的胳膊,低声说道:“奶奶,我都跟县城里的掌柜谈上生意了,兜里有钱了。咱们就说好了,就三百文。”
“你有钱了奶奶也不能狮子大开口要你的钱,你意思一下给一百文就行了。”
经过这一老一少祖孙俩一番你来我往、充满温情的反向讨价还价,最终以一个月二百八十文的价格包下了杨爷爷的牛车。
从杨爷爷家离开回家的时候,路上又遇到好几个村民跟她打听在镇上摆摊的事情,苏晓悦也很乐意自己摆摊的经验传授给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