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作为先锋部队的永宁军,为了活下去和后面监军督战的压力下,不得不顽强地继续向上攀爬,试图攻上回龙山的山顶。
很快,随着安邦彦投入更多的军队,战斗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双方在山坡上展开了激烈互射,之后是近身搏斗。
在一片片的刀光剑影中,将士们的呐喊声、武器的碰撞声,以及伤者的哀嚎声交织在一起,场面异常惨烈。
很可惜,纵使安邦彦投入了更多的军队,依然没能顺利占领回龙山的山顶。
最终,面对仓促进攻不利的局面,安邦彦不得不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看着快速退下的叛匪,以及己方不大的损失,李仕奇的嘴角不自觉地翘了起来。
很快,李仕奇马上派出少量军队冲出阵地,前去打扫刚刚双方激烈交战的战场。
一是抬回受伤与阵亡的己方将士,二是拾捡叛匪留下的铠甲武器与己方扔出去的箭支、滚木与石块。
与此同时,他还让人抓紧制作更多的拒马与滚木,以及让身后的辅兵搬运更多的石块。
面对山顶上积极备战的官军,安邦彦和奢崇明本就凉了半截的心,现在更是添加了几分寒意。
过了许久后,奢崇明建议道:“罗甸大王,我们要不要从回龙山中间的关卡冲过去?”
安邦彦皱了许久的眉头后,摇头道:“不妥,关卡很窄,而且两边山头上都有大量狗朝廷军队,要是强攻,恐怕损失惨重,而且还无法攻破!”
一计不行,奢崇明继续建议道:“既然回龙山上狗朝廷有大量驻军,我们能否向遵义城东面回龙山与凤凰山之间的宽阔豁口迂回进攻他们的后路?”
“若本王没记错的话,这个豁口是有一条不窄的湘江吧?另外,我们迂回东面,山顶上的狗朝廷军队肯定也会看到我们的意图!”
“发现就发现了,总比我们现在从下往上仰攻的不利地形要强!”
“此事先不急,等探子向四周探过后再做决定!”
回龙山山顶上,李自华前来找李仕奇禀报道:“父亲,叛匪向四周派出了不少探子,看来是攻山不利,准备找其它进攻线路了!”
李仕奇点头道:“看样子的确如此,回龙山上有我们大军驻守在此,居高临下的地势,他们休想翻过回龙山,至于中间的豁口,寨门已经被堵死,两侧的山顶又各驻扎有一个千户所,他们也休想攻破。
这安邦彦和奢崇明已经是穷途末路的老鼠,恐怕他们现在已经严重缺粮,不然也不会在明知我们有所准备的情况下,还要继续攻打遵义城!”
“父亲英明!”
李仕奇摆摆手道:“不是我英明,而是朱尚书英明,当得知奢安叛匪退到则窝则溪后,便知道他们会来攻打遵义城!”
李自华嘿嘿笑道:“朱尚书英明,父亲也英明!”
“好了,少拍我的马匹了,让人盯紧他们的探子,同时向山下传回消息,就说叛匪准备直接迂回直接攻打遵义城了!”
“是,父亲,孩儿这就去安排!”
准确来说,遵义城四周的群山有四个豁口,回龙山内部有两个,回龙山与凤凰山之间也有两个。
同回龙山内部两个山间豁口不一样的是,回龙山和凤凰山之间的豁口有一条河流从中穿过。
而这条河流便是自北朝南贯穿遵义城东面的湘江(此湘江非湖南湘江),北面的豁口宽度很小,河流几乎紧贴着两边的山体。
而南边的那个豁口,虽有河流穿过,但宽度却足足有一里多远。
好在回龙山这一侧几乎紧贴着湘江河道,不然叛军可直接从此进入盆地中间的遵义城。
虽然这处河道紧挨着回龙山,但位置却十分重要,而且山体也十分低矮,在安邦彦派出探子后不久,李仕奇赶忙往这里增援了一个千户所的兵力。
至于湘江东岸凤凰山一侧的宽阔豁口,李仕奇就无能为力了。
但他也不是不管东面的豁口,而是将防线设在了湘江西岸,好节约兵力。
至于遵义城通往湘江东岸凤凰山南麓豁口的上踏水平板石桥(今新华桥所在位置),拆肯定是来不及了,但在上面架设几道拒马和摆放几门弗朗机炮还是很容易的。
在探子将遵义城四周的地形摸得差不多后,安邦彦果断放弃了继续攻打难以攻克的回龙山,改为向东去攻打上踏水平板桥。
虽然石桥上有几道拒马,但比向上仰攻回龙山简单多了,也比进攻其它三个狭窄的豁口也要容易不少。
面对叛匪的军队调动,李仕奇也果断选择了将军力向回龙山东面倾斜。
与此同时,他还从山上派了一部分军队前去支援遵义城东面的湘江西岸阵地。
至于为何不派军下山进攻向东转移阵地的叛匪,因为叛匪的军队和回龙山之间还有一条洛河。
跟官军打了那么多年仗的安邦彦和奢崇明,自然不会犯靠近有大军驻防的回龙山山脚行军的低级错误,给官军从山上冲下来突袭他们的机会。
而李仕奇从回龙山支援湘江西岸阵地,被回龙山遮挡视线的安邦彦和奢崇明,自然是看不到的。
但他们作为打老仗的匪首,不用看也知道官军肯定会向东面派出援军,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
既然选择了遵义城东面的豁口,那就要做好官军守军变化的准备。
安邦彦和奢崇明带着大军来到湘江东岸凤凰山南麓后,刚扎好营,便迫不及待地安排大军向上踏水石桥发起了佯攻。
跟上次进攻回龙山的场景几乎一样,先是永宁军在前面充作先锋,举着盾牌向前发起冲锋,弓箭手则在湘江东岸向湘江西岸的官军阵地发起射击,掩护永宁军渡桥。
官军这边,面对正在朝石桥走来的永宁军,以及湘江东岸不断射来的箭支,果断选择了给予最坚决的回击,双方就这样陷入了短暂的互射之中。
要是箭篓中箭支射完后,立马就近捡起对方射过来的箭支回射回去。
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地射了十几轮弓箭后,作为先锋的永宁军终于走到了上踏水石桥的东桥头。